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堊紀的噪音

白堊紀的噪音

1

噪音開始於白堊紀末期一個普通的清晨。

這突然出現的聲音很低沉,「嗡嗡嗡」的,像無數只蜜蜂在撲動翅膀。殘尾從沉睡中驚醒,它感受到了危險,機敏地做好了躲避捕食者的準備。此時殘尾發現它並不是唯一被驚醒的恐龍,它的周圍,所有同族都警覺了起來,東張西望。

不和諧的聲音就等同於陌生人,陌生人就等同於危險,這個簡單的恆等式早已印刻在殘尾的感知深處,從小到大,世界給它的反饋也在不斷地印證這個道理的正確性,於是殘尾努力地尋找著噪音所對應的危險。

然而預料中的捕食者並沒有出現,而噪音依舊「嗡嗡嗡」。

這個異象挑戰了殘尾以往的任何經驗,它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以應對,它不知所措,以至於整整七個日夜都誠惶誠恐,沒能睡個好覺。

當然,無法入眠的不只是殘尾,還包括它的其它同族,包括它的其它同類,包括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空中飛的所有恐龍,包括地球上存活的所有動物。

幸運的是,噪音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僅僅是情緒的煩躁,卻也沒有改變任何生息繁衍的基本節奏。在噪音中,太陽依舊東升西落,大地依舊春去冬來;在噪音中,殘尾更加激烈地與其它雄性搏鬥,爭奪自己的地盤,也更加積極地與其他雌性交配,延續自己的後代;在噪音中,母親依舊產下巨卵,巨卵依舊孵化出新的生命。

新生的恐龍幼崽伴隨著耳邊的噪音來到世界,相比於它們的父輩,它們顯得從容得多——噪音只不過是它們所感知的、與生俱來的世界的一部分,從來如此。在這些新生代的感知中,白晝溫暖明亮而夜晚寒冷黑暗,這是規律;當天空中電閃雷鳴雨水就會降臨,這是規律;這一直存在並繼續存在下去的「嗡嗡」噪音,也是規律。倒是父母們的緊張兮兮讓它們困惑不已。

噪音就這樣持續了1000萬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白堊紀結束了,恐龍全部消亡,地球迎來了人類的黎明。

2

又是普通的一天,毫無徵兆地,噪音突然升高了它的頻率,「嗡嗡嗡」的低吟突然變成了「嗞嗞嗞」的呼嘯。對於早已習慣了其原有頻率的地球萬物來說,這個突變無疑是在耳膜上面狠狠的一擊。

這突變的「嗞嗞」聲,驚動了大河邊兩群正在爭鬥的黑猿部落。

佔據上風一方的首領望月昨天剛剛學到了一門新的技藝——利用吃剩的猛獸的肋骨用力敲打敵人,比赤手空拳厲害得多。望月此時正帶領它的同族,用這門新的技藝與地盤爭奪者搏鬥,它渴望著獨佔這片河灘,眼看勝利在望。

當突變的噪音出現時,搏鬥雙方的每一隻黑猿都驚恐地捂住了耳朵四下逃散,每一方都認為這是對方的襲擊手段,都紛紛退出了戰場,但當它們發現耳邊這刺耳的聲音無處可逃時,黑猿們鑽到了每一塊巨石後面,不知所措。望月對於河灘的爭鬥因此停息了好久。

然後一切又都似曾相識了——在噪音中,望月更加激烈地與其它雄性搏鬥,也更加積極地與雌性交配;在噪音中,母親懷上胎兒,並誕下新的生命。

新生的黑猿幼崽伴隨著耳邊的噪音來到這個世界,世界的種種與生俱來的規律同樣使他們比父輩更加坦然,父母們對於空氣的緊張兮兮同樣讓它們困惑不已。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噪音漸漸成為了背景音,背景音漸漸成為了靜音,再也沒有動物可以意識到它的存在。

3

1885年夏季的一個晚上,美國人貝爾正在進行一項關於聲音的實驗,他要將自己說出的話記錄下來,並且附著在一張紙音盤上。之前幾次的實驗結果令他不甚滿意,聲音的還原效果十分失真,這一直讓貝爾深感沮喪。今天他想要嘗試不同頻率的錄製效果。

這天夜裡,貝爾陰錯陽差地將接收電極調到了一個超越人耳聽力極限的頻率,錄製了2分鐘,然後用正常的人耳頻率播放了出來。

貝爾聽到了一種極其混亂、揮之不去的奇怪聲音,完全掩蓋了人聲。貝爾斷定這是參數錯誤導致的實驗失敗,隨即將這張紙音盤「廢片」扔進了歸檔室,後來一併捐贈給了博物館機構史密斯學會。

人類文明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擁抱親耳聆聽這遠古噪音的機會,卻又和它失之交臂。噪音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趁機探了一下頭,偷偷地、靜悄悄地顯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從此又沒入了無盡的波濤中。作為空間與時間裡不起眼的背景,噪音見證了人類整個19至20世紀黃金時代的科技大爆發,噪音也被兩場世界大戰的轟隆炮火聲所徹底淹沒,直到人類脫離了地球表面進入太空。當來到真空,失去了一切可供使用的傳播介質時,噪音終於等到了再次顯現的機會。

4

這一天,國際空間站的站長一直對蝙蝠的事情耿耿於懷。

那隻來自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蝙蝠,名字叫做羅賓,它是此次火箭發射任務的乘客之一,也是空間站生物學實驗的一部分。作為第一位離開地球進入太空的蝙蝠成員,對失重環境的不適應是預期的,但是羅賓的過度驚恐卻讓站長覺得非常蹊蹺。

「博士,羅賓在地球上也這麼神經質么?」站長盯著玻璃罩中的羅賓,探過頭去看著生物學博士,正是他將這隻蝙蝠從海南島的火箭發射場帶到了這裡。

「事實上,羅賓在地面是一隻特別溫和、平靜的蝙蝠。」博士回答道。

「什麼時候出現這種癥狀的?」站長問。

「大概是火箭進入大氣熱層之後不久,羅賓就開始躁動不安起來,這是動物初到失重環境時的預期反應,其它動物也有不同程度的類似反應,我沒有特別在意。我們的太空艙與空間站對接之後,其它動物都開始逐漸適應了失重,羅賓卻愈加不安分起來,時而東張西望,時而驚嚇得大叫。」博士回答。

「其它動物?請問這次任務都攜帶了哪些動物?」站長問。

「一隻來自大久野島的兔子,一隻來自中國南方的公雞,一個來自南美洲的蟻群,還有羅賓。」博士說。

「其它動物的當前生物體征如何?」

「都挺正常的,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樣,只有羅賓。根據數據顯示,羅賓的腦電波一直處於峰值,我敢說它昨天一天都沒有進入過睡眠。」博士回答。

「它好像一直在尋找著什麼,它在不停地轉動著腦袋,瞪大了雙眼,它在看什麼?」站長自言自語道,「博士,這事兒變得有意思了。咱們能不能加上一項實驗內容,將羅賓的眼睛蒙起來,做一個對照試驗?」

博士笑著說:「站長,就算羅賓在尋找著什麼,我相信也不是用看的,它用聽的。」

「聽?」

「對,這種蝙蝠的視力十分有限,然而它們卻擁有十分精湛的超聲波發射與感知能力,也就是說,即使蒙住了羅賓的雙眼,它依舊能依靠超聲波的定位系統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博士解釋道。

「超聲波……」站長又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起來。

第二天,在跟總部請示之後,站長拿出了空間站中配備的一部超聲波接收儀器,他打算進入羅賓的耳朵,聽一聽羅賓耳中的世界。他將儀器的接收頻率調到了蝙蝠的聽力頻率範圍,按下了接收和記錄按鍵,儀器開始聆聽那個人耳所力不能及的世界。儀器運轉了5分鐘之後,站長將剛才錄下來的超聲波信號進行調頻處理,用人耳的頻率開始播放。

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大約350公里,即使是最靠近的空氣界面也在空間站下方50公里以外,這個巨型鐵盒子飄行於不存在任何傳播介質的幾乎真空之中,站長相信,但凡有任何來源的聲音,都必然會被那厚厚的真空屏障所阻隔。然而,他和博士卻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奇怪的聲音,面面相覷。

「站長,你的超聲波儀器……壞了?」博士看著站長說。

「這是上個月才問世的新機型。」站長搖搖頭。

「那……你的參數肯定調錯了。」博士盯著站長說。

站長再三檢查了一下儀器的設定,然後斬釘截鐵地說:「我確認過了,儀器設定一切正常。」

「那是什麼聲音?」

「不知道。」

「像一群蜜蜂的蜂鳴……」博士說。

「像一台不靈光的電風扇……」站長說。

「會不會是超聲波儀器本身產生的噪音,被自己錄下來了?」博士猜測。

「不會的,這種現象在地面的實驗室從來沒有發生過。」站長肯定地回答,「倒是有可能是空間站的電子和電力系統運作所產生的超聲波噪音。為謹慎起見,我必須再跟總部請示一次。」

第二天,在跟總部請示與溝通之後,站長強制停掉了空間站中的電力系統和一切用電設備,僅憑藉舷窗投射的日光重新做了昨天一模一樣的實驗。

噪音依舊存在。

「見鬼了……」站長的臉色難看起來,「現在,咱們要成為羅賓了……」

「站長,你認為,這就是令羅賓持續驚恐不安的原因么?」

「博士,不論這是什麼,這噪音,恐怕都要令你我二人青史留名了。」站長意味深長地說。

一個禮拜過去,當地面上分布於七大洲、五大洋的12個臨時實驗室各自獨立做了一模一樣的超聲波採集實驗,並都取得了驚人一致的結果之後,人類終於意識到,整個地球被包圍在一種聽不見的噪音之中,人們稱之為「宇宙噪音」。

這種噪音甚至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摒棄了傳播介質,隔著真空傳播到了地外空間的飛行器之上,隔空傳播所導致的頻率變化使得噪音被那隻叫做羅賓的空間站蝙蝠所聽見,也讓當時空間站中的兩人——站長與生物學博士——成為了日後的「噪音發現者」。

5

「究竟『噪音發現者』的榮譽該頒給誰呢?」這句公正的質問出現的時候,已是500年之後,出自一位世界首富的口中。

首富手中點著一支Cohiba Behike-II,這個古老的雪茄品牌產自古巴,這一款Behike-II由於只限量生產了4000根而成為世界上最名貴的雪茄。

據說只有在最「難忘的時刻」才該拿出珍貴的Cohiba雪茄。「它值得這個時刻。」首富心裡暗暗感嘆。

此時,世界上最後一盒Behike-II的空盒子正躺在首富書房的一個抽屜中,而他手中的這支已點燃一半的雪茄便是世界上最後一根Behike-II。「它值得這個時刻!」首富心裡暗暗感嘆。

「對不起,先生,您剛才說什麼?」採訪者不確定自己聽明白了,問道。

「去年,我買下了一座博物館。」首富慢悠悠地抽了一口雪茄,然後大口地把口中的煙吐出來,盡情地品味著口腔中余留的香醇,接著說,「博物館裡的東西,有的你有幸看得見,有的你根本無緣瞥上一眼,有的你隔著玻璃罩就以為一覽全貌,有的你鑽研半生也難以參透。最近,我們就參透了一件藏品。」

「是什麼藏品?」採訪者冷靜地追問。

「來自史密斯學會的藏品,一批來自19世紀末的紙片。」首富又深深吐出一團白煙。

「紙片?」

「這些紙片最初的主人叫做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他在19世紀末做了大量關於聲音的實驗,他試圖把聲音記錄下來。」

「這些紙片就是貝爾的實驗記錄?」

「是的,這些就是當時貝爾用以記錄聲音用的特殊紙片,他後來盡數捐贈給了史密斯學會。」

「連同這些紙片的播放設備?」採訪者試探著問。

「你很機靈。」首富看著對方笑著說,「由於時代太過久遠,人們已經找不到如何播放這些聲音紙片的資料記載。」

採訪者這次沒有接話,靜靜看著首富,她確信這不是個打斷的時機。

「100多年以後的21世紀,人們利用了一種高解析度光學掃描技術,創建紙片的高解析度數字地圖,然後重新模擬唱針運動,終於復原出了紙片上的原始音頻內容。」首富說。

「紙片上的內容有價值么?」採訪者問。

「價值不大,畢竟都是科學啟蒙階段一些實驗性的錄音而已,除了讓文人墨客懷古傷今之外,當時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科研價值。」首富說,「然而最近,我的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掃描技術,不但可以無損播放出聲音,而且能知道這些聲音當初是以什麼頻率被錄製下來的。」

「現在紙片上的內容有價值了,是么?」採訪者問。

「你真的很機靈。我們發現了其中一張紙片,這張紙片上的聲音怎麼聽都覺得是實驗參數錯誤導致的廢片。我們找出了這張廢片當時錄製的頻率範圍,接著用相同的頻率範圍去聆聽宇宙噪音,然後我們將廢片的波形圖與宇宙噪音的波形圖進行比對——」首富漏出了狡黠的笑容,「兩者完全吻合!」

「也就是說,貝爾在19世紀就已經聽到了宇宙噪音……那……」採訪者目瞪口呆,好久才吐出一句話:「究竟『噪音發現者』的榮譽該頒給誰呢?」

「那正是我想說的。」首富開始貪婪地吮吸起雪茄。

「但是……但是貝爾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聽到是噪音呀,我倒覺得這稱不上『發現者』。」採訪者突然反駁道。

「當年哥倫布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看到的是美洲大陸呀,他到死都認為自己到了印度。」首富說道,令採訪者啞口無言。

「所以,您打算公布這項發現么?」採訪者問。

「不。」首富斬釘截鐵地說。

「不?為什麼?」採訪者略顯吃驚。

「將它公諸於世有何意義呢?斯人已逝,是誰發現的已經無關緊要了,除了浪費我自己應酬的時間,實在沒有任何實際益處。這一切就權當滿足了我私人的好奇心吧。」

「先生,您應該看到,宇宙噪音被發現的這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文明得以加速並取得了多麼長足的發展。」

「完全正確。」首富說。

「宇宙噪音的特殊頻率模式,啟發人類造出了識別並粉碎腫瘤的超聲波炮彈,一勞永逸地征服了癌症這個人類健康的宿敵。」

「完全正確。」首富說。

「宇宙噪音的跨真空傳播,致使物理學家重新審視真空中的量子構成,並最終令人類統一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完全正確。」首富說。

「雖然還沒有完全理解宇宙噪音的機制與原理,但是它畢竟幫助人類發明創造了無數造福自身的新概念、新理論、新工具。這些來自19世紀的珍貴噪音記錄,也非常有可能對我們有所啟發的不是么?」

「我的看法完全不同。」首富說,「人類其實從來沒有創造過任何新東西。」

「人類從來沒有創造過任何新東西?」採訪者以為自己聽錯了,重複了一遍。

「是的,人類一直以來做的,只不過是將世上已有的東西重新組合而已。」首富說。

「先生,我並不是想潑您的冷水,可是無處不在的反例都能將您駁倒。」採訪者尷尬地笑了笑,接著說,「比如,您怎麼解釋百達翡麗發明並創造了您手上的這隻手錶呢?」

「百達翡麗並沒有創造任何東西,他們只不過將擺輪遊絲、擒縱機構和發條通過齒輪互相連接起來,裝進一個金屬圓盒裡罷了。」首富擺擺手說道。

「您可真是一個固執的人呢——可畢竟人類還是創造出了齒輪呀,這在自然界中可是不存在的。」採訪者緊緊追問。

「人們並沒有創造齒輪的概念,只不過延伸了一般輪子的概念,在輪子的邊緣上製造鋸齒已達到傳遞力矩的目的,然後換了一個代稱叫齒輪。」

「那輪子呢?」

「人們也並沒有創造輪子,那隻不過是一種圓形的可以滾動的物體,而這在自然界中便已存在不少。」首富看著採訪者,說,「如果你繼續不停地詢問某個概念,我可以不停地給你用現有的概念展開,我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只剩下自然界中已存在的概念。」

「照您的意思,人類創造的唯一的東西就是新的名稱而已。」採訪者苦笑了一下。

「而如果你願意,你甚至可以不用『手錶』這個既抽象又晦澀難懂而且信息量為零的名稱——一種由發條提供原始動力,通過一種『延伸了一般輪子的概念,在輪子的邊緣上製造鋸齒已達到傳遞力矩的目的』的裝置傳遞動力至擺輪遊絲,再由擒縱機構輸出穩定的轉動頻率,藉此以度量時間的圓盒形金屬儀器——這個名稱怎麼樣?」首富長長地呼出一口白煙。

「……如果您願意,這個名稱可以無限長……」採訪者承認自己輸了。

「完全正確。」首富用儘力氣將Cohiba Behike-II的最後一口深深吸進口中,更加貪婪地品嘗著煙草的餘味,像是在進行著某種莊嚴的儀式。最後,首富將白煙緩緩送出,他知道,從此世上再也不會有Behike-II了。

「它值得這個時刻!」首富心裡暗暗感嘆。

6

量子語言學家羅塞塔將手中的咖啡一飲而盡後,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是1024號模型渲染啟動之後的第100天,羅塞塔對此喜憂參半。

自從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偉大統一以來,人們更加堅信了這兩大理論的戰無不勝,於是每個學科都積極地與之融合。人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公式和相關概念運用到各自的領域,相信終將能為各自的學科帶來質的飛躍。量子語言學便是其中的嘗試之一,並且因成功破譯了考古學上的聖杯——古代克里特島的「線性文字A」而聲名大噪。

雖然人們很早就意識到宇宙噪音具有非常明顯的智能編碼的痕迹,極有可能來自於某種文明程度凌駕於人類之上的智慧生命,但是全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密碼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耗費了將近100年時間研究,對於噪音本質的認識卻並沒有比100年前來得更多。在量子語言學取得的成果震驚世界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如果把宇宙噪音看成是智慧文明的某種語言,那麼語言學家應當更有發言權。科學界紛紛將目光和希望投向這位摘下了考古學聖杯的中國女性羅塞塔。

羅塞塔是團隊中的架構師,她主要負責語言學模型的搭建,通常一個模型建立之後就會交給工程小組進行語言學渲染。渲染過程會逐個掃描目標語言的每個樣本,逐步建立起目標語言與現代語言的語意映射,然後在後續樣本的掃描中逐步加大或者削弱所得語意映射的可信度。當目標語言的樣本掃描進行到一個階段,語意映射的可信度低於某個閾值時,渲染過程便被終止,而這個模型便被判建模失敗,下一個模型建模便重新開始。

1024號模型的渲染過程已經進行了整整100天了,而通常一個模型的平均渲染時間只有14天,就被判失敗而終止了。羅塞塔知道這是一件好事,這個模型能存活的時間越久,說明他的可信度也越高,他們距離成功也越近;但同時羅塞塔也在擔心,萬一這個模型渲染了那麼久最終卻被證明失敗,那也就意味著這漫長的一切功虧一簣。

然而羅塞塔隨即便對自己的擔憂感到可笑,這個模型失敗了,大不了重新建立新的模型,反正她已經打算將此生貢獻給這個偉大的事業了。

不過今天,她不打算再等下去了,她瞄了一眼1024號模型當前的可信度分數,她知道,這個渲染了100天的模型能獲得如此高的可信度,證明已建立起來的語意映射在噪音的翻譯和解讀上至少是基本符合邏輯的,最終的語意映射結果當然要等模型渲染完全結束——宇宙噪音的可掃描歷史樣本實在多得猶如天文數字——但是羅塞塔相信,這並不影響自己對這門高等語言基本概念的把握。

於是,羅塞塔調出當前的語意映射,又隨機挑選了幾個歷史噪音樣本,啟動了翻譯進程。她又等了幾分鐘時間,翻譯結果出來了,雖然算不上完美翻譯,但是她迫不及待地閱讀起這神一般的私語。

羅塞塔震驚了。

她原本以為會看到很多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無法翻譯的高等名詞和術語,然而她在每一個樣本翻譯中都只看到了非常基礎的概念和用詞,比如基本的數字系統,比如基本的物理學現象,比如基本的邏輯推理概念,基礎概念的組合構成了複雜一點的概念,複雜的概念的組合又構成了更加複雜的概念。奇怪的是在這門語言中似乎不存在「代稱」,在每一次提到複雜概念的地方,都會以自底向上的方式重新對它描述一遍,這種基礎概念組合出複雜概念的模式遞歸出現!彷彿只要它願意,它可以僅用一長串小學生的辭彙來表達出廣義相對論!

「一門極其冗餘且低效的語言。」羅賽塔眉頭一皺,心裡揣摩著,「由於缺乏代稱語法,對某種事物的指稱每次都必須從基礎概念開始向上描述,好比每次都要從基本的磚塊開始堆砌出整棟建築,概念越是高層、越是抽象,這種描述越冗長,這種語言根本不可能用來進行交流……」

羅賽塔接著轉換了一下自己的視角,從自底向上切換到自頂向下。

「一個自譯解系統!」羅塞塔驚嘆道,沿著思路往下想,「就好比,再龐大再複雜的建築,它也能夠將其逐層分解出稍微簡單的結構,然後遞歸地繼續分解出更簡單的結構,直到不可再分的基礎磚塊。從來沒有新的概念被創造出來,一切概念都是基礎概念的組合而已。」

羅賽塔愣了好一會兒,她能夠想像到,這無盡的噪音中隱藏著多麼巨量的信息,任何一個看似簡單的概念都會被瘋狂展開成知識的碎片,這是人類能夠得到的最最夢寐以求的禮物,一部來自更高文明的百科全書,那個神一樣的文明向人類拋來不可企及的高深知識,然後像一位不厭其煩的老師對剛剛蹣跚學步的幼兒說:「別急,讓我一個一個知識點地展開來教你。」

羅塞塔只想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幫助人類呢?他們是何時開始發送噪音的呢?他們在哪裡呢?他們是誰?

7

後來,人們終於完全破解了宇宙噪音的語意,對於神一樣的文明來說,人類終於學會了認字,地球文明開始了對這廣袤的知識長河的貪婪汲取。

20萬年的時間轉瞬即逝,非洲大草原上的黑猿曾經用這麼長的時間登上了頭頂的月亮,人類也用了相同的時間從月球出發抵達了銀河系獵戶旋臂的另一端。不出所料的是,即使在銀河系的另一端,噪音依然忠實地飄蕩在宇宙空間里,而對於當初羅塞塔提出的四個問題,人們只解答了其中之一——噪音出現於1040多萬年之前,那時地球還處在白堊紀——而對其他三個問題依然一無所知。

他們為什麼幫助人類?他們在哪裡?他們是誰?

噪音監聽員X每次想到這幾個問題都徹夜難眠。縱使他完成了數學、計算機、物理學、社會學、量子語言學的所有分支的所有高等課程,他獲得了多少解答,他就相應地創造了多少疑問。人類看似所向披靡,征服了幾乎整條獵戶旋臂,但是這一切都歸功於噪音的指引,地球文明在這個長者的監督授業之下奮勇前行,正在度過自己的童年。但是童年之後呢?

監聽員X想起了他的童年。

他是土生土長的地球人,15歲之前他都生活在那個深陷戰亂的藍色星球。他的哥哥是個軍閥,哥哥連年征戰,他卻得以無憂無慮地成長。就是在那裡,他完成了迄今的所有高等課程,也是在那裡,戰火讓他永遠失去了摯愛的哥哥。

在那裡,他擁有一台高解析度的噪音接收機,從某一天起,聆聽噪音成了他獲得內心平靜的唯一方式。那是可以隔絕世間一切的美妙震動,那神的低語令他產生共鳴而心情愉悅,彷彿只要能聽得到這聲音,他便能一直守望住搖搖欲墜的如夢的童年。

於是他來到了這個獵戶旋臂內側的星系,當上了一名噪音監聽員。距離銀河系中心越靠近,噪音帶來的震動彷彿越清晰。然而這只是他的心理作用,事實證明,噪音在任意空間位置上的清晰度都是均等的,並且在任意空間位置的行為都是同時的。

他拿起桌上的沙漏,將它調轉方向放回桌面,沙漏上方的沙子重新往下掉,開始了新的一輪循環。監聽員X喜歡這個上古時代的小古董,相比於其他現代時鐘,這個沙漏更能令人感受時間的流逝,這多少能緩解他工作的孤獨感。

噪音監聽員的通用名稱叫Watchman,監聽噪音的工作不算辛苦,也不算難,監聽員只需要持續採集實時的噪音數據,然後定期地對自動翻譯好的噪音知識進行總結、歸類和存檔。噪音中包含的知識異常繁雜,不同門類和學科經常混合在一起,更經常發生的是知識的重複與冗餘,需要精通多學科領域知識的監聽員來進行甄別和分類。那正是他力所能及的。

像這樣的監聽站總共有上百萬個,廣泛分布在人類的所有殖民地星系中,需要上千萬名像他這樣的監聽員來操作,每一名監聽員專門負責甄別噪音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知識。

通常,他每天會定期進行兩次噪音知識甄別,而剩下的時間他都在安靜地聆聽,雖然此刻他距離地球2萬光年以外,但是童年彷彿未曾遠離。這時沙漏中的沙子漏盡,他又拿起沙漏,調轉方向,放回桌面上,看著新一輪循環的啟動。

噪音結束於第一粒沙子接觸底部時。

他的第一反應是監聽器出故障了。這不常發生,但是畢竟這台老式監聽器已經連續運行了10年了,出點毛病也是遲早的事。他第一時間取出倉庫中的備用監聽器,立刻替換掉了出故障的機器,打開電源繼續監聽,他可不希望漏掉哪怕一分一秒的噪音數據。

然而監聽器靜默,噪音依舊沒有出現。

他一邊估摸著,該不會是備用的機器也出故障了吧,畢竟它們也靜靜呆在倉庫里10年了,一邊將倉庫中所有的備用機器逐台換上,一一測試,結果噪音依舊沒有出現。

「不要慌。」他發現自己開始自言自語,「可能這一批老式監聽器的操作系統出了問題,換一台當前最先進的型號試試。」

於是他立刻聯絡了採購部門進行新機器採購,優先順序和緊急程度皆為最高。

訂單已下,新機器估計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才能送到,等待的當口,他例行公事地調出日誌,打算看看故障機器最後的運行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開始閱讀最後接收到的噪音數據。噪音的語法相當繞口,常人不可能進行閱讀,但是即使是像他一樣工作了多年的熟練監聽員,也需要耐心地花上不少時間,從中抽取出因果邏輯主幹,再在主幹之上填充基礎語意概念,然後將基礎的語意概念加工成複雜的語意概念,最後甄別出複雜語意概念重複出現的位置,將其替換成人類通用的代稱。

一個古老的段子——他們是將「一種由發條提供原始動力,通過一種延伸了一般輪子的概念,在輪子的邊緣上製造鋸齒已達到傳遞力矩的目的的裝置傳遞動力至擺輪遊絲,再由擒縱機構輸出穩定的轉動頻率,藉此以度量時間的圓盒形金屬儀器」變成「手錶」(watch)的人——名副其實的Watchman。

他花了40分鐘,終於理解了最後接收到的噪音信息的正確含義,其中的30分鐘是在不斷地回頭確認和檢驗。現在一切都明白無誤了,他臉色慘白。

噪音的原始表達極其冗長,但如果用人類的語言簡化之後,它的大意是——

「以上1040萬年我所說出的,便是我的姓名,句號」

這條信息簡單粗暴到了極致,神用了1040萬年的時間來發聲,本意僅僅是想說出自己的姓名!那無窮無盡的宇宙噪音,是神對自己姓名的高度自譯解,為了徹底展開其中的所有概念,神一步一步地擴展出了全部的數學,全部的自然科學,全部的社會科學,擴展出了神所掌握的這個宇宙之所以如此的全部知識!

恰好有一個孩童偷聽到了神的話語,獲得了啟發,學會了走路和奔跑,還沾沾自喜地認為神特地來幫助自己,那個孩童叫做人類。可是……神壓根不在乎,神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叫小明」或者「我叫小紅」。神僅僅是想說出自己的姓名!

在他獃滯的目光中,新的噪音監聽器送到了。他知道這麼做已經沒有意義,但還是將新機器初始化完畢,啟動了監聽功能。

一片死寂。

他知道噪音不會再響起了,神所說的「句號」,是確確實實的句號,他知道自己永遠失去了它,他知道人類永遠失去了它。此時此刻,整條銀河系獵戶旋臂上的所有監聽站必定都得知了以上的一切,整個人類社會馬上就會一片沸騰了。

雖然極不情願,但他要馬上著手撰寫這次事件的報告了。他真羨慕此時此刻那些還活在自我編織的美夢之中的普通人,他們至少還能踏踏實實地睡上最後一個好覺。

但他知道,童年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衛 的精彩文章:

TAG:木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