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率兵突圍時,為什麼把周倉留下來?原因不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8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忠義人士,為了表明自己對主公的忠義,卻在被擒之時,破口大罵,例如張遼、張任,或慨然赴死,例如陳宮、高順。不過,這些人之所以選擇死亡,僅是不想投敵。而有一個人,比這些人都要忠義——他沒有被敵人生擒,卻在得知自己主公被殺後,二話不說,便選擇了自刎,令人唏噓。這個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正是關羽的心腹愛將周倉。周倉原本是黃巾餘黨,在黃巾軍起義失敗之後,嘯聚山林,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的時候,他主動放棄了自己的部曲,並追隨了關羽,從此成為了關羽的心腹愛將,專門為關羽抗刀。可以說,自從他追隨關羽之後,幾乎是與關羽形影不離的。可是,襄樊之戰後,關羽大意失荊州,又敗走麥城的時候,卻在自己突圍之際,選擇了讓周倉留守。
小說第七十七回中寫道:「遂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關公自與關平、趙累引殘卒二百餘人,突出北門。」正是因為這樣,關羽父子並擒殺之後,周倉才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直到吳軍將關羽首級示眾,他才知道自己一生追隨的主公,已經殞命,於是自刎而亡。正是因此,後世之人感於他的忠義,在供奉關羽的時候,也會將他供奉在一側。拋開周倉的忠義不談,關羽在突圍的時候,為什麼不帶走周倉呢?
要知道,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而且在襄樊之戰的時候,還曾生擒龐德,其武藝非常高強,關羽在突圍之時,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驍勇之輩。可是他最終還是將周倉留在了麥城。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站在作者的角度考慮
在真實歷史上,根本沒有周倉這樣一個人物,他僅是羅貫中為關羽虛構出來的隨從。雖然他在《三國演義》中,改編了很多細節,但是在一些大事件中,他還是選擇了遵從歷史,例如縱使他擁劉反曹,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給諸葛亮開了光環,使其將司馬懿圍困在了上方谷,差點將對方燒死,最終卻還是安排了一場大雨,使司馬懿安全逃生。在關羽被擒殺這件事上,他也選擇了遵從歷史。
《三國志·潘璋傳》記載:「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羽,並羽子產、都督趙累等。」根本沒有周倉什麼事,所以他在描寫這一情節的時候,選擇將周倉留在了麥城中。
二、站在書中的角度來看
(1)留下守城力量
小說第七十七回中寫道,王甫勸關羽突圍的時候說:「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馬,以圖恢復?」也就是說,關羽這次離開,並不是逃亡,而是去搬救兵,如果麥城能夠守住,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關羽並不打算放棄。如果他在將關平還走的情況下,再帶走周倉,守城力量就太過薄弱了,根本沒有守住的可能性,於是他留下了最可靠的周倉。
(2)穩定軍心
雖然關羽知道,自己如果能夠逃出去,一定還會率兵打回來,王甫也相信,可是被留在城中的其他士兵,卻不一定相信。如果他帶走了自己所有的親信,很可能被士兵誤解,從而發生嘩變,甚至他前腳離開,城中之人後腳就會開城投降。為了穩定軍心,他也要留下一個心腹之人,穩定大家的情緒。
(3)迷惑東吳
關羽有突圍之前,大約還抱有一點僥倖心理,那就是如果他殺盡了路遇的埋伏,東吳可能不會得知他逃亡的消息。而在這之後,東吳或許還會派人來攻打麥城。這個時候,如果周倉出陣,東吳的將領,就會誤認為關羽還在城中,不會安排追兵,對其進行追殺。基於這個原因,他也要留下周倉守城。
三、站在傳說的角度來看
除了正史和演義之外,民間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傳說。在民間傳說中,周倉腳底有三根很厲害的毫毛,能夠讓他日行一千,夜行八百,所以他就算步戰,也能追上赤兔馬。可是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前,呂蒙買通了周倉的一個老鄉,不但將周倉灌醉,還剃掉了他腳上的毫毛,從此之後,周倉失去了速度優勢,不再適合追隨關羽突圍。所以他順理成章的被留了下來。
關於這幾乎說法,你更認可哪一種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赤壁之戰時黃蓋詐降,曹操為什麼輕易中計導致赤壁慘敗?原因簡單
※馬超降蜀,關羽還要問其能力,魏延代張飛成漢中都督,他為何沉默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