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趙慶泉張志剛兩件「文人盆景」
張志剛盆景《青山雲岫》
賞讀兩件「文人盆景」
撰文|陳洪奎(盆景醉翁)
本文選自盆景醉翁的博客
中國盆景,自古就是文人的玩物,注重自然與藝術的有機融合,注重藝術表現。現代中國盆景,雖然面向千家萬戶,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未捨棄高標準,講究提名和意境。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達到高雅寫意效果的優秀作品,有些可稱之為「文人盆景」。「文人盆景」一詞,是胡運驊先生的稱謂和主張。筆者完全贊同。創作「文人盆景」,很難!首先,文人盆景像文人畫那樣,是專門表現文人氣質、情操、理念的,形式講究簡潔,內容注重抒情、達意。這就要求創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才情,不然,不易成功。筆者認為:「文人樹」是「文人盆景」中的一種形式,「文人盆景」也包括另外兩種形式:「水旱盆景」(樹石盆景)、「山水盆景」。
在此,筆者舉兩件不同形式的「文人盆景」作品,與朋友們共同欣賞。
趙慶泉盆景《臨虛》(真柏,樹高86公分,樹齡30年)
狂歌聲跌宕 醉草筆橫斜
——詳讀趙慶泉大師的「文人樹」盆景《臨虛》
撰文|陳洪奎(盆景醉翁)
趙慶泉大師是中國「文人樹」盆景的倡導者與主要實踐者,一路探索、開創,成就斐然。他的新作《臨虛》(見《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14、10、57頁),是對文人樹盆景的發展、變革、提高和示範。
《臨虛》的樹形如書法的大草,線條跌宕奔放,構圖曠達空靈,氣韻奇妙驚人,同時,題名高雅、意味深邃,可謂名副其實,有力展現了中國文人雅士的風采。
以下從五個方面賞析:
一、高聳斜出,跌宕起伏。
樹榦細長線條的強烈動態,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對以往文人樹造型的大膽超越。其軌跡可分成「四部曲」:
第一部曲:樹榦首先在微微右斜中挺立,直而不僵(有極細微波折)。此段看似普通,實為力量所在(後談);
第二部曲:樹榦忽然向右拐彎,斜上長驅,繼而匆匆上揚、高聳,最後以幾乎垂直角度,昂然向上;
第三部曲:樹榦在最高處突然急折垂直下跌,猝不及防,幅度較大,似物從天降,令人驚心動魄!
第四部曲:樹榦長驅下跌後,又急彎迴轉,向上向右揚頸昂首,同時,分出一枝,繼續下跌了一段。
二、方向明確,自然統一。
盆景是自然與藝術的結合體,自然性要求其:趨光、生長變化;藝術性要求其:方向、動態、藝術真實性。
本作品儘管有曲折、跌落,但整體大趨勢,是向上、向右的。樹榦已述。再說樹冠,其形態、枝條、柔梢、葉簇,大趨勢也為向上、向右,左收而右放,尤其左下方的那個孤獨的枝托,是自然與藝術相融合的典型表現、細節表現。可見,作品在這方面「既合自然之理,又合藝術之法」(筆者語)。
三、左顧右盼,上下襯托。
凡藝術造型,呼應、襯托不可少。本作品的這種表現頗為豐富。
樹榦自身各部分在方位、動態,(包括細微彎曲、細小神枝的伸展),多有左顧右盼、上下襯托的關係。樹榦與樹冠在方位、動態上,也有顧盼、襯托的關係。舉例:1、樹榦的高聳與下跌,樹冠主要部分的上揚與分枝的下跌,是一連串的上下襯托、顧盼;2、右上方的樹冠,與左下邊的孤獨枝托,是上下左右的襯托、顧盼;3、最不可忽視的是,左下邊的樹榦段、樹根、泥土、盆皿、木墊為一方,而右上方的樹榦部分、樹冠部分為另一方,它們所形成的顧盼、襯托,既是樹木自然形態架構,也是藝術構圖必須。
另外,樹木幾個部分的長度比較,有黃金分割律的美感,也是襯托:「第一部曲」比「第二部曲」,長度約為2比3;向上的樹榦部分與下跌的干、枝,長度約為3比2;下跌的樹榦部分與回彎上昂的樹榦部分、樹冠部分,長度約為3比2。
四、簡潔空靈,動態平衡。
樹榦細長150cm,線條的豐富動姿,利用了較大空間;同時,樹冠的簡潔又較多地通透了空間、敞亮了樹榦,從而使作品達到了曠達、空靈、奔放的目的。
表現強烈動態美的盆景,必須達到動態平衡。一般來說,文人樹的細長樹榦匹配輕靈樹冠,這就很和諧、科學,是達到平衡的起碼條件。本作品還從多方面去實現平衡;1、如前所述,樹榦、樹冠主要部分是高舉、上昂的,而右斜、下跌部分,是次要形態。2、樹榦的「第一部曲」,基本是直立,在美學、力學上很重要。3、「第二部曲」,雖然右斜角度大、幅度大,但又有近乎垂直的大幅度上舉,並形成了反向弧形,顯出向上的力量。4、左下方的孤獨枝托,像秤砣,重若千斤。5、樹根,是根本,它的下扎,右邊支撐根的細節,是樹木自身的生理力學平衡。6、泥土、盆皿、木墊,是象徵性表現,代表大地、高山,既有藝術「構圖均衡」的作用,又有自然力學平衡的作用。
五、擬人達意,超凡脫俗。
趙大師在文章中寫出了文人樹《臨虛》的主題、意境:「樹木主幹向右上方彎曲伸展,又突然以垂直線下跌,大起大落,再揚起樹頭,面向虛空,似在發出『把酒臨虛,嘆滾滾英雄誰在』的呼喚。」筆者很是贊同!大詩人陸遊詩曰:「狂歌聲跌宕,醉草筆橫斜。」 這件盆景的臨虛、曠達、跌宕、狂放形態,是對古今志士仁人形象的寫照。觀其瀟洒、曠達,我好像看到了蘇東坡;觀其昂揚、奔放,我似乎見到了李太白------悠悠歷史長河,後浪接連前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詩詞)……
2014、11、25
趙慶泉盆景作品欣賞
《相依》(真柏,樹高110公分,樹齡約30年)
《高士圖》(五針松,樹高95公分,樹齡約30年)
《邀月》(真柏,樹高85公分,樹齡約30年)
自然與人文和諧 天籟與人樂交響
——解讀張志剛先生的「瑰寶獎」盆景《高山流水》
撰文|陳洪奎(盆景醉翁)
張志剛盆景《高山流水》
張志剛先生買來別人的幾棵閑植小樹,幾經擺弄,就創作出引人入勝的水旱盆景《高山流水》,並一舉榮獲了「中華瑰寶獎」,令人多有詫異!筆者欣賞後認為,作品確實不同凡響,內藏奧妙,詩情畫意濃厚,堪稱「文人盆景」!
一、別具意味的動態美。
作品樹木的高幹直干造型,符合自然叢林樹木特徵,但是,卻不是絕對正直的形態,而是直中有斜,斜中有挺,且程度有別------它們是被山風吹歪斜後,又反轉挺起,相依相聯,共同抗風凌雪的寫照,尤其處於林邊溝崖的那棵,因受風吹得厲害,樹榦斜出幅度大,別具風姿。作品活靈活現地展現出風過林海起濤聲的美景!
二、變化統一的布局美。
僅四棵樹組成的叢林,是以一當十的簡潔寫意式藝術表現。
1、盡量變化對比。樹木一高三低,一粗三細,一雙兩單,三聚一散,三直一斜;方位上也有左、右、前、後、近、遠之分。樹木枝葉的分布,既符合生理狀況,又複合藝術需要,顧盼、填空、平衡重心。
2、應用黃金分割律。「開合式」山水地貌加以「偏重式」比例;人物擺件處於黃金分割點上;樹木三聚一散的栽種位置,三直一斜形態;右邊樹木的傾斜角度------都有黃金美感!
三、天人相合的音畫美。
山野景觀是「高山流水」,人物吟唱、彈奏的也是「高山流水」,真是天人相合!右側那棵樹的傾斜,探枝的下伸,親近流水,關顧彈琴人物,又氣貫空曠遠方,是典型擬人化細節描寫,可稱神來之筆!作品有色有聲:山高、水低、晴空、霞輝、樹搖、人演------動態豐富;風嘯、水響、琴音、鳥鳴------交響共鳴。
四、志存高遠的意境美。
古語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作品「高山流水」的題名,一語雙關,點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點出了志士仁人的抱負與「知音」相惜的情誼。作品中山高水低的狀況,東方空間的開放,樹木的動態傾向,人物的朝向------皆有顯明統一方向性,這既是形式的,也是內容的,還是寓意的:學習自然,仰慕高山,聆聽江河,襟懷光明,伴隨著天籟之音彈唱出動人心曲,抒發著宏大志向與高尚情操------
張志剛先生是較年輕的盆景藝術家。我們初見時,他30歲,正擔任黃山市鮑家花園盆景園主任。常言道:「三十而立」,而他二十多歲時,其風吹式樹木盆景就獲得過金獎!他發展比較全面,理論和實踐都有建樹,樹木盆景、水旱盆景(樹石盆景)、山水盆景皆可為之,屢屢獲獎。此次的「中華瑰寶獎」,是對其「不惑之年」的獻禮!
2014、11、25
張志剛盆景欣賞
張志剛盆景《水木清華》
張志剛盆景《春潮澎拜》
張志剛盆景《蒼松迎客》
張志剛盆景《赤壁懷古》
張志剛盆景《嘯傲風雲》
張志剛盆景《雲壑松風》
張志剛盆景《碧雲天》(真柏)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賞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稀世奇花,這輩子見—次值了,一定要看看!
※牢記古訓:莫做六件事,莫說三句話!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