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谷》環保教父的由來
《風之谷》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自從「七日之火」大戰發生後,曾經繁榮的人類文明就此崩壞。一千年後,僅存的少數人類即將被棲息著蟲類的廣大森林「腐海」所征服。在腐海的一角,有一個以海風抵擋蟲類來保護人民的王國「風之谷」。娜烏西卡是此谷族長的女兒,她乘著滑翔翼,像鳥兒一樣飛 行,是個能和人人害怕的王蟲以心相通,充滿不可思議親和力的女孩。
娜烏西卡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一位派阿基亞公主的名字,傳說她終生未嫁,卻從一個宮廷旅行到另一個宮廷,不斷詠唱著奧德修斯和他的航海故事, 成為第一個女性游吟詩人。早年在巴奈德艾維斯林的《希臘神話小事典》這本書上讀過她的故事後,宮崎駿就完全迷上了這個角色。電影《風之谷》的劇本源自漫畫的前三分之一,其中人與人、人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成為了全劇衝突的核心,女主人公娜烏西卡在這些關係中周旋、鬥爭,演繹出一個勇敢、細心和堅韌不拔的女性形象。而宮崎駿豐富的想像力構造出了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黃沙,古怪的植物、昆蟲,還有代替馬使用的「鳥馬」,水上飛機、飛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後的「真實」鏡像,從山谷到村落,從野獸到植物,所有的細節似乎都寄託著宮崎駿寓言的心思。
然而在這麼多讓人驚嘆的東西之中,大多數觀眾還是對那個可以馭風駕駛的小女孩最難忘懷。娜烏西卡的形象連續十年在日本本土排在最受歡迎的女主角的第一位。她是宮崎駿筆下最完美的女性,這種完美在於她展現了令人折服的堅強和奇異的靈性。她敏感得像打開了全身的細胞以接受外界訊號的精靈, 像一個遊走在人類、野獸、植物與自然之間的媒介體。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交流是那麼脆弱而扁平,語言幾乎是種無能的工具。娜烏西卡的靈性卻是完全立體的。在人們認為不可能與蟲交流的時候,在人與蟲相互憎恨,從來沒有想過能共同生存的時候;娜烏西卡是唯一一個想到去和蟲對話的人。她相信蟲類只是敏感得想自我保護,它們並不想挑起戰爭。
然而對於外界,娜烏西卡依然感到無力,四處充滿了憤怒與敵意,毒氣在向她的家園蔓延,人與蟲爭奪著生存領地,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無休止的侵略。 野心勃勃的多魯美奇亞人為了徹底征服世界,挖掘出培吉特領土上的最終兵器, —種史前文明遺留下來的龐大機器人——巨神兵。而不甘心的培吉特人為了報仇,便以小王蟲為誘餌,引誘王蟲來消滅佔據風之谷的多魯美奇亞人。面對著戰爭和敵意,面對著瘋狂的王蟲,娜烏西卡勇敢地承擔起了守衛家園的責任。
影片的最後,宮崎駿給出了一個神話式的結尾,女孩死而復生,印證了流傳已久的傳說:「有一天,一位身著青衣的英勇武士將從天而降,站在金色的草 原上,結束一切爭鬥和苦難,帶領著人們從此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雖然這樣的結局有些折衷,但宮崎駿對於人類、自然、戰爭的理念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他因此被奉為環保主義者的教父。學生時代專攻政治經濟學、並參加了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鬥爭的宮崎駿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 戰後東西方冷戰格局引發的核武器競賽更加深了他對人類自身生存的關切和憂 慮。所以,人類文明的毀滅、再生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共存等二十世紀人類社會 背負的各種沉重課題,都交織在他的創作里,給他的電影注人了區別於其他淺 薄的娛樂性動畫片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思考。《風之谷》一片獲得成功之後的1985 年,宮崎駿與髙畑勛在德間書店的出資下,聯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致力於影院動畫長片的製作,「宮崎駿世界」由此形成了雛形「吉卜力」這個名字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時候,義大利空軍飛行員將他們的偵察機也命名為「吉卜力」,身為飛行器狂的宮崎駿,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於是決定用「吉卜力」作為他們工作室的名字。
同年,吉卜力工作室開始製作《天空之城》,自此以後,吉卜力工作室成為 一個專門為宮崎駿和高畑勛製作動畫的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團體,不論在日本國內或者是國際上都一樣,吉卜力工作室原則上只製作由原著改編,劇場放映用的動畫。
由於從不以盈利為前提,而且「痛恨」當時風行的粗製濫造的動畫長劇,因此沒有人認為「吉卜力」能夠生存下來,包括這兩個創始人在內。然而倔強的沙漠熱風創造了歷史,它用自己的存在,慢慢地樹立了動畫界的榮譽感和良知。
※宮崎駿——不只是動畫製作大師,還是一位美食家
※宮崎駿作品大合集《瑪麗與魔女之花》高仿版吉卜力
TAG: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