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年哈佛錄取了什麼樣的人?擁有這個加分項,運氣不會太差

今年哈佛錄取了什麼樣的人?擁有這個加分項,運氣不會太差

編者的話:哈佛大學的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每年會對新生進行一次調查,涉及的範圍廣,也包括了學生的高中社會活動。這項調查的統計結果之豐富令人咋舌。除了傳統的社區服務活動外,體育運動、學生會、樂隊、記者、辯論活動、戲劇表演、政治時事俱樂部、模擬法庭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背後,是一個個性格鮮明、人格獨立的新鮮面孔。這恰恰充分體現了美國名校所看重的特徵:個性化。

美國大學的申請季已基本結束,從錄取結果來看,常春藤8所學校的錄取率均有下降。其中,哈佛大學以4.59%的錄取率,創下歷史新低。可以想像,這些名校的申請者通常都擁有傲視眾人的標化成績和優秀的推薦信,但大多數人還是被拒絕了。那麼,除了成績之外,被錄取的學生憑什麼特質脫穎而出呢?

扒一扒美國名校錄取了什麼樣的人?

加州聖瑪利諾市華裔高中女生王雁飛(Elizabeth Wang)有幸成為哈佛新人,她表示,申請人要有「獨特性」才更有機會。王雁飛說:「我的經驗是在申請大學之前就要努力學習,做到成績出眾,並且要有自己的『獨特性』,兩者都很重要。」 據悉,王雁飛是美國少年高爾夫球協會會員,已有10年球齡。她在勤奮學習的同時,一直在追求自己的高爾夫夢想。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學子黃瑞傑同時收到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等名校錄取通知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傑瑞的媽媽表示,孩子參加傳統高考很難進入頂尖大學,但他和別的學生「不一樣」,是個獨立、有想法、視野開闊的孩子,而這些就是美國大學最青睞的素質。

而被達特茅斯學院錄取的張婉澤同樣有著非常「獨特」的高中經歷。她創建了學校的嘻哈俱樂部;參加各類辯論、演講比賽;作為裕固語言保護研究員兼志願者,保護瀕危語言。這些活動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對語言的喜愛。張婉澤說,自己是屬於「路子比較野」的學生,她的「野」體現在喜歡憑自己的喜歡去做一些事,「我對語言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做的事大多和語言有關。」

從這幾個學霸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他們身上不同於一般學生的東西,不僅是成績,更是學習之外對自我人生的探索、掌控力和塑造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這樣的人會走得更順暢。

名校官網上的要求,你認真思考了嗎?

美國大學對於學生素質的要求,源於對校園多樣性的追求。多樣性是美國教育哲學的核心,除了「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作用之外,美國大學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對大學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的多樣性意味著對校園獨特的貢獻。招生多樣性體現在各種背景、興趣或成就中,只要你可以產生獨特的見解,對校園和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你就為校園多樣性做出了貢獻。

在麻省理工大學的官網上,有這樣一段關於獨特性的需求說明:「當MIT招收一屆學生時,這就像我們要選出一個1100人的登山團隊,共同去攀登一座有趣而崎嶇的山。很顯然,我們需要經受過訓練、有耐力、充滿激情的人來完成。……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不是要尋找一批同樣完美的登山者,而是一個有充分差異性的團隊,他們能互相支持、互相啟發,給彼此驚喜。」

而哈佛大學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曾專門著文Admissions:Personality Is Now the Key(招生:個性已經成了關鍵因素)。而在其招生頁面上,有一則宣傳視頻,主題為「Become anything」,視頻的主人公是2010屆畢業生林書豪。在哈佛攻讀經濟學並輔修社會學的他,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NBA職業球員。這便體現了哈佛對學生的期待,儘力拓展自我,你可以做任何事,從不同的方面來成就自己。

個體價值追求已成社會共識

往更深的層面來說,這種對「你可以成為anything」的鼓勵源於西方社會存在已久的觀念。在現代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已深入人心,因而格外強調個人獨立自主、重視個人權利和自由。這意味著每個人可以憑著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對個體獨特性的追求以及尊重自立精神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共識。

除了這種傳統之外,讚賞個性,力求多樣性益處多多,更符合社會的發展。《衛報》在一篇名為《具有多樣性的辦公室更富有創新精神》(Diverse workforces are more innovative)的文章中,寫道:「根據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在董事會中保持多樣性的美國上市公司,其股權收益率比其他高95%。」

目前,多樣性能促進創新已經被定義為一項重要的、基本的社會常識。當碰到問題時,團隊較之個人會有更多的維度來觀察這個問題,不同的方式來探索這個問題,這就是多樣性引來的創新。群體的多樣性越高,就越有能力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一所大學的靈魂就在於思想,只有多樣化、自由奔放的觀點不斷碰撞,才能誕生偉大的思想火花,用創新精神探索學術前沿。大學的使命是為整個社會提供人才,推動社會整體進步,因而在本身的教育理念和對學生的學習觀塑造方面,格外注重個性化和多樣性。

在大學申請中,那些在內心深處用獨立的意志去做有益與自身和社會的事情,與那些僅僅為了考大學而做某件事,是有區別的,這也是美國名校招生官極力區別開來的兩種情況。

對於有志於留學美國,尤其是衝擊名校的同學來說,需要清楚的一點就是:除了成績之外,最需要的便是自我探索,擁有那個只屬於自己的前行的動力,以及基於此動力所塑造出的回饋社會的獨特能力。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成剛在路上 的精彩文章:

暴擊!90後超六成睡眠不足,你們晚上不睡覺,都在做什麼?

TAG:周成剛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