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在哪裡
一個人要學會與自己相處,要給自己一些時間與自己相處。只有真正一個人的時候,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才看得見這個實實在在存在著的真實的自我。
看見自我
看見自我,除了要看見自己心裡的快樂,還有煩惱、慌亂、不堪、焦灼……很多所謂的不好的東西,而這些往往是我們不願去提及的很「喪」的東西,是很多經常不被陽光照見的黑色生命力。之所以用生命力這個詞,是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強行去遏制它們,恐懼它們,厭惡它們,它們是會肆意生長的,很容易就會失控。所以,請允許自己經常停一停,試著去看見這些負面的情緒,用心去照見它們,擁抱它們。
跟自我相處
去跟那個沒有被他我干擾的自我相處。作為一名非常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慢慢悟到自己不會真正與他人相處。這個他人包括不熟悉的人,也包括熟悉的人。與他人相處,我會發現自己的自我少了一大半,甚至是完全沒有自我的:耳根軟,喜歡聽別人的,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朋友有不同意見卻不敢提,怕他們會生氣,怕會傷害到別人;甚至一起吃飯逛街,也是習慣性地跟在別人身後,以至於忘了自己想要什麼;在公開場合表達自我會有一時難以克服的畏懼感和自卑感,得到肯定欣喜不已,被否定時又難以釋懷……
所以,這樣一個我,非常羨慕那些無論自己一個人還是與別人相處都非常自在的人,這些人的自我很強大,不會輕易因為別人而搖擺自我。而作為一名討好型人格,改變的方法就是跳出來,去找尋那個連自己都會忽視的自我。多與自己相處,享受那份孤獨。孤獨不可怕,孤獨不會讓自己失去任何人。被接納的孤獨里,藏著一個最完整的自我。
當然,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可能太長。家庭、工作,各種關係使得人與他人相處,在群體中生存成為常態。但要時時保持一種活在當下又能跳出當下的意識,保持一種無論與誰相處都還能夠與自己自處的能力。跳出來看,看到那個在群體中生存的,那個與別人相處的自己,那個無論在各種環境中仍然沒有變,不被他人左右,能保持獨立思考的自己。
忘記標籤
好孩子、好人……壞孩子、壞人……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莫名其妙貼上各種標籤,時間一久,便真的活成了標籤。這個標籤,是別人眼中的我,但這個我是真的我嗎?可悲的是,活成標籤後,再去找這個真的我已經找不回了。往往為了迎合標籤,我們砍掉很多我們天生的自在的東西,一開始很痛,流血…但慢慢地,再去砍的時候,已經不再痛了,因為知覺已經麻木,再慢慢地,已經不需要砍了,因為我們已經活成了標籤的樣子:籠子里這個人已經和他的籠子成為一體。一個比較可怕的比喻,但事實如此。
人生來就被別人評價,當然也評價別人,這似乎是誰也逃不掉的。照此來看,做自己有兩方面:對己,那就是清醒地保持覺知,不讓這標籤左右。我們不喜歡被標籤,那就一併好的壞的都不去喜歡,往往我們不喜歡壞標籤,但所謂的好的也應該一併果斷棄之。
無論任何標籤,一旦接納,勢必會影響真我;對人,那就是給人以尊重,自由,平等。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慎施於人。任何從自我出發的框架,從自我出發的準繩,都是主觀的。給別人空間,給別人表達的權利。無論這個人與你有多親密,這些東西都不應該被剝奪。
接納自己 接納別人
慢慢摸索,發現最好的親密關係,是一個人能夠在另一個人面前毫無防備地做自己。在這個人面前最自在,就像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候,能夠最完整地呈現這個自我,無論它此刻是美好的還是黑暗的,是元氣滿滿還是狼狽不堪的,都被對方全盤接納。而反過來,對方在你面前也是如此,這種自在是相互的。當然,包容也是相互的,成長,也是相互的。兩個人,一起最好地去做自己,也一起去做最好的自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