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往事 魔鬼羅布泊

往事 魔鬼羅布泊

將近一個世紀前,羅布泊探險的先行者,地理學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曾在羅布泊經歷了九死一生,幾遭滅頂之災;20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彭加木、余純順不幸永遠留在了這裡。

——引言

地理學家 斯文·赫定

故事,從彭加木說起......

羅布泊的位置

「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彭加木

一、生平

·1925年,彭加木生於廣東番禺。

·1947年,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他主動放棄出國學習的機會,積極向組織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

·1957年,身患惡性腫瘤,回到上海治療。他以頑強的意志同疾病作鬥爭,病情稍有好轉就重返邊疆。先後踏遍雲南、福建、甘肅、陝西、廣東、新疆等十多個省區,曾十五次進疆考察並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後任該院副院長。

·1980年5月,他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羅布泊的奧秘。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繼續東進考察,他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不幸失蹤。

二、「我往東去找水井。」

1980年6月5日,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考察隊在彭加木的率領下,由北向南縱貫乾涸的湖底,終於按計划到達本次考察的終點——米蘭,打開了羅布泊的大門。史無前例的縱貫羅布泊湖底的任務,首先被中國科學考察隊勝利完成。

1980年6月11日在完成羅布泊任務的考察隊,在米蘭農場小憩片刻後,即刻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然後取道敦煌去烏魯木齊,以結束這次兩個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

6月16日下午2時許,考察隊來到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此時,車上所帶的汽油和水都幾乎耗盡,按計劃,還有400公里路程。

晚上,開會決定,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彭加木親自起草了電報稿:

「我們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維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並不同意發電報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因為當時向當地駐軍求援送水的話要用去大約7000元的資金,這在當時是一筆龐大的數目,最後在大家的壓力下才同意發出電報,但內容不是要水,而是彙報了當時他們嚴重缺水的情況。

第二天,考察隊收到了救援回復;下午 1 點,司機王萬軒卻偶然在一本地圖冊里發現了彭家木留下的紙條:

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 月 17 日 10:30。

三、尋找彭加木

1980年11月初,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的指示,為了平息社會上的謠言風波,要再一次尋找彭加木同志。

第四次進入羅布泊的隊伍,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新疆軍區獨立5團、通訊兵部隊、汽車56團和蘭州407部隊等八個單位共69人組成,配備大小越野汽車18輛。

新疆分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王熙茂同志任現場總指揮。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隨隊住在敦煌指揮部。彭加木的兒子彭海以及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朱相清隨隊前往現場幫助尋找。

隊伍從11月10日由敦煌進入羅布泊地區到12月20日撤出,前後共計41天。尋找地區以彭加木同志失蹤前的宿營地——庫木庫都克和腳印消失處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東到科什庫都克,南北寬10~20公里,總共尋找面積為1011平方公里,直接參加這次尋找的有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尋找近1平方公里,仍然未能找到彭加木。

四、社會評價

二嫂李麗明: 「小叔很謙虛」

在李婆婆的記憶中,小叔是位知書識禮,學識淵博但又非常謙虛的人。彭加木也非常疼愛李婆婆的兩個女兒,每次回來都會給小侄女帶禮物。

余純順:魂歸大漠

「我這不是走過來了嗎?我就要打破 6 月份不能進入羅布泊的神話。」

一、生平

余純順(1951.12-1996.6.13),上海人,大學本科。1988年7月1日開始孤身徒步全中國的旅行、探險之舉。行程達4萬多公里,足跡踏遍23個省市自治區。已訪問過33個少數民族,發表遊記40餘萬字。沿途拍攝照片8千餘張,為沿途人們作了150餘場題為「壯心獻給父母之邦」的演講。尤其是完成了人類首次孤身徒步穿過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極」的壯舉,1996年6月13日在即將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羅布泊全境的壯舉時,不幸在羅布泊西遇難。

二、「我是第二個到達羅布泊的上海人」

「迄今為止,到過和將要到羅布泊的上海人,一個是彭加木,一個就是我(註:彭加木曾在上海工作過)。如今,彭加木已經魂歸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純順,一定能征服羅布泊!」

1996 年 6 月 11 日,余純順從土垠啟程南行,計劃用三天時間穿越約百公里,至孔雀河前進橋。終點附近,一支攝製組正準備為他接風洗塵。

此前幾天, 他曾在穿越途中埋下了好幾個藏水點。初時一切順利,他頂著酷暑高溫,8 個小時便徒步了 33 公里。

攝製組曾在途中再次遇見他,此時,余純順雖然已經被汗水浸透,卻依然信心滿滿:

「我這不是走過來了嗎?我就要打破 6 月份不能進入羅布泊的神話。」

然而,當時的羅布泊中心,溫度高達70多攝氏度。

6 月 12 日,攝製組驅車抵達接應點,如無意外,余純順將在第二天抵達。

三、意外從天而降

當晚,沙暴突然來襲!天空由亮驟昏,滾滾沙塵鋪面而來。

剎那間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風聲呼嘯,飛沙走石。汽車很快被沙塵霧吞沒,沙粒打在車身上,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

這一晚我始終在帳篷里縮守,其餘 6 人早已飛身鑽進了汽車…… ——《余純順在羅布泊的最後日子》作者彭戈俠

此番風沙肆虐,讓攝製組不禁為余純順憂心。

6 月 13 日,他果然沒有按時出現在終點。

6 月 18 日,當直升機終於發現了余純順那頂藍色的帳篷時,余純順已經仰面長眠其中。

迷路,偏離既定路線,找不到藏水點,酷熱荒蠻的羅布泊,將他永遠留在了風沙之中。

四、社會評價

在羅布泊縱深處的余純順墓前,人們無不為余純順壯志未酬,英年早逝深感痛惜。同時耳邊也不斷響起一位大智大勇的行者,對中國探險族的一席忠告:「探險應當是人類征服自然的精神,物質條件、科學的智慧而進行的行動。」

余純順長長的鬍鬚,紅而發亮的臉膛,說話坦率流暢而富有激情;他那豐富多彩的探險生活,但這已是以前的往事。他已經離開了我們。

余純順是一個十分看重名聲的人,也許這同長期受到歧視和壓抑有關,他太想出人頭地了。他想體面地生活,想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自學考到大學也沒人用他,妻子又同他離了婚,自卑到了極點。他想通過非常的舉動,非凡意志力來證明他作為男子漢的存在價值。徒步走中華,遍訪55個少數民族,這是擺脫困境,表明他的價值的最佳選擇。講實話,走羅布泊也是追逐名聲的結果。

余純順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征服慾望,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走遍西藏的人,非常了不起。他常愛說征服什麼什麼。有人登上珠峰,就說征服珠峰,其實不妥當,你不過走一走而已,珠峰不是照樣昂首挺胸嗎?也許余純順多次死裡逃生使他變得過於自信,以至於誇大人的生存能力。余純順是一位誠實的旅行家,走了8.4萬華里,沒有一點虛頭,他的腳從41碼變成43碼就是最好的見證。不管怎麼說,作為旅行探險家也是當之無愧的,這也是至今人們懷念他的緣由。

註:部分資料引用於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9%E7%BA%AF%E9%A1%BA/925839?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D%AD%E5%8A%A0%E6%9C%A8

編輯:廖景聖

審核:韋世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天緯地話地球 的精彩文章:

TAG:經天緯地話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