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打開這篇推文堅持看十秒,算我輸

打開這篇推文堅持看十秒,算我輸

女同學最痛恨的壹讀君 | 彤子

我們身邊有一群人,當他們做出這種反應,你大概猜到他們遇到了什麼。

啊~~~~~~~~~~~~~~~

什麼呀?啊~~~~~~~~~~~~~~~

沒錯!他們怕蟲蟲,更確切的說是怕「節肢動物」,雖然人類的體積是蟲蟲的幾百倍大,但有些人看到蟲蟲的一剎那,就能瞬間激活全身的運動細胞,驚悚的可以彈起來。

作為食物鏈最底端的一環,蟲蟲是如何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有這種反應的?

蟲蟲:「還好意思問?當然是怕被你們吃掉啊!!!」

食物鏈頂端的貝爺

蟲蟲奮鬥史

被人類害怕,是蟲蟲們的最高成就。富含豐富蛋白質的蟲們,為了不成為別人的盤中餐,真的是使勁渾身解數來招人討厭了,並且它們做的很成功。

不少蟲蟲有毒,其中以蜘蛛、蠍子、蜈蚣最為有名,即便大部分品種毒性不致命,咬一口也不是鬧著玩的,你以為被蜘蛛咬一口會變這樣?

獲得超能力,贏取百富美?

呵呵噠,現實世界告訴你啥叫骨感......

向左滑動圖片圍觀更多真相

有沒有頭皮發麻?咬一口不是致命,就是大面積的皮膚潰爛,相比之下不咬人的蟲蟲更可愛?

並沒有,比它們更惡劣的,是拿我們哺乳動物當成行走的孵化器+託兒所的蟲蟲,它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皮蠅。

這不就是普通蒼蠅嗎?不!皮蠅把卵產在哺乳動物身上,包括活人。與吸血的虱子、跳蚤不同,皮蠅蛆就靠吃皮下脂肪成長,雖不會造成出血,然而還不如吸血,因為它們太噁心人......

向左滑動欣賞惡貫滿盈的皮蠅

那麼不寄生在動物身上的蟲蟲會不會可愛一點?並沒有,洋辣子了解一下~

洋辣子是褐邊綠刺蛾的幼蟲,生活在刺槐、山碴、楊、柳、榆、桑、懸鈴木、紫荊、梧桐、蘋果、海棠、梨、桃、杏、棗、柿等多種園林植物上,食取植物的葉、嫩枝、嫩梢等部位。他們身上生有毒毛,接觸人類皮膚後會引起疼痛腫癢。

有毒毛我們不摸它不就好了?嗯,關鍵是它們常常會「肌無力」,動不動就從樹上掉下來,落到人身上......然後這個「被選中」的人,以及他的子孫後代都會過著「一朝被洋辣子蟄,十年怕毛毛蟲」的生活——經驗恐懼。他身邊目睹全過程的人也會跟著一起恐懼——傷害聯想

幼蟲畢竟不懂事,成蟲會好一些嗎?怎麼會~~~上樑不正下樑歪,美洲的毒蝶科種中所有的成蟲都是有毒的。台灣的斑蝶科幼蟲食用有毒性的夾竹桃,因此也帶一定毒性。小時候是乖寶寶的蜂湧,長大後也是惹不起的「自殺式恐怖分子」,喜歡成群作案,被攻擊目標救助不及時很容易掛掉。

當你的夥伴忽然出現哀嚎、罵街、冒冷汗、發抖、要求找個棍子咬等怪異舉動時,他八成是被亞馬遜毒螞蟻咬了。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圖中的哥們兒,他是自己哭著喊著要感受一下毒螞蟻之吻,然後就火速去醫院治療了。

這位小哥只是嘗試了一下當地的成人禮,帶了一下毒螞蟻手套,雖然當地的成人禮並不包括去醫院這一項。要知道亞馬遜毒螞蟻也是擅長群攻,咬一下手就這麼誇張,咬全身的效果大家自行腦補吧。一個好消息:中國並沒有亞馬遜毒螞蟻。一個壞消息:咱們有其它品種的毒螞蟻。

在漫長的衍化史中,人類沒少吃蟲蟲的虧,所以人類對蟲子的恐懼完全是出自祖先們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這種恐懼被祖先們刻入基因並代代相傳,形成了傳說中的——天性。怕蟲蟲?OK噠。

蟲蟲太特別

我們對小動物總是飽含同情心,對蟲蟲完全冷漠。因為它們長得太詭異了,從生理結構看,我們哺乳動物骨骼在內,皮肉在外。蟲蟲正相反,外硬內軟的外骨骼結構,再加上腳多多,一隻千足蟲輕鬆逼死密集恐懼症。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實在是外貌感人。

但話又說回來了,人類在胚胎時期和蟲蟲也蠻像的。

但是人類胚胎至少和我們流淌著一樣的紅色血液,而蟲蟲們的血......除了剛吃飽的蚊子能拍出紅色鮮血(還不是它自己的),其他蟲蟲,各位多少都有點經驗吧?

技能方面,很多蟲蟲都擁有「變態」技能——破繭成蝶。小學知識點,壹讀君就不贅述了,這裡聊聊蟲蟲的「擬態」技能。啥叫擬態?通俗講就是cosplay,cos樹葉、樹枝、花朵紋絲不動?low爆了!都說早起的蟲蟲被鳥吃,那鳥怕啥?蛇!

下面請欣賞穹翠鳳蝶幼蟲的cosplay表演——I『m 竹葉青蛇

誰摸我?我很兇噠!!

cosplay講究形似、神似,穹翠鳳蝶幼蟲不止cos竹葉青蛇頭,還能左右擺動自己「性感」的大屁屁學蛇頭的動作(很累吧)。

那些怕蛇的女同學們以後看到蛇不要怕,也許是碰到穹翠鳳蝶幼蟲呢?當然也沒好到哪裡去......

蟲蟲的感人情商也是人類無法喜歡它們的一大理由。無表情、無語言(出聲的也只是吵)、只識別人類不懂的信息素、從心理到生理都變態,難怪人類討厭它們,但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雙刃劍

蟲蟲優點集

其實只要你願意學習,蟲蟲也可以是你的好幫手。行軍蟻的大顎可以咬人,也可以用來「縫合」傷口,讓行軍蟻咬進傷口的邊緣皮膚,再把行軍蟻的身體拔掉,不費一針一線縫傷口。當然前提是對行軍蟻的品種足夠了解,否則......還記得前面的白人小哥嗎?

另外綠豆蠅等城市常見蒼蠅的幼蟲有食腐特性,條件艱苦時,可用它們(蛆)撒在潰爛的創口上清除腐敗組織,如果有人這樣對你,請不要打人家。蛆蟲治療感染創面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始載於著名醫學寶典《本草綱目》

在野外環境下,蟲蟲也是我們最容易捕獲的高蛋白獵物,而且我們喜聞樂見的龍蝦、大閘蟹也是節肢動物門的代表。當然吃蟲蟲也需要技巧,具體課程請向貝爺學習。

或者讓貝爺向我們學習一下?

壹讀君掐指一算,此刻你們心中一萬頭神獸奔騰而過,並期望衝過來一腳踩死本君......另一個憂傷的事實。

通常怕蟲蟲的人,戰鬥力都挺高的......

不用客氣,請把你們憤怒的手指猛戳下方的大拇指吧~

參考資料:

1. Entomophobia[M]// Encyclopedia of Entomology.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4:787-787.

2. 胡遠揚. 昆蟲病毒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Virologica Sinica, 2004, 19(3):303-308.

3. 王金榮, 巫冬江, 呂愛華,等. 褐邊綠刺蛾幼蟲生物農藥防治試驗[J]. 浙江林業科技, 2008, 28(3):66-68.

4. 林綺. 生物探秘之真實的行軍蟻[J]. 神州, 2014(9):250-250.

5. 夏效泳, 范媛媛, 史宗新,等. 蛆蟲清創療法在難愈性感染創面的臨床應用[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4, 14(36):7186-718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成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為什麼有國家會選小城市當首都?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