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4·23是世界讀書日。

讀書這件很平常的事兒又被各種重視起來。中國人年人均讀書量只有4.2本,大量的閱讀時間被手機佔領,我們知道的信息越來越多,而內心卻越來越覺得空虛。讀什麼能讓我們的內心充實起來?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這兩年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陸續火爆,國學熱潮又一次回歸。很多人覺得國學無用,很多學生更是覺得國學難學,古詩難記。其實國學與其說它是知識,不如說它是一種價值觀,中國古人的處事哲學,生命智慧全部藏在國學和漢字里流傳下來。你會發現喜歡國學的人,無論貧富,他們的內心強大的,充實的,人格、品質都不差。

漢字是國學的根本,了解象形字的歷史,漢字的演變更有助於理解古人智慧。

你可知道,思字上半部分其實不是田?

你可知道,有人用「瞽」這個字來說某人,其實是在罵人嗎?

你可知道,祖宗其實不是一個人嗎?

你可知道,性和情的關係嗎?

你可知道,恨、憾、怨三種情緒的區別?

你可知道,文最早的意思是胸前有文身的人?

你可知道,「左財右災,還是左災右財」?

其實漢字早就告訴你了這些答案。

頭腦加心靈共同工作的狀態,才叫有所思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說文解字》里說:「思,容也,從心囟聲。」我們過去都以為思的上半部分是個「田」,其實不是。從篆文字形來看,上半部原來是囟門的「囟」。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嬰兒,顱骨上方有一塊尚未完全閉合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囟門。「思」字上方現在演化成「田」的這個部分,原本是指人的頭腦;而下面是心字底。說白了,就是頭腦加心靈共同工作的狀態,才叫有所思。

大家或許會問:你說「從心囟聲」,囟門這個「囟」跟我們今天思想的「思」讀音風馬牛不相及,怎麼可能用「囟」去表示「思」的音呢?錢玄同先生在《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這本書里,曾經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他說:「囟思雙聲。」原來在上古音部裡面,囟跟思的字音,聲母相同。所以就把它們的讀音歸在了一類。《說文解字》不是說「思,容也」嗎?它其實是一種安靜的、深入的、有容量的思考。

不管我們看見了什麼,在現象上每個人的判斷是不一樣的,人這一輩子見過的世界有許多是相同的,但思考出來的結論卻有天壤之別。很多人都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到過,為什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很多人都看過水壺開的時候,壺蓋子撲撲在跳,為什麼瓦特從中發現了蒸汽機的原理?並非我們平時沒有見過蘋果落地和壺蓋跳動的現象,是因為我們沒有像牛頓、瓦特他們一樣思考。

《有所思》

漢樂府詩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祖宗其實不是一個人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宗,上邊是「宀」,像房屋側視的形狀,表示字義與房屋有關,下邊是神主牌的象形。合起來表示宗廟,就是放置祖先神主牌的房屋。《說文解字》:「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很明顯,「宗」最初的意義今天我們並不常用,常用的是指祖父輩以上的祖先,比如說列祖列宗。從祖廟的本義,是怎麼引申出祖宗的意思呢?

今天我們提起先人,往往是「祖宗」兩字連用,那祖與宗的區別在哪兒?「祖」的甲骨文並不從「示」。 關於甲骨文「祖」字的造字緣由,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也有人認為是神主牌的象形。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祖」字的金文和小篆字形很相似,都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示」旁,這說明「祖」的字義與祭祀或鬼神有關。

《說文解字》:「祖,始廟也。」祖,是最開始的宗廟。換言之,始祖廟則稱為「祖」,始祖之後的歷代先人的廟才稱為「宗」。其實,從帝王的廟號,就能窺見祖與宗的關係。

毛澤東《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裡「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從漢代起,始帝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比如說唐高祖與唐太宗,宋太祖與宋太宗。而祖宗連用就泛指祖先。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感情不要用錯恨、憾、怨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恨」和「憾」都是對自我的不滿足,是內在生髮的無力感,比如面對時光易逝,聯想到自己韶華難再,或是士子已至暮年卻依然功名未就,懷才不遇,心中就很容易生髮一種「恨」,如前面提到的《玉樓春》以及杜甫的《春恨》等等,這是來自內心的對自己人生的遺憾。

「怨」則不同,「怨」是外向的,是對別人不滿,責怪別人。「怨」不僅表示輕微的抱怨,更經常表示深刻的仇恨,成語「天怒人怨」、「怨聲載道」中的「怨」都是仇恨的意思。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大家發現沒有?「怨」在古代側重於「仇恨」,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恨」;而「恨」在古代的意義側重於「遺憾」,近似於現在所說的「怨」。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的意義側重點好像來了個對調。

「恨」、「憾」、「怨」儘管有些消極,但都是人正常的情緒,有時候這些情緒也是我們人生中寶貴的體驗。但我們也要注意平衡好自我的喜樂情緒,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悲歡喜樂同在,才是人生的常態。

《玉樓春·春恨》

北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於物而生也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古人制字,先製得心字,性與情皆從心。性即心之理,情即心之用。」

左邊一顆心臟,右邊是個「生」。「生」既是它的表音符號,同時也有一點意思。古代的「生」跟「性」是讀音相近的。《說文解字》上說得好:「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從心,生聲。」就是說性的本義是指人性,它是從陽氣的,是從人性至善而來的。

咱們今天不是把性情連用嗎?那你說什麼是情呢?韓愈在他的名作《原性》中說過:「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於物而生也。」你看這句話說得明白吧?說人的本性是原生的,而人的情要靠外在的東西觸發,所謂觸景生情。人眼前看見山水、看見秋色、看見春光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產生出不一樣的感情。情有感而發,是要有外在的接觸、要有引子的。大家來看「情」字的小篆: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左邊還是這顆心臟,表示跟內心有關;而右邊的「青」,當然是它的音符。所以《說文解字》這樣說:「情,人之陰氣有欲者。從心青聲。」這就有意思了,「性」是從陽氣的,而「情」是從陰氣的,由意念所動。

往上追溯,《禮記·禮運》就說過:「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這七種由外物引起不學就有的本能情感或者心理狀態,就叫人情。我們今天常說「七情六慾」,很多人說「七情」是喜、怒、哀、思、憂、恐、驚,就是從《禮記》這裡轉化而來,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你的氣質,藏在你認識的字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