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走向國際化,日本人也功不可沒!
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就連這個標題,「國際化」這個詞,就是日本人的功勞。
現在我們經常掛在嘴上裝逼用的「XX化」、「XX主義」這類在名詞,以前的中國是沒有的。
理所當然地,以前的日本也沒有。可就在日本明治維新時,需要翻譯大量的外文進來,自己無詞可用,就只得重新創造。於是日本人模仿西文中單詞後綴的方式,發明了「~化」、「~主義」,作為「~ize」、「~ism」的譯語,才有了現在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這些詞。
若不這麼說,就只能說「漢語漸漸開始有了世界的屬性」,聽起來逼格一下就沒有了。這倒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漢語本身引以為豪的「簡潔」,就掛不住臉了。
對了,雖然中文裡自古也有「世界」這個詞,但它其實是時間與空間的合體,意為「世上、人間」,與如今的「地球上所有的地方與國家」、「自成體系的組織或現象」意思略有差別。後者的新義是在日本借來翻譯時產生的,所以「世界」這個詞的用法,日本人也得分一杯羹。
像前文那樣,這些由日本人借用漢字創造或翻譯出的漢語新辭彙,被稱作和制漢語。
漢語從開始發展到現在,和制漢語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我們的骨髓,沒有它,我們幾乎說不了話。就像我正在寫的這篇文章,若真要刪掉所有和制漢語,恐怕一半的的詞都留不下來。
和制漢語究竟已經被我們吸收到什麼程度了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除了「中華」一詞古已有之,「人民」一詞由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翻譯而來,而「共和國」則是標標準準的和制漢語。
我們如今崇尚的「自由」、「科學」、「藝術」、「哲學」,永遠掛在嘴上的「社會」、「客觀」、「象徵」、「經驗」都來自日本。這已是150多年前日本明治維新時就發明的詞語。
150多年後的現在,和制漢語對中國的輸入還遠遠沒有停止。
納尼?身為宅男(宅女)的你已經坐不住了,放下(套著萌萌噠手機殼的)手機環顧四周,牆上貼的都是二次元遊戲中的御姐和蘿莉,即便如此,你可能也沒有意識到,「納尼」、「宅」、「萌」、「御姐」、「蘿莉」統統都是近些年進入中國的和制漢語。
宅女的家
有的人會將這種現象視為文化入侵,認為在中國本土,漢字憑一己之力,吭哧吭哧地從甲骨文、金文演變成楷書、行書,一直到到如今的簡體字,經歷了3000多年的時光。這樣好的文化怎麼隨隨便便就被日本人「糟蹋」了。
而我認為這正是證明漢字包羅萬象的偉大之處。法國漢學家萊恩·汪德爾麥什曾提出「漢字文化圈」的概念,它是指那些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文字上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民族),主要包括越南、朝鮮、日本、泰國、蒙古、新加坡等等。他們各自或多或少藉助漢字發明了自己的文字,漢字是他們共同的根(之一)。
所以我認為,如果漢字有靈,那麼自它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就該知道,自己絕不會僅僅屬於中國。
漢字文化圈
偉大的文化應該造福更多的人民,對於漢字而言,日本人也只是出了自己的一小份力。
任何事物,只有當它從最開始的小眾屬性中脫胎換骨,發展成為世界性的事件,融入人類文化的血液,成為人類精神的一部分時,它才真正具備成為經典的資格。
正如披頭士的音樂,當年遊盪在英國利物浦的四個小青年怎麼也沒想到,50多年後的今天,世界上絕大部分文藝青年都知道朱迪(Jude),並在他們失意困頓時唱「隨它去吧(Let it be)」。
如今的漢語,正加速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漢字文化圈也將繼續擴大,走出東亞,在全世界吸引著它的信徒。
※能記住5000000個漢字的男人
※全球「漢語熱」迎來全盛期:如果想領先別人,那就學習漢語吧
TAG:赳赳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