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讓我們了解下科學視角里的汪星人

讓我們了解下科學視角里的汪星人

人類訓犬、養犬、使用犬的歷史十分悠久,狗是唯一在每種人類文化系統中都存在的家畜,無論是在極地的冰雪世界,還是赤道的茂密叢林。

狗之於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這個問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曾經思考過。在達爾文時代,人們心裡很清楚誰才是人類的近親,但拋去科學,很多人從內心更願意相信,那是狗。狗的理解力、高尚的道德、對人類活動的幫助,無一不顯示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

直到今天,人與狗關係的問題有一些已經得到了科學的解讀,但還有很多仍充滿爭議和不確定性。

家犬起源地之爭

家犬是最古老的馴養物種,由狼馴化而來,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至於為什麼是狼,它在成為人類的夥伴之前,就與人類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由於食物競爭,它們與人類生活的區域有所重疊;其次,重要的是,人和狼都是群居動物,會集結成很大的家族群體,生活中分工合作,以捕獵的方式獲取食物。

可要說狼最初到底是如何「混進」人群的,從來沒有確切的答案。有的說法認為,狼群中有個別警惕性不那麼高、相對溫順的個體,嘗試靠近人類,在人類生活的周邊尋找剩餘的食物。一旦這些個體嘗到些甜頭,久而久之就與原本的狼群分離。又或者,獵人偶然救下了一隻或者幾隻受傷的小狼,帶回族群將它們撫養長大,並繁衍。無論怎麼解釋,都是出於某種推斷。

人們關心的是,家犬的祖先到底是哪一種,可能的話最好能回答是哪一隻。這個問題,就像人類起源說,到底是走出非洲還是多地起源,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可謂是爭論不休。

達爾文曾經說過:我認為,我們家養的犬類極有可能是從好幾個野生物種傳衍下來的,犬屬在野生狀態下遍布全世界,要說從人類首次出現以來,只有一種已被人類馴化了的話,這在我看來,是不大可能的。達爾文的意思,家犬應該是多地、多個祖先馴化而來的。

但現代考古學、遺傳學的證據卻表明,家犬的祖先只有一種,那就是灰狼。早在人類出現以前,灰狼就已經是世界上適應能力極強、分布範圍很廣的狼,它與人類真正發生親密關係,應該是在1.5萬~3萬年之前。

而且,各地的家犬也並不是從各地的灰狼演化而來的,而是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只不過,起源地是在東亞、中東還是歐洲,科學家各執一詞。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從2002年就開始了這項研究,直到最近的一次,他們通過收集來自世界各地58個犬科動物的基因組序列,發現來自東南亞部的狗相比其他種群具有更顯著的遺傳多樣性,是與灰狼有親緣關係的最基礎的種群。

相似的情況也曾出現在人類身上。相比較世界其他地區,非洲人的遺傳多樣性是最高的,因此,主流觀點支持人類是從非洲走出的。

不僅如此,這項研究還勾畫了家犬的擴散路徑。東亞南部的灰狼在約3.3萬年前開始接觸人類,1.5萬年前開始向西遷徙。在到達中東地區後,家犬又從這一地區向非洲和歐洲等地輻射擴散,並在1萬年前左右到達歐洲地區。

只是,這個完全基於遺傳學研究的結論目前缺乏考古學相關發現的佐證,東亞南部地區還沒有出現過能與這個時間相對應的家犬化石。

其他幾種說法,無論是通過線粒體DNA序列的比對,還是根據早期狗馴化過程中吃到的食物從而推斷起源地,與細胞核DNA測序相比,存在的局限都更大。

是讀懂人類還是擬人化?

如果說家狗的起源問題比人們過去想像的要複雜,那麼要想解釋人和狗是如何一步步到了現在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這背後的機制,更是沒人說得清。

達爾文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鏟屎官」,從孩童時代起,狗就是不可缺少的伴侶。在他的《人類的由來》中,他相信狗的智力提升,感念狗的道德品質、關愛和信任,他甚至認為,狗具有和人相類似的所有感情。

如果他只是個普通人,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把寵物人格化是「鏟屎官」們共同的特點。不過,要說把寵物人格化全都歸為人類自身的心理需求,顯然是不對的。

科學家在動物心理學、生物學、遺傳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試圖去證明狗在人類環境中的確進化得很成功。

比如說,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行為學實驗證明狗可以讀懂人的身體。他們讓兩類人站在狗的面前,一個是肯幫忙的人,一個是看不見潛在乞討者的人。狗毫無懸念地選擇向肯幫忙的人討要食物。

狗的察言觀色能力很強,會在人類作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展現各種情緒跡象的時候,作出不同的反應。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狗的這種領悟人類活動的能力是基於把人類當作社會夥伴,並且適應於跟隨人肢體語言和表情語氣以獲得強化。

還有一個實驗也十分有趣,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科學家讓狗和被人類社會化了的狼同時接受一項任務,在兩分鐘內打開一個裝有香腸的盒子。可他們發現,當有一個人在旁邊時,狗狗更有可能盯著那個人看,請求幫助,而狼則能堅持自己完成任務。

他們認為,在很多社會認知任務測試中,狗和狼可以表現得一樣好。真正不同的地方在於對人類的態度,狗狗總是盯著人看,渴望長時間地接近人類。

這個說法也是有依據的。早在上世紀50年代,動物行為學家就提出,幼兒對於母親的依戀具有普遍動物性。90年代,動物心理學家米克洛什和約瑟夫·托帕爾等人就根據著名的陌生情景實驗對狗做了一個類似的測試,證明狗對人類的順從、忠誠,其實就是同人類相似的依戀。

對很多「鏟屎官」來說,狗狗有個殺手鐧,就是一張「內疚臉」。其實科學家也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奧地利著名的動物心理學家康拉德·洛倫茲就曾經提出,狗會對主人的訓斥行為作出反應,避免眼神接觸,耳朵耷拉著,悄悄走開,是因為知道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而表現出的內疚。要知道,內疚可是一種高級的認知和情緒活動。

可在2009年,犬類認知科學家亞歷山大·霍洛維茨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說明了,狗的內疚表情實際上是人們過度寄託自己的情感來理解狗的情感,這是一種誤解。狗遭到訓斥時的一系列表情和身體反應至少目前看來只是典型的恐懼和害怕。

霍洛維茨不確定狗是否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事實上,沒有科學家知道它們真的在想什麼。不過,這個結論似乎也告訴了我們,對狗的科學認識最好還是不要過度擬人化。

它們為什麼如此不同?

在家犬演化歷史上,還有一個問題曾經讓人倍感驚奇。如果狗都是從一個地方的灰狼演變而來,為什麼如今狗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不同的家犬大小、外形、性格差異極大。早在現代人熟練掌握科學育種之前,這種局面趨勢就已經存在。

這個現象,其實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開篇就講到了。他說,在比較古老的已栽培的植物和家養動物中,當我們觀察同一變種或者亞變種的不同個體時,最引人矚目的一點就是,它們相互間的差異通常遠大於自然狀態下的任何物種或變種的個體間差異。

在他看來,這一現象並不難解釋。家養生物所處的生活條件,不像自然狀態下的親本種所處的生活條件那樣統一,而且與自然條件也有所不同。環境發生變化,物種就會發生變異。那些最古老的家養動物,至今仍能迅速地改進或者變異。

曾經有一種假設,人類已經選擇作為馴化對象的,都是一些具有異常強烈的遺傳變異傾向的動物和植物,但達爾文不這麼認為,他不相信那些未曾開化的人類在最初馴養動物時具有這種辨識能力。

他最終的解釋是,一方面是自然給予了連續的變異,而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人類在對己有用的某些方向上積累了這些變異,這就是選擇。

中國社科院動物考古學家袁靖在《家犬馴化及飼養動機初探》中說,在最早把狼馴化為家犬之時,當時的人很可能是首先將其作為寵物來對待的。後來,在作為寵物犬飼養的過程中,古人發現了它們的一些特殊功能,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開發和利用。最早的可能就是獵犬,可以幫助人類在狩獵的策略、戰術或技術方面發生一些變化。

美國作家凱瑟琳·M.羅傑斯在《人與狗的歷史》一書中也表明,人類對狗進行精細的選擇可能就始於對專業性獵犬的需求。要想完成一次捕獵活動,獵人們事先需要嗅獵犬確定獵物的方位,然後讓善於奔跑的獵犬去追趕獵物,最後讓更強壯的獵犬殺死獵物。從中世紀開始,獵犬的分工越來越細,比如細分到專門捕鳥的獵鳥犬出現。

再往後,獵犬的能力得到了更多挖掘。最初的家畜犬就源於獵犬中的大馴犬,它們可以充當畜群的守衛者,比如人們熟悉的牧羊犬。經過訓練的牧羊犬可以對10多個口令或者哨聲作出回應,它們甚至可以不需要主人,單獨在外管理畜群;由於獵犬的嗅覺格外出色,人們因此將它們用於搜索毒品、炸彈等各種違禁品,它們也就成了今天警犬、軍犬的主力。

現在人們所了解的工作犬很多都從獵犬選擇而來,其餘的也是根據不同狗種具有的不同技能,以及不同生活、工作區域人們的需求培育而來,比如雪橇犬、導盲犬。

「治癒」人類情感

狗與人類經歷了那麼長時間的互動,除了它們學會了對人類的依戀,人類同樣對它們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這種情感反過來作用於人類自身,無論是對身體還是精神層面,都帶來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人類和狗的親密互動能提高人們後葉催產素的水平,提高人的社交能力,降低血壓和心率,進而達到放鬆身體,減輕壓力,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的目的。在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甚至癌症的人群中,擁有寵物的患者身體狀況更好,康復得更快。

在更深層次的心理層面,照顧寵物可以讓人活得更有目標,尤其在情緒低落無法自拔的時候,將注意力從自身及自身生活中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遠離煩惱。人們的善舉以及寵物的正面反應都會給出正能量,讓人有勇氣走出情緒的低谷。

有很多關於寵物對人類影響的研究是面向老年人群的。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在對547名平均年齡為79歲的老年人進行跟蹤觀察後發現,養狗的老年人焦慮和憂鬱的跡象很少。事實上,對於很多空巢老人而言,來自寵物的情感支持甚至可以比人際支持更為有效,顯著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而這項研究還發現,這些老人的活動量比其他老年人多出了12%,相當於自己年輕10歲時的水平。

除此之外,寵物狗對於一些更特殊的人群也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相對比較普遍的,就是針對行動不便或聽力障礙人群而訓練出來的服務犬。它們的出現大大增加了飼養者生活的獨立性,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能讓主人從原有的無力感中解脫出來,提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減肥強敵:油、肉、醬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