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見識」
作者:張清揚
太極拳熱愛者,有三十二年的習拳經歷
自稱為「太極拳小學生」
練太極拳的好處不可勝數。練太極拳也會掉進「污泥坑」,沒人告訴你吧?這個可能讓很多人不爽。別人都說皇帝的衣服漂亮,你硬是要說出皇帝沒穿衣服的真相,這個我也無奈的很,說真話時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
太極拳練了三十多年,我喜歡太極拳,愛得深刻反思也勤快,經年累月的積累,一朝豁然領悟,清楚了太極拳存在的許多問題。我在教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和我一樣喜歡痴迷太極拳的朋友,他們才智非凡人品端正,情緒樂觀言語津津有味。
在相互研討切磋的當下,看到他們那一刻的熱情、坦誠、清澈和力爭向上的豪爽。因為他們讓我感動的真誠和熱情,我不得不說說感受到的太極拳的大問題。
「見識」低下認識自然淺薄
從吃飽肚子出發的見識,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的種種優越就是「吃得飽」。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正上小學,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語文老師,上課講「紅小兵」的偉大理想,是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那時的「紅小兵」就是現在的「少先隊」,名字變了奮鬥終身的理想沒有變。要是共產主義實現了,頓頓能吃得飽,即使飯量大的同學也能吃飽飯,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我們年齡小理解能力低下,老師應機說「法」,把共產主義和每頓能吃飽飯劃等號,也是智慧的表現。
我成長的年代國家很窮,解決吃飯是大事情,所有生活資料憑票供應,在部隊大院,副食供應算優越,沒挨過餓,可也沒有由著性子可勁的「造」過。正長身體每天又毫無約束地瘋玩,頓頓能「吃得飽」,那簡直是心裡渴望的大幸福。
不餓和吃飽是兩種不同的體驗,不冷與暖和也是兩碼事。很多年過去了,我總記得被同學篡改的「社會主義好」那首歌的詞。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吃得飽」,
反動派被打倒,
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全國人民大團結,
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
建設高潮。
「地位高」換成「吃得飽」,多少年來,有時隨口的哼哼這些老歌,唱到這個地方就會變成「吃得飽」,時間長了,覺得歌詞就是這樣寫的。沒有辦法,這個同學兄弟姐妹五人,三個半大小子,正是「吃死老子」的時候,每次吃飯就像搶飯,總為吃多吃少打嘴仗。
肚子總是扁扁的孩子,最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化成最真實的景象是一碗碗冒尖的白米飯。
每頓能「吃得飽」等於共產主義,等於社會主義,那是我幼稚的「見識」得出的結論。內心深處像蓋了一個似有似無的水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加思索的條件反射就是「吃得飽」。
從「活命」的「見識」出發把太極拳變成"太極操"
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在主持一台傳統文化節目時,用太極拳證明西方的「更快、更高、更強」是錯的:「英國科學家證明,人類在奔跑百米的時候,極限是九點一三秒。人的身體有承受能力,超過了這個極限,動脈會破裂,肌肉會斷裂,這個人會死掉,會殘疾。這不是災難嗎?它有極限。
但是我們看看這些運動員,天天都在那兒挑戰這個極限,挑戰這個規律,你跑九秒二五,我跑九秒二四,我下回跑九秒二零。你說他在朝哪兒跑?他不就在朝九秒一三跑?九秒一三是動脈破裂、肌肉斷裂、人倒下,這不朝死跑嗎?」我們中國人鍛煉,「我們是打太極拳,這是中國文化。這太極拳怎麼樣?它跟你的呼吸、跟你的心跳一個速度,健康。」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是找死,太極拳是好好的「活著」,不要勇氣、不要挑戰、不要激情的太極拳還是拳嗎?人性精神和情感挑戰突破極限的原始衝動被和諧掉了,你把太極拳變成「太極操」啦!「活著」和「燦爛的活著」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選擇。
人精神上的高貴,就是燦爛榮耀的活著!
這麼低下可憐的「見識」設下層層障礙,有心懷叵測的,有不明就裡的,三人市虎,進來一個滅一個,一番熏染你也成了「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忠實信徒和幫凶。
用你的見識得出結論吧
我記得很清晰,那時王朔的痞子文學正攪動社會青年的情緒,翻閱書店王朔的文集,有一篇是寫宋朝市民或是平民階層那時是如何幸福的文章。學校歷史課都是年代和事件的羅列,歷史考試考的是你背書的功底,這麼生活化的描述乾枯了的歷史讓我印象深刻。
歷史課老師講到南宋的滅亡,講到「崖山之戰」,講到大臣陸秀夫在國家將要被蒙元滅亡的時候,背著年僅9歲的少帝投海而死,700年多年之後的我坐在課堂,只是在聽一場歷史輪迴上演「朝代更迭」的故事,宋之後就是元,元之後就是明……
直到有一天,知道成吉思汗建立的狗屁元朝只有九十七年的壽命,知道俄羅斯民族被成吉思汗的蒙古人混血了三百年,把「偉大的成吉思汗」歸為他們,人家才更有資格,知道元朝的漢人被歸到備受歧視的三等人,才知道中國是被野蠻的游牧民族給滅亡了、給幹掉了!這時有一種巨大的恥辱感襲來。
現在科技的發達DNA遺傳技術可以明確清晰你的人種、你的族群。如果檢測我的DNA,可能會是多人種、多民族混合的結果,但是人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是來自文化的認同,黃皮膚講英語的孩子在西方長大,你別認為和你一樣,別自作多情。
今天我坐在這裡讀的是兩千五百年前一位老人家的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的身份認同就源於此,感到恥辱也是理所應當的。
再看第一次亡國的「崖山之戰」。「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大臣陸秀夫和9歲的小皇帝的對話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統後裔,應該斷然作出不辱沒您血統的決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沒有背棄我,並且自始至終侍奉我,太感謝了!」
「陛下...」陸秀夫背起少帝,用帶子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海上浮屍十萬人之多。面對野蠻未開化的游牧民族,南宋精英階層氣節高貴,走向死亡依然從容高貴、高貴有用嗎?沒有用啊!
宋朝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的80%,經濟、科技、文化實力全球第一,很富庶。「檀淵之盟」每年給遼10萬兩白銀,絹20萬匹,這僅僅是宋朝兩個縣的財政年收入,而且每年通過互市,宋朝至少要收回幾千萬兩。遇見無賴敲詐,不和他一般見識,給兩個小錢就打發了!有錢吧?沒有用,抵擋不住野蠻的暴力,一樣滅你!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宋朝的繁華
陳寅恪:「宋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李約瑟:「宋代是中國"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
謝和耐Jacque Gernet:「宋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
沒有用,生死抉擇時,武力是王,都給你滅!
歷史的教訓:都源於宋朝重文輕武的思想。最高統治集團文官的「恐武症」對武將群體的極度鄙薄與蔑視,對武將無孔不入的高度防範和伺察,因而絞殺了王朝的鋒芒。大的文化氛圍也消磨了人的鋒芒,全都去舞文弄墨填詞寫詩畫山水去了。歌舞昇平,暖風吹得遊人醉。
沒有武功,哪有文治?沒有武備,經濟再繁榮、文化再燦爛,也會成為一堆瓦礫。
說的是王朝、國家、其實也是在說人。你以為如何呢?不等你說想法,我都急了,別TMD到處再演太極操了,我看夠了!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