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柬埔寨,從Angkor到Angkar 焚屍爐上的高棉紅

柬埔寨,從Angkor到Angkar 焚屍爐上的高棉紅

編者按:2018年新年剛過,江君帶著他的藝術家父親去柬埔寨旅行了十天,將對於廢墟的熱愛從寒冷的蘇格蘭帶到了炎熱的東南亞。為了展示這些神秘的古代遺址以及高棉的人文風情,我們新開柬埔寨系列,分享這次旅行的心得體會。由於「吳哥」的英文是Angkor,而「紅色高棉」時期的人們將統治集團稱為Angkar(「安卡」,意思是「組織」),這個系列就被命名為「從Angkor到Angkar」。本系列不定時更新,全文多圖。願與讀者們一起,伴著有情頑石,去看高棉的歷史與風貌。

本期寺廟:Pre Rup, Eastern Mebon, 均位於大圈(紅線)上

變身塔(Pre Rup)★★★

變身塔全景(圖片來自網路)

變身塔俯瞰圖(圖片來自網路)

變身塔平面圖

變身塔,音譯為「比粒寺」,是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廟山。在我看來,它是廟山當中最有觀賞價值的一個。由於建築年代較早,所用材料多為紅磚,一旦登上塔頂往下看去,頓時會被這暖暖的紅色所打動,也會被它峰林一般的氣勢所震撼。坐在山頂,我甚至想,假如沒有「紅色高棉」這一歷史慘劇,那麼「高棉的紅色」將是描述變身塔最好的辭彙。

變身塔建成於公元961年,也就是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Otto I)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同年,並且也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的第二年。它原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的國寺,供奉濕婆神,但古代名稱不詳。根據碑銘,這位吳哥早期的國王將王朝帶入了一個強盛期,不光征服了很多新的國土,還實行了類似於「改土歸流」的政策,將半自治的藩國納入中央政府的直轄之下,對不服從改革的王國進行鎮壓。

這座寺廟現在之所以叫「變身塔」,恰恰因為它的用途不一般——今人認為,這裡曾經是吳哥王朝的火葬場。當然,並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在這裡火化升天,完成「變身」,只有那些處於統治階層的王公貴族和祭司才可以「享用」此地。據說,下層的幾個塔是焚屍爐,待火化完畢之後,骨灰或舍利子就被裝入瓮中,帶到山頂的舍利塔中被供奉起來。

從頂部俯瞰變身塔

東梅奔寺(East Mebon)★★☆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平面圖

從衛星圖上看去,整個吳哥地區有兩片東西對稱的巨大水庫(baray),分別叫西池和東池,它們都是古代吳哥水利工程的中堅部分。在兩個水庫的正中心,各有一個位於島上的寺廟。在古代,這裡應該是極好的清修場所。在今天,西池依舊水量豐沛,但水中的寺廟卻所剩無幾。東池早已完全乾涸,成為農田,但中央的寺廟,卻保存得極為完好。

谷歌地圖上所顯示的吳哥地區衛星圖,左手的長方形水庫就是西池,現在依舊有水,右手對稱但略偏北的地方有個長方形的輪廓,就是東池,現在已經乾涸

這座位於東池池床上的寺廟,名叫東梅奔。在高棉語中,mebon的意思是「島寺」。所以,柬埔寨境內所有位於水中的寺廟,都被稱為「梅奔寺」。吳哥的東梅奔寺也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的手筆,在風格上是一個簡化版的變身塔,同樣是紅磚堆砌的塔林,但是塔沒有那麼多,廟山也沒有那麼高。比較有特色的一點是,廟山的第一、二級平台上,每個角落各有一個大象雕塑。在印度教中,正是四方的象將宇宙支撐了起來。

東梅奔寺角落的大象(圖片來自網路)

《柬埔寨,從Angkor到Angkar》系列文章:

2.中央山的小林伽(巴肯山★★☆)

3.吳哥城的南門外(塔布隆科爾★☆☆、巴克賽占空★☆☆、吳哥城南門★★★)

4.巴戎寺與闍耶跋摩的微笑(巴戎寺★★★*)

5.柬埔寨與闍耶跋摩的鬼魂(巴戎寺★★★*)

6.吳哥窟與紅色高棉(吳哥寺★★★)

7.巴普昂寺的涅槃重生(巴普昂寺★★★)

8.國王卧榻上的九頭蛇精(空中宮殿★☆☆、斗象台★★☆、癩王台★★☆、十二生肖塔★★☆、南北倉庫★★☆、聖皮度寺★★☆、勝利門★☆☆)

9.窩囊國王的大凶兆(塔瑪農寺★★☆、周薩神廟★★☆、石橋★★★、茶膠寺★☆☆、豆蔻寺★☆☆)

10.塔布隆寺的樹妖部落(塔布隆寺★★★*)

11.塔布隆寺與《古墓麗影》(塔布隆寺★★★*)

12.和尚宿舍前的天體浴池(班提喀黛寺、皇家浴池★★★)

入彼合眾國,登彼合眾山。賞彼合眾物,聆彼合眾言。

歡迎來玩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普林出發 的精彩文章:

TAG:從普林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