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帝恩典的耕耘者 一代奇才——楊格

上帝恩典的耕耘者 一代奇才——楊格

夜,他遠離家庭躺在大學宿舍里劇烈的咳嗽著,

「上帝可憐我。」在寒風的咆哮中,上帝聽得到這個年青人的呼求嗎?

他又多活了四十年。

他在老年時,仍稱自己是「上帝恩典的耕耘者」(cultivator of God』s grace)

他耕耘了什麼?

在材料科學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參數叫「楊格彈性係數」(Young』s Modulus of Elasticity);

在光學裡,會讀到楊格的「光的繞射」(interference of light);

在物理學,「動能」的觀念,是楊格提出的;

在文學裡,最早解出古埃及文字與木乃伊上怪異符號的人,也是楊格;

在商學裡,第一個以人的致死風險去評估保險制度的精算師,竟是楊格;

在醫學裡,開啟眼睛的視覺與神經傳遞的,而被稱為「視覺生理學之父」(father of the physiology of vision),都是楊格。

人類的歷史上,很少一個科學大師能夠同時橫跨這麼多不同的領域。

今天,楊格這個名字留在物理與醫學的課本上。

但是,本文卻是要敘述這個人,怎麼耕耘在上帝的恩典之上。

1 - 愛聊天的醫生

公元一七九九年的春天,倫敦的威勒伯克街(Welbeck Street),開了一家診所,醫生的姓名與資歷掛在診所的外面。醫生的名字是楊格(Thomas Young),蘇格蘭的愛丁堡(Edinberg)醫學院畢業,德國的哥騰根(Gottingen)醫學院進修,與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等頭銜。但最引人注意的是,這家診所明示「因為這個醫生是個科家學,所以看病了以後不給葯。」哪有一個醫院不給葯的?這就是楊格特別的地方。他的論點是:「醫院是醫生與病人聊天的地方,醫生是替病人解謎的人,很多的疾病根治不在給葯,而是在與病人閑談中,發現病人是在哪些情況下出問題,飲食不當?缺乏睡眠?通風不好?醫學的藝術在準確的診斷。至於吃什麼葯,不是有一大堆的醫院可以買到葯嗎?」

楊格的診所,太與眾不同了,前來看病的人不多。他索性主動出擊,為社區的人開醫學保健的課。楊格寫道:「我認為現在治療病人的方法,如放血、發汗劑、催吐丸、排尿片是非常無聊的,一定會有被淘汰的一天。真正治療疾病的用藥,必須回歸到化學與藥劑學,否則藥品祇是騙人金錢的玩意。社區里來上課的人不多,但是我全力準備,上課內容包括六堂化學、六堂生理學、二十堂疾病簡介、四堂藥物化學。每講完一次,就再找有意願的人,再上下一次。」

楊格的課程內容,看起來不太吸引人,但是他連續教了十多年。他學生的名單與從事的行業,現在仍留有記錄,包括有文學家、碼頭的苦力、軍人、流浪漢、家庭主婦、街頭畫家、馬戲團的小丑、還有正在被管訓的犯人。這真是奇特的班級,楊格還特別為他們編一本教科書「醫學文獻簡介」(Introduction to Medical Literature),並把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也編進去。

2 -一本奇特的書

一七七三年六月十三日,楊格生於英國西南部偏僻的小鎮米勒波頓(Milverton)。這是一個貴格會(Quaker)基督徒的聚集村落,當時他們還是被逼迫的一群。貴格會的基督徒特彆強調,耶穌基督住在信徒內心的啟示,所以靜思的祈禱,與默想聖經是個人信念的最高權威,高過世上所有的政治團體、宗教領袖、科學與哲學人士的權威。這種信念影響楊格的一生,使他後來敢挑戰大家都不敢置疑的人物││牛頓,並且以實驗證明光是以波的方式前進。

楊格的父母在鎮上開了一間雜貨店,他們有十個孩子。雜貨店後面的房間,實在不能裝這麼多孩子,有些小孩從小就寄放在親戚家裡養。楊格二歲時,就與外祖父母住一起。這二個老人家裡,都是老書,平常堆在樓閣里也不太有人看,楊格從小就是在這些書堆中爬來爬去。他在七歲時,無意間在書堆中看到一本舊書,整本書的內容祗有一段話,就是聖經馬太福音第六章九至十三節: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威、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這本書用一百種不同文字,包括拉丁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日文、中文、梵文等將這段經文各寫一遍。這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書,所以早就絕版了,就是現在,出版社大概不會也出這種書。七歲的楊格,竟把這本書看得津津有味,他不僅把書中一百種文字的寫法背下來,並且自創方法比較不同文字的相似性。

3- 孩子,你能讀嗎?

當時的貴格會基督徒被逼迫得很厲害,連進學校念書都很困難。楊格就不斷的在家背古書文字。一個不是正規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卻成為一個善於自修的人。一七八三年的一天,楊格跟著姨媽到倫敦玩,這是他第一次到倫敦。倫敦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最吸引楊格的竟是一間大書店的櫥窗,因為裡面擺了一本印刷非常精美的古書,是用拉丁文寫的。楊格的姨媽去別的店買東西,出來一看,不得了,一群人在該書店的前面擁著楊格。

原來楊格一看那本古書,就在窗外嘰哩呱拉的念,經過的行人都停下來,沒有人相信這個十歲的孩子能讀那本書,後來書店的老闆也出來了,說:「孩子!你如果能把這一頁以英語譯出,這本書就送給你。」楊格不僅用英文把那一頁譯出,連前後的幾頁,順手翻來立刻譯出。楊格不僅獲得那本書,名聲也傳出去了。

不久倫敦一位銀行家巴克雷(David Barclay)聘請十三歲的楊格為家庭教師,教導他十二歲的孫子讀書。楊格也利用這機會到劍橋大學旁聽課。楊格因為沒有上過學校,他不知道上課時老師如果還沒有來,學生需要等待,他就上講台替老師開講了。

一七八九年的冬天,寄宿在劍橋大學的楊格染上肺炎,能幫助他的親友都不在身邊。楊格後來給友人寫信道:「我知道很多知識,卻不知道關係我生命的知識。」他在危急時,幸好醫生布洛克立斯比(Brockklesby)經過他住的地方,聽到咳嗽聲而進去幫助楊格。楊格痊癒後,決定改念醫學。從一七九○年到一七九九年,楊格以十年的時間,接受當時歐洲最好的醫學教育。但是有一種深深的不安困擾著楊格,楊格寫道:「醫學知識雖然重要,但是人生如果祗是為了醫學,為了執業賺錢,對我這麼好的頭腦是一種浪費,一種對上帝的虧欠。」楊格今天留下來上課的筆記本,大都是漫畫塗鴉,與一些潦草的拉丁文、希臘文字,有時一個人還自言自語的到處亂逛。

4- 牛的眼睛

「老闆,你賣牛的眼睛嗎?」牛肉攤的老闆從來沒有遇到問這種問題的顧客,不過老闆還是揀了幾顆牛眼睛,讓楊格包回去。深度不安息的人,不是成為精神病患,就是成為科學大師。一八○一年楊格由牛眼珠的角度研究光的折射,進而提出「散光」(antigmatism)的原因與矯正的方法。這篇研究論文造福了日後無數得散光與近視的人。在十八世紀以前,散光與近視者幾乎是半個瞎子,連謀生都有困難。楊格用牛的眼睛類比人的眼睛,發現散光是角膜曲度的改變,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不能落在視網膜上,因此他在眼鏡之前加上透鏡矯正,近視的人就可以看得清楚了。楊格也因這篇研究被選為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會員。

5- 光的特性之謎

同年,楊格發表了論文「光的波動本質」(on the Undulatory Nature of Light),這一篇論文是近代光學發展的里程碑。楊格將光透過二道的隙縫,在隙縫背面產生光、暗相間的波條,他稱這是「光的繞射」,證明光有波的特性。因為光如果是粒子的線性運動,在二道裂縫的後面就應該祇有二道光的投影而已,不會有光暗相間的波段。這篇論文在當時掀起激烈的爭辯,怎麼會有人敢提出與牛頓不同的看法?楊格的答辯除了更多的實驗結果之外,又加上一句:「因為我學了物理以後,就沒有學到世故。」

但是光的本質竟是,你用不同的方法看,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一八○二年楊格遇到第一個自稱看得懂「光的繞射」理論的女性伊利沙?馬克斯威爾小姐(Miss Eliza Maxwell),不過她仍有若干小問題向楊格請教。

二年後科學天才與這個愛問問題的女孩結婚了。楊格提出光的波動本質,並沒有因此反對牛頓的「光是粒子」的理論,但是光為什麼會同時具有波動與粒子的特性呢?楊格認為,牛頓的實驗沒有錯,他的實驗也沒有錯,不過他想不通為什麼會在二個準確的實驗中,獲得完全不同的結果?光的本質顛覆了科學的最基本的假設:自然界的研究,雖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其結果應該是一致的。

一八零七年楊格在光的本質研究上寫道:「物理最後的發展,會回到最基本又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那是屬物質的最小單位。然後物理學家會發現那最基本的粒子,彼此之間仍會有作用力不是屬於粒子產生的。所以物理學最終的思索是,這些作用力是怎麼來的?無論是從電、從磁、從光、從熱、從萬有引力,從任何方面去切入,最後都會回到這一個問題上。人類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最基本粒子的作用力,不是基本粒子所產生的?我好像一個探險家,爬涉過最茂密的森林,最後才承認我所見的仍是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真象是永存的,是非物質的,而且是屬靈的。」楊格想到物理最後的一個問題後,竟然又回到他幼年時所聽到的信仰。

6- 愈好的書要賣得愈便宜

一八一零年楊格遇到了另一個有抱負的年青人布魯厄姆(Henry Brougham, 1778~1868)。布魯厄姆是愛丁堡大學法律系畢業,本來是個花花公子,曾帶著英國最富有世家的一個女孩,私奔到法國,後來他在法國聽到福音,成為基督徒,帶著妻子回到英國。一八○八年他投入政治界,參加「克拉朋聖徒」(Clapham Saints),推動廢除奴隸制度,布魯厄姆後來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建立著名的「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布魯厄姆並在當時成立「有用知識推廣協會」(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y),將最新的知識印成小冊,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學生與勞工。

布魯厄姆從事的與楊格的社區醫學教育理念相近,二人認識後就成為好朋友。布魯厄姆把楊格的實驗發現,寫成通俗的文體發表出去。「出版光繞射的書?如果祗賣出一本怎麼辦?」楊格問道。「祇賣一本我也出版」布魯厄姆肯定道。以後十年楊格又在布魯厄姆的支持下,發表「由光的繞射測定極小物質││紅血球的技術」、「表面張力的測定」、「金屬材質的變形測定」(著名的楊格彈性係數,就由此出)、「光的偏振」(發現光偏振現象的第一篇報告)、「色盲的區分」、「血壓計的製造」、「以微小粒子的動能解釋熱的現象」(提到動能的第一篇研究報告)等。

一八○年楊格獲選為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教授,那是當時一種很高的學術榮譽。有個法國的科學家寫信來致賀道:「以前我們讀到很多重要的學術發現,都是楊格發表的。我們以為貴國有一群傑出的科學家都是叫楊格,或是有一個楊格學會,沒想到就是祇有你一個人。」

7- 古埃及文的奧秘

十八世紀,許多埃及的木乃伊被挖掘出來,才漸知道座落在尼羅河畔的埃及,有一個古老的文明,但是木乃伊上面刻著一些象形符號,卻都沒有人讀得懂。一七九九年,考古學上有一個重大發現,「羅西塔石」(Rosetta Stone)出土了。羅西塔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旁邊,拿破崙的軍隊當時佔領埃及,並且為了海軍,疏通亞歷山大港與外圍的運河水道。一天有個士兵從水道底部挖出一個長約一百六十公分,寬約七十五公分的石版,上面刻有三種文字。第一種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與木乃伊上刻的文字類似;第二種字型是彎曲的蝌蚪文,是古代埃及民間通用的文字來源;第三種是希臘文。拿破崙身邊的學者群立刻知道這塊石版價值非凡,因為解開古埃及文的秘密,可能就在這塊石版上面,但是沒有一個埃及人能夠讀得懂石版上的象形文字與蝌蚪文。

後來在尼羅河之役里,英國軍隊打敗了法國,並且獲得了羅西塔石。連夜就把這一塊石頭運回大英博物館,請許多英國學者專家來解讀這兩種奇怪的文字,大家有看沒有懂。後來有人想到有一個醫生,他在年幼時就能解讀一百種語文,於是楊格被請來了。

8- 解謎的步驟

首先,楊格用一張大紙放在羅西塔石的上面,他把每一個字很精確的摹擬複寫下來。然後他把寫下來的每一個字母拆開,一一比較字母出現重覆的位置,就知道這個字母在象形文、蝌蚪文與希臘文的相通性。楊格先解決不同文字的字母相通性。

第二步,楊格請教埃及文專家。當時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懂一點古埃及文,一個是法國巴黎大學的薛西(Sacy),薛西懂幾個古埃及文的字母。楊格不斷地與薛西通信,還與他成為好友,才了解這幾個字母的解法。另一個是曾任瑞典駐埃及大使的阿卡布雷(Akerblad),這人會說十多句古埃及語。這個大使實在很有心,到埃及當大使竟學會了埃及人已失傳的語言,雖然阿卡布雷看不懂古埃及文字,仍幫楊格多辨認了幾個字母。

第三步,是楊格最大膽的假設,如果人類的古文明是來自同一個源頭,那麼早期的文字一定有相通之處。他認為解開古埃及的奧秘在中國的文字。因為中國的文字不僅古老,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楊格認為中國的古文,如果有經過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的演變,那麼中國人文字的表達可成為解開古埃及文的線索。當時英國的探險家也自中國帶回許多刻有古代的文字的字版、龜殼等。楊格寫道:「耐心與細心是想解開古字之人的必備性格。」一八一五年,楊格譯出了埃及的古蝌蚪文,並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二百個字母。羅西塔石版上刻的是,公元前二一九年埃及法老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的公告內容,因為是法老王公告,所以用古象形文,為給當時的百姓可以看懂,所以附上蝌蚪文。這些石版是放在埃及的各集會場所,但有一片是放在雅典,所以又刻上希臘文。沒想到二千年後會在泥底下被挖出來,又幸好有楊格在才能解讀。

9- 人類在巴別塔的發音考證

解了羅西塔石的奧秘之後,楊格又以物理的聲波學研究世界各種語言的發音法。楊格認為「世界上的語言雖多,各地方又有方言的變化,但是分析其基本發音,用喉音吐字的只有四十七個音。所有的語言都是取這四十七個音的一部分發音,如果把這四十七個音寫成四十七個字母,就可以講出世界上所有的口音。只要變動這四十七個音的排列組合,就可以變化出各種語音。各國語音雖不同,發音的來源卻是相同。

10 - 一生的回顧

楊格的晚年主要用在編審第五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他認為百科全書的編訂,有助平民知識的推廣。當他在人生的末了時寫道:「為什麼要從事科學的研究?因為那是一種似無止盡的探索,是對深度思考的淬鍊,能夠分辨原理與表象,能夠克服複雜的問題,使人的心志更堅強。雖然一個研究者為了有所突破,經常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較小的問題上,但是科學的創見者,卻要具有更廣尺度的學習,才能見前人所未見。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時間與努力,但很多事情並不都值得做。從事科學的研究是值得的付出嗎?如果科學研究者最終認識到人理性的存在,是有個神聖的目的,那科學的研究就值得了。」

一八二九年五月十日,楊格病逝。有非常多人來參加他的葬禮,那真是一個奇特的隊伍,因為參加的人不是戴著近視眼鏡,就是戴著老花眼鏡,你知道為什麼嗎?

資料來源:

1. Kline, D.L. .1993. Thomas Young: Forgotten Genius. Vidan Press. USA.

2. Larmor, J. .1934. Thomas Young. Nature. Vol.110. P. 276~279.

3. Graves, D. .1996. Thomas Young. Scientists of Faith. Chap. 24. P.91~93. Kregel Resources. USA.

4. Houstoun, R.A. .1927. A Treatise on Light. Longmans, Green and Co. LTO. US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墨先生晚安 的精彩文章:

TAG:子墨先生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