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敢對孤這樣說話,曹操最佩服的謀士,憑藉兩個字被曹操賜死
原標題:只有你敢對孤這樣說話,曹操最佩服的謀士,憑藉兩個字被曹操賜死
這個人是曹操的智囊,外可抵禦萬軍,內可撥亂反正,曹操依靠他得到世族的支持,他為曹操舉薦無數的謀士,如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他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藍圖和軍事戰線,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樣的一位謀士,他是漢朝的忠臣,與曹操相遇二十餘載,一心興復漢室,在曹操和漢朝之間盤旋著,只是為了遵守當年的承諾,生為漢臣,死為漢臣。他就是這樣一位執著的人,司馬懿曾經感嘆,漢室有此忠臣,雖亡不衰。他叫荀彧,字文若,人稱荀令軍,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是潁川荀氏的代表,他的投靠讓曹操如虎添翼,當時曹操只是一個小頭目,手下不過萬餘兵卒。荀彧被封為別部司馬,一直追隨曹操南征北戰,荀彧和曹操屬於一見如故,荀彧從不忌憚曹操,曹操從兗州牧、司空、丞相、直到後期自封魏王,荀彧一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對曹操從不忌憚。曹操常說,荀令君視我為知己,直言相告,孤從不怪他。
曹操身邊謀士眾多,但多是懼怕和不敢言語,要麼就是直言被曹操所恨,還記得禰衡和許攸嗎?禰衡是孔融推薦給曹操的,但是禰衡個性恃才傲物,不僅看不起曹操,而且直接辱罵曹操為曹賊,曹操惜才不忍殺之,便封他為鼓手,讓他敲鼓以示懲戒,禰衡不僅沒有妥協,卻反而裸身擊鼓羞辱曹操。曹操無奈,把他送給了劉表,名為薦才,實為借劉表之手殺之,劉表沒有上當,他把禰衡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因語言衝撞被殺。
許攸是曹操的同窗好友,在官渡之戰中屬於關鍵的人物,沒有許攸的計謀,曹操必然被袁紹所擒。當時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曹操只有兗州一個區域,物資匱乏,糧草不濟,只有區區三萬人馬;袁紹身居四州之地,號稱六十萬大軍,史料記載至少十五萬,糧草充足,資源豐富,如此懸殊的對比,曹操必敗。許攸截獲曹操崔糧的書信,但是袁紹優柔寡斷,有勇無謀,錯失良機,許攸看透袁紹無大才,一氣之下投靠曹操,曹操獲得良策官渡大勝。這樣的功勞,許攸起碼夠吹幾十年的,犯什麼大錯,曹操都不會殺他的,可是許攸還是被曹操殘殺,因為他直言不諱,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軍中喊他小名阿瞞。
同樣是謀士,為何有的死,有的恨,唯獨荀令君可以直言曹操呢?因為曹操辜負了荀令君,曹操當時和荀彧也有隆中一對,荀彧答應輔助曹操,為曹操殫精竭慮,出謀劃策,但是曹操必須一心忠於漢室,要做一輩子的漢臣。這是一種交易,也是一個承諾,荀令君一直不敢忘記,但是曹操慢慢的忘記了,區域越來越大,軍隊越來越強,野心也隨之膨脹,曹操之心不在丞相之位,他要封王,要統一全國,要做一國的霸主。
曹操統一北方後,自恃功高,把鄴城當作了自己的統治中心。可能曹操認為佔領鄴城是自己一生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於是曹操便把「魏」當成了他的政治代碼。後來,漢獻帝策封曹操為魏公、魏王,都是曹操這個想法的反映。最後,曹丕代漢稱帝,「魏」自然而然地成了這個國家的國號。
曹操被冊封為魏王時,荀令君是極力反對的,他看出曹操的野心,看出曹操被權力動搖了,魏王和皇帝只是一步之遙,荀彧可以容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起碼漢朝尚在,但是如果魏國建立,漢朝真的便是名存實亡,荀彧這次不會妥協。從曹操被封為魏王時,荀彧便不再上朝,所有的國家大事置之不問,他等著曹操召見他,他要直言追問曹操,當年的承諾還在不?「漢臣」二字實為何意?曹操是一位聰明人,他多次夜不能寢,他知道荀彧在等著他,他不知道該如何問答他,他只能逃避,沒想到亂世梟雄的曹操,竟然被荀彧逼到這個地步。
公元212年,荀彧直接薦書信一封,他這次沒有直言什麼,只是問曹操,丞相之位還不夠嗎?魏王還不滿足嗎?是不是只有天子之位才滿意,曹操被問的直冒冷汗,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荀彧告訴曹操,若繼續漢臣,我荀彧繼續追隨,若為帝王,荀彧只有一死謝罪。說完便轉身離去,曹操當夜考慮很多,他沒有再做漢臣,他把荀彧貶到壽春,希望荀彧不再追問他,荀彧多次上書曹操的過失,說曹操是漢賊,失信與他,當年的承諾付之東流。曹操最後無奈,只得賜給他一個食盒,食盒是三層的,而且都是空的,最後荀彧喝葯自殺。
三層空的食盒,代表荀彧為漢室效力三十年,如今我曹操不再做漢臣,我要稱王,要一統天下,你荀彧是否繼續追尋我,不再食漢祿。當年隆中一對是交易,今夜此食盒是選擇,繼續輔助我建功立業可生,一直做漢室忠臣請死。荀彧做出了自己的答覆,他喝葯而死,也是表達他對漢室誓死不叛。曹操最後只做了魏王,並沒有稱帝,據說是荀彧的緣故。
※荀彧收到曹操所賜的三層食盒,為何大呼無漢祿,為何當夜飲毒自殺
TAG:游游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