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蒼南礬山劉家礬塑——讓普通礬石變身藝術奇葩

蒼南礬山劉家礬塑——讓普通礬石變身藝術奇葩

劉肇寶的礬塑作品。蕭雲集 攝

一滴蕨草凝珠,偶爾觸發了一位少年的靈機;

一項小玩意兒似的擺弄,竟演繹為一種工藝美術傳奇;

這項藝術創作,經三、四代人的精心捧持琢磨,使作品越來越多姿多彩,越來越耀眼迷人。這項創作,就是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蒼南礬山劉家礬塑。

本文首發於溫州日報文化周刊

冬日路邊的奇異景象,觸發了13歲少年的靈思

蒼南礬山鎮因明礬得名,素有「世界礬都」之稱。

1912年的農曆6月15日,礬山福德安(今稱福德灣)村一個貧困的礦工之家,誕生了一名幼兒,父母給他起名叫劉肇寶。劉肇寶自小聰明伶俐,母親朱氏善刺繡,肇寶受其熏陶,綉龍鳳獅虎及花卉蟲魚等無不惟妙惟肖。

劉肇寶12歲那年,進一家礬廠從事一種叫包砂的工種。

1925年冬天,劉肇寶起早離家去礬廠上班,一路上,枯草衰蓬,寒風呼嘯。劉肇寶一邊走一邊不經意地掠視著路邊的草木、流水、土石疙瘩……忽然,明礬結晶池附近的水溝邊,一株低垂的蕨草上粘結著一顆顆小礬珠,如冰如露,微風中狀若飛鳳展翅,在晨光下閃動著晶亮的光。劉肇寶趨步向前,蹲下身子,仔細賞玩起這一奇妙的造化……他若有所思,忽地,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子。

劉祖瑋在家創作時,他五周歲的孫女李劉蔓青與兩周歲的孫子李劉灝翰在一旁學著做。馬可 攝

此後幾天,劉肇寶在上下班的空隙,砍竹子剖竹篾,在自家的破茅房裡仔細扎制螳螂、蝴蝶之形而後放入明礬結晶池中,過一段時間取出,一件件晶瑩剔透,狀若冰雕的作品雛形便輪廓初現。劉肇寶喜不自禁,家人和鄰居也都嘖嘖稱奇。短短几天內,劉肇寶做出礬珠新玩意兒的消息在當地傳開來。在礬山,礦工和山民數百年來祖祖輩輩和礦石打交道,和明礬打交道,想不到這些平淡無奇的東西在劉肇寶手裡變幻出美麗的光彩,大家個個都豎起大拇指誇讚劉肇寶聰明,有出息。同時,人們你一言,我一語,以自己樸素的理解,為劉肇寶的作品起名為礬塑。

父子接力探索,大大延長了作品的壽命

劉肇寶的礬塑作品,不僅引起當地人的驚呼喝彩,也很快吸引了外來人的眼球。一位來礬山做生意的英國人看到作品後,在別人的指點下尋到了劉肇寶家低矮的茅草屋。光線暗淡的茅屋裡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礬塑作品令他目不暇接。他很欣賞,一番交流之後,定製了一座寶塔帶回了英國倫敦。

礬塑作品自此開始走向歐洲。隨後產品又搭上礬山明礬銷售的便車,流入北美,流入東南亞地區。

劉肇寶的人生和礬塑藝術最精彩的時光,要算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個年代,劉肇寶揚眉吐氣成了國有礬礦的工人。工友們久聞劉肇寶礬塑藝術的大名,有些關係密切的工友也會向劉肇寶要一件作品放家裡作擺設,或作為禮品贈送親朋好友,劉肇寶都會爽快地一一答應。也有一些年輕好學的小姑娘小夥子向劉肇寶師傅討教手藝學製作,劉肇寶也會毫不保留手把手相傳。

劉肇寶剛開始是用竹篾制扎胎骨的,作品存在線條臃腫不清晰、粘牢度差,制扎易折斷等問題,特別是對作品創作品類的開拓上,限制頗多。經過一番思索,劉肇寶在礬廠里找來鉛絲,把它折成蜻蜓、青蛙等胎骨子,再在鐵絲上繞扎彩色紗線,然後放入明礬結晶池,待結晶之後拿出來一瞧,整個胎骨上綴滿了無數晶瑩剔透的礬珠子,胎骨子裡彩色的紗線,透過晶瑩的礬珠子晶體,折射出斑斕的色彩。

自此,劉肇寶的創作題材品種豐富多了,他可以用鉛絲折成亭台樓閣等建築物,製成龍鳳獅虎、鷹鶴、蜂蝶、魚蝦等飛禽走獸昆蟲等,以及花籃、花草、樹木、山水盆景等等,品種達100多個。

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肇寶創作的礬塑作品保存時間最長不過10年,這主要原因是明礬對鉛絲、紗線造成腐蝕。後來,劉肇寶的兒子劉祖珍、劉祖瑋繼承父親的藝術事業,改用不鏽鋼絲和銅質漆包線代替鉛絲,用膨體線取代紗線。又用玻璃和有機玻璃做外包裝,使得作品的壽命大大延長。

上世紀七十年代,劉肇寶(中)與大兒子劉祖珍(右)、二兒子劉祖瑋在一起創作。 資料圖片

這個家傳藝術,劉家幾乎每個人都能露一手

礬塑技藝的傳承,走的是大眾傳播和家傳相結合的路子。

大約在1979年時,礬山礬礦在機修車間的家屬廠里開闢了一個礬塑創作小作坊,作為礬塑傳藝基地,由劉肇寶做業餘指導,招納礬礦里的年輕人,特別是青年女性和婦女前來學習和創作。當時來這個小作坊學習礬塑創作的先後有約100餘人。除了劉肇寶經常過來指導外,得父親「真傳」的劉祖珍、劉祖瑋有空也會為父代勞,指導學員們學習扎胎骨,繞線和投池結晶等。

今年67歲的劉祖瑋於1974年進礬礦工作。劉肇寶1993年去世後,劉祖瑋對父親研創的礬塑藝術執著而認真。為使這一祖輩研創的獨門絕藝薪火相傳,劉祖瑋夫婦及哥哥嫂子劉祖珍、歐陽梅英早就有意識地將這門手藝傳授給兒女輩。像老二劉祖瑋在溫州保險公司工作的女兒劉旭紅,老大劉祖珍的三個兒子劉發鬆、劉發榕、劉發榮和女兒劉玉枝,還有親戚朱美雪等,如果休息日一到家裡探望父母長輩,他們都會不失時機地向之講述礬塑創作工藝流程、細節、技巧等,帶他們到結晶池體驗結晶效果,把握結晶時空度等。

而今,只要一說到礬塑這一家傳藝術,劉家每個人都能露一手。像劉發鬆他們,儘管已經定居杭州等地,只要一回到礬山老家,看到父母和叔叔在擺弄礬塑,也都會興緻勃勃地上去幫忙,就連劉家第四代傳人、劉發鬆的兒子劉源看到全家人這種熱鬧的氛圍,也會上場幫上兩手。

2005年,蒼南縣文化部門開展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普查,將礬塑工藝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對象。縣裡專門成立了以文化局李暉華局長為組長的蒼南礬塑工藝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目前,劉家老大劉祖珍被浙江省文化部門評為礬塑工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二劉祖瑋和女兒劉旭紅為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二愛人陳桂珍為蒼南縣級非遺文化傳承人。

自從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重視和支持,劉家的礬塑工藝名聲大噪,藝術發展空間得到大大擴展。在礬山鎮和蒼南縣當地,乃至省市、國家級如果舉辦相關文化展示活動,礬塑作品和創作都會躋身其列。當地的機關單位和學校出於對礬塑這一非遺奇藝的珍愛,也經常慕名邀請劉家兄弟去做藝術講座,學習技藝。像2017年上半年,礬山鎮二小組織20多名學生,開設礬塑藝術課,聘請劉祖瑋擔任教師,為這批學生傳授礬塑創作技藝。

2008年8月份,劉祖瑋曾應邀南下澳門,參加「中國非遺、民間瑰寶」展示表演活動。在澳門著名文化景點盧家大院,每天向來自美國、澳門等地的文化藝術界專家人士作創作演示。

而今,劉祖瑋等人還在不斷探索實踐,力求在傳統的造型等方面有所突破,實現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創新。他透露,他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名叫「蝴蝶挑燈」的礬塑新作品,作品中間是一隻展翅飛翔的礬塑蝴蝶,蝴蝶身上架著一條扁擔似的小竹條,竹條兩頭掛著兩顆碩大的礬珠,蝴蝶身軀就靠一個支點作支撐,以顯示整個作品的動感。他介紹,這一作品的開發涉及到力學和力的平衡,已經堅持了一年多時間。

為了配合礬山鎮近年開展的旅遊名鎮創建,劉祖瑋的創作也緊緊跟著城鎮發展節奏,以礬山鎮標誌性建築物煅燒爐為創作對象,創作出了礬塑煅燒爐作品,投放市場後受到各界的歡迎。

溫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溫州 的精彩文章:

但願此情長久 不分地北天南
研究南懷瑾珍貴史料 南小舜《人生路漫漫》近日發行

TAG:人文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