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居民族風采 布依族——紅河州人口數最少的一個民族

世居民族風采 布依族——紅河州人口數最少的一個民族

通訊員 | 普梅笑

責編 | 魯海燕

布依族

民族源流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係,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干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也有人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布依族有淵源關係。

民族支系、分布和人口

布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越」「布饒」「布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共同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據貴州《黔西州志》和《獨山縣誌》的記載和年事高的布依族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說布依族是貴州紅水河和南、北盤江流域的「土著之民」。布依族舊稱「仲家」或「仲苗」,紅河州河口縣橋頭地區則自稱「東苗」或「都勻人」。民國《馬關縣誌》說:「其種來自黔縣都勻,故又稱『都勻人』」。

布依族是我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其他地區、雲南省羅平和四川省寧南、會理也有分布。紅河州的布依族大部分是在清朝嘉慶三年(1798)的貴州王阿崇(女)和韋朝元領導的布依族農民起義失敗後,從貴州進入師宗、羅平之後再遷徙到紅河州境內的。現大部分聚居在河口縣橋頭區的老董上寨、老董下寨、老汪山、坪子地、夾馬石一帶。據2016年紅河州人口普查統計,紅河州布依族戶籍人口為3751人,是全州10個世居民族中人口數最少的一個。

服飾

(李西索 攝)

布依族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顏色的衣服。衣服是用自己編織、染制的土布裁剪縫製而成,有白色土布,也有色織布。布依族婦女的服飾美觀、大方,色彩華麗,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布依族的服飾主要由包頭、上衣、褲子組成。中青年婦女喜歡留長發,挽在頭頂用黑布纏緊,外用白色或淡花色毛巾包頭。少女頭上飾有繡花片或戴繡花帽。上身內穿藍、綠、粉色立領右衽長袖襯衫,袖口鑲有白色或綠色的邊飾;外穿右衽通肩寬管中袖衣,左右側開衩。衣袖分為兩段,上段為大衣袖,下段為小衣袖。在領口、襟邊、袖子中段飾有與衣服布料、顏色不同的自製布料,增加了衣服的層次和色彩。紐扣為銀鈴形扣或布質扣,精緻美觀。衣服上有五對銀紐,胸前佩戴花條圍腰,有三條銀制圍腰鏈,圍腰左右各有一條帶,帶上繡花一朵。胸左側佩戴銀翩「輝千」和「魚鈴」。下身穿黑色長褲,中老年婦女的褲管要更寬一些。布依族婦女喜歡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飾物,身背彩布拼接並有刺繡的挎包。布依族包頭的白色代表了乾淨、真誠和吉利,衣褲的藍色代表了風調雨順、茂盛與平安。

布依族男子的服裝非常簡潔,樸素大方。布依族男子多包頭巾,上穿藏青色對襟長袖短衣或長衫,布紐扣。下穿大檔褲,褲頭寬大,穿時打折別於腰帶內。過去多用土布縫製,現在已改用工業布料。目前,除少數年長者外,大多數都已經改穿漢族服裝。

居住建築

布依族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喜居於近山傍水的半山區和河谷地區,村名的命名多帶田、溝、寨。房屋一般在田地旁,房屋周圍種樹種竹,寨子四周都是抬內地或森林。一般二三十戶自成村落。同村寨的人家大多有血緣親屬關係。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講究。首先要請陰陽先生看「風水」,選擇依山傍水處作宅基地,不僅要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起房造屋要選吉日,吉日前一個月請木匠破料做房架。豎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魯班師傅。房架豎好,岳父家送來大梁,大樑上拴有紅綢扎的大花朵,並有樂隊和舞獅隊鳴鞭炮伴送。上樑時又要舉行歌舞祭禮和宴飲。最後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個過程,布依族村寨都充滿喜慶和互助的氣氛。

布依族的建築形式較完整地保留了百越民族干欄式建築的風格,與傣家的竹樓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用木頭作為主結構,竹子僅用來作籬笆圍牆或鋪地板曬台。居住在半山的村寨,房屋依山而建,形成半干欄式建築風格的「吊腳樓」。干欄式吊腳樓分為兩類,一類是一樓關牲畜,二樓住人;另一類是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雜物和未婚者住宿、客房。房屋一般都是二層樓,每層三格,取單不取雙。建築式樣由主人提出方案,木匠按主人的意圖設計。木柱是按尺寸量裁,拋光鑿眼,解木方穿斗而成。房門的朝向多是以算命而定。

節慶

布依族牛王節(李西索 攝)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基本相同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頗具民族特色的節日。

(一)二月二

祭龍,即祭獻村寨保護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點是在村寨附近的樹林里。過去一定要殺豬作祭品,現在有的村寨已經簡化為用雞和各種熟菜果品獻祭。獻祭由村寨中輩分最高的男性長者任主持人,請道公誦經祈福。節期三天,頭兩天就停止一切農事活動,青年男女盛裝打扮妝,聚集於田野中唱山歌。第三天正式舉行獻祭儀式。祭品除按村寨戶口分一份外,其餘部分由參與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鄉規民約。

(二)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布依語稱之為「根三碗」,是布依族最隆重的歌節,也是布依族祭灶神、山神、掃墓、祭祖和進行社交活動的節日。在布依族聚居的地方都要過「三月三 」節。相傳有一家三個親姊妹都嫁在同一個寨子里。三姊妹的日子過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孫們,三家的外孫們聽說後都爭著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吵吵嚷嚷,爭執不下,最後外公只好說,在三月初三那天,你們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帶到寨子門口,誰家做的東西最好吃,我最喜歡,我就先到誰家去。到了三月初三這天,大女兒家炸了油團,二女兒家打了糍粑,三女兒家做了五色糯米飯。外公來到寨口,把三家的東西打開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澤鮮艷,味道清香,他最喜歡,於是就先去了三女兒家。從這以後,每到農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戶戶都要做花糯米飯來招待親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節。按照習俗,從農曆三月初三起,體息三天,這幾天布依姑娘就會做出美味可口的糯米飯,並染成五種顏色的「五花飯」,然後成群結隊來到歌場同夥伴們對山歌。男女初次對歌,一般都是集體對唱。姑娘一開始常常會試探,她們唱道:「妹拿花碗丟上天,花碗落在海中間。有心有意撿花碗,無心你莫海邊玩。」如果男女兩方有意,便約定時間、地點單獨對唱。到了這個時候,也許小夥子就會唱道:「花連樹來樹連根,鑰匙連鎖鎖連門,鑰匙只連一把鎖,小哥只連妹一人」。而姑娘就會巧妙地表白:「妹家門前一棵桃,十人過路九人搖,別人過路搖不動,小郎一到自會搖」。在布依山寨里,許多未婚的青年男女就是通過對歌相識相戀,最後一訂終身。此外,這一天每家還要為孩子蒸染紅蛋和花飯,給小孩盛妝打扮,讓他們盡情玩耍。人們還要洒掃村寨內外,驅火魔和送太歲,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墳上添土、持紙錢和以葷素供品獻祭。村子裡往往還要殺雞宰羊祭祀山神和水神,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三)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也稱「牧童節」或「開秧節」。是與農耕活動有關的節日。節日這天,人們要祭「牛王」和慰勞耕牛。祭祀時,要做彩色糯米飯,備好酒肉,抬到耕牛面前去祭,並用青草包糯米飯喂牛,讓牛休息一天。此外,有的地方還舉行祭祖或別的娛樂活動。

(四)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的傳統佳節,也是祭社神和山神的節日,內容同三月三相似。六月六的來歷和布依族先人盤古有關。傳說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種植水稻的經驗,後來盤古和龍王的女兒結了婚並且生了個兒子——新橫。有一次新橫衝撞龍女,龍女很生氣,回到龍宮就再也不回來了,盤古只好給新橫重新娶了個繼母。一年的六月初六盤古去世了。盤古去世以後繼母對新橫很不好,經常打罵他,新橫幾乎被害。他恨透了繼母,將繼母告上了天庭,並且發誓說要毀掉繼母種植的所有水稻秧苗。繼母知道以後非常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六月六月,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做粑粑,供祭盤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六月六日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穀豐收。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節日。六月六的規模和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許多地方稱之為「小年」。除祭社神和山神外,各地都舉行大規模的歌會。有的地方還利用這個機會祭青苗、祭大田、祭水、修訂鄉規民約或舉行一些紀念性集會,紀念傳說中的事件或人物。節日來臨各個村寨都要打掃衛生,宴請親朋好友。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幟,染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表示對天神的祭祀。家長會帶小孩子到田裡傳授生產知識和技術;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要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此外,節日期間也少不了「丟花包」等各種娛樂活動。

飲食

布依族是一個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的農耕民族,主食大米,以玉米、小紅米、紅薯等雜糧為輔。冷盤、「青苔凍肉」、「豌豆涼粉」等都是布依族人民喜歡的食品。此外,還有糖糍杷、面蒿粑、酸粑、油炸蟬、香辣魚粉、燒全雞等民族特色食品。

(一) 糖糍粑

糖糍粑的做法是將糯米蒸熟後放入紅糖,用木錐舂成糖糍粑,冷卻後用刀切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晒乾,食用時放入油鍋煎炸,香甜可口。

(二) 面蒿粑

把糯米放到水裡浸泡6—8個小時,濾於水後拌入一種稱為面的花朵,放入甑中蒸熟後用木錐舂成面蒿粑,揉成圓塊。可烤食,味香甜可口。

(三)酸粑

用玉米製作,將玉米脫粒除去雜質,用石磨推成粉,篩去糠皮。將水燒開,將玉米面調成糊狀。待溫度降到28度左右,摻入包穀面調勻,灑入適量酒麴,蓋上紗布,發酵12小時後用刺葉包著蒸。其味又香、又酸又甜,別有一番風味。

(四)香辣魚粉

將魚宰殺後除去內臟,用鹽、辣椒、姜沫等調料稍做腌制,用火烤至乾脆,連骨帶肉一起舂成粉狀即可。味道又香又辣,並且開胃,具有一定的補鈣作用。

(五)燒全雞

將宰殺好的雞洗凈,取出內臟洗乾淨後放入雞肚內。用預先準備好的草果、辣椒、鹽抹在雞身和雞肚內,然後用棕葉包裹,再糊上稀泥後架在猛火上燒20分鐘,敲去泥巴,剝去葉子便成燒全雞。

(六) 酸炸飯

摻水在鍋里將水燒開,將適量的青菜倒人鍋中煮到八成熟後摻入酸湯和熟飯,攪勻後3分鐘即可出鍋。酸炸飯一般在夏天吃,又解渴又解暑,還是解酒佳品。

(七)四椏粽、八角粽

將金竹筍殼洗凈晾乾;用清水泡糯米1小時後濾干水分,用金竹葉殼包成四個角的四椏粽和八個角的八角粽,用猛火煮熟。包的時候可摻入臘肉、天然染料、綠豆等,既美觀又好吃。

(八)腌骨

殺過年豬時將部分骨頭剔下剁成骨醬,拌入鹽、草果、八角粉、姜、辣椒等調料,放在木錐里舂勻後,裝入壇中腌兩個月就可以食用了。食用時放在鍋中用油炒,味道又香又辣,妙不可言,既能補鈣又能治胃病。

(九)油炸昆蟲

布依族食用的蟲類有冬瓜蟲、竹蟲、蜂蛹、螞蚱等。到野外將這些昆蟲捕捉回來,放在鍋中用油炸至金黃時食用。蟬,又名知了,是布依族喜食的昆蟲之一。將其捕捉後除去翅膀,放入鍋內焙乾出鍋,然後放油、鹽入鍋,待溫度升至一定高度時,將事先準備好的薑絲連同焙乾的蟬同時倒入鍋內,炸至黃脆時出鍋。

(十)番茄醬

將番茄和辣椒用竹籤串成串在火上燒熟後放入木錐里,再放入大蒜、鹽舂成醬,味道又酸又香又辣,非常開胃。

其他特色文化

八、婚嫁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異姓親戚中不同輩分也不能通婚,與漢族、壯族通婚的很多。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前戀愛自由,「對歌擇偶」、「木葉傳情」是他們傳統的戀愛方式。布依族青年通過對歌的方式自由戀愛。對歌,在布依語里稱為「浪哨」(榔梢),也就是談情說愛、會朋友的意思,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主要方式。布依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來選擇自己的伴侶,在布依族青年男女中,凡是不會唱「浪哨」歌的就很難找到對象。男的稱女的為表姐,女的稱男的為表哥,利用節日、趕集、喜事及走親串戚的機會對歌。每年正月的跳花會、二月的逛場、平時的甩糠包、對唱情歌等都是布依族青年戀愛的好時機。

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對歌多數是男子到女子的寨子去約會。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對歌前需有第三人作為通話人,女找男的通話人是男人,男找女的通話人是女人。男女雙方首次接近都要有第三人在場。對歌有嚴格的規矩,必須避開自己的父母和叔伯。此外,男的還要避開姐,女的還要避開哥。對歌期間不得解大小便,須少吃少飲,不能飲酒。對歌一定要用尊稱,不得點名道姓,不論年齡,男的稱女為姐,女的稱男的為哥。白天對歌在山上,男女之間要保持十米以上的距離;晚上對歌在屋內,但要隔著籬笆對唱。歌詞根據感情發展現唱現作,出口成章。他們唱的歌有初識、試探、讚美、熱戀、盟誓、相戀、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種。

布依族的婚姻一般要通過擇偶、訂婚、擇吉日、成婚四個步驟。布依族男女青年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彼此情投意合,男方就會托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媒人分為大媒人和小媒人。小夥子看中姑娘,同父母商定後,先請小媒人去問女方母親是否同意這門親事,如果同意再請大媒二人到女方問親。問親需要四次才能完成,第一次為「去媒」,只能得到「同意」一句話;第二、三次商談聘禮;第四次報結婚日期。結婚的聘禮一般要銀首飾一套(價值1500元),民族衣服8-10套(價值2500元),另外還要2000元左右的豬、雞、酒等。訂親後,男方向女方贈送酒、肉、粑粑和禮銀,彩禮無論是錢或物,均須冠以六。經過算命先生擇定吉日後,再由媒人通知女方家,當地人叫「傳檳榔」。

婚禮舉行兩天。第一天聚攏幫忙,吹嗩吶,將聘禮送給女方家驗收,由押禮先生一一記下來,除豬、雞、酒外,銀首飾、衣物等裝入箱柜上鎖運回男方家。第二天接新娘,但新郎不迎親,只請幾個相好的男女青年代為迎娶。女方村寨的姑娘、小夥子可以進行「打接親」活動,用鍋煙灰塗抹接親人的臉,把水往接親人身上灑,接親者興高采烈地不斷向人們點頭致意。新娘一般都是撐著傘步行到男方家的,也有騎馬、坐花轎的。進門前男方要給女方關傘錢、背娃娃錢等。新娘接到後要舉行「推車馬」儀式。拜堂。拜堂時男方父母及其兄弟姐妹要迴避,只拜家神、天地,不拜父母。

結婚的當天晚上夫妻不同床,由伴娘陪新娘食宿。新娘在丈夫家住兩三天就由伴娘陪著返回娘家,只在農忙或節日時來住幾天,有的要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後才長住夫家,有「不落夫家」或稱為「不坐家」的習俗。現在這種習俗已經發生了變化,婦女不坐家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婚後就生活在夫家。

九、禁忌與禮儀

(一)禁忌

布依族日常生產、生活中有許多的禁忌,如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上擺放東西。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大年初一禁止掃地,禁開箱櫃,不梳頭,不晾衣服,忌女人串門,上午忌食油;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動土,十五不能動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斷;婦女不能回娘家生小孩,產婦不能走過堂屋,產後未滿月不能出門;家有產婦,在門口掛紅布和篾帽拒人進家門,男子不能進入婦女分娩的房間;父母亡故,子女忌油葷,忌上樓,忌睡高床,忌坐高凳,忌去產婦家;男女對歌時禁止去大小便,禁放屁;雞日、狗日忌下種;禁在墳旁大小便;男女對歌時,禁父母、叔伯在場,男方禁姐輩在場,女方禁兄輩在場。

(二)禮儀

布依族熱情好客。家中米了客人,不管其酒量如何,布依族同胞習慣先斟一大碗自釀的米酒奉上,客人則應量力而行,或多或少都要喝一點。節日期間還要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十、喪葬

布依族人死後實行棺木土葬。老人亡故時,子女為其接氣,為死者洗澡更衣,然後「乘涼席」。披麻帶孝託人向親友報喪;請風水先生看墳地,擇吉日開喪、做齋。停喪期間,孝子一律素食,埋葬後才開葷。做齋視家庭經濟而定,有七天七夜的.三天三夜的,一天一夜的。但開喪的前一天夜裡,先生要念「散花」經,敲鑼打鼓,孝子跟隨跪拜。先生的「散花」經共有7600字,先生們邊敲鑼鼓邊唱:「幽關杳杳竟無窮,全仗神幡引道功。月下翩翩如鳳舞。風前縹緲似翱翔。三魂隨影超壇下......」。先生唱完,親友們開始唱孝歌,如「老人老老像塊柴,死去三天不得埋。要等地理來攆地,要等鑼鼓來安葬。要等豬羊來上祭,要等黃傘插滿街」。男女輪唱到五更。開喪的前一天,女婿和後家牽豬羊,抬祭幡敲鑼打鼓來上祭,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還請喪葬花燈來唱跳。出喪時用11米長的白布系在棺上,由孝女在前面拉,稱為拉縴。孝男跪在路上,抬棺者抬棺越過其身。抬棺至途中時,還要擇一塊寬敞地舉行繞棺儀式。在未下葬前棺本不能著地。挖葬坑時,由死者兒子或女婿先挖三鋤,眾人才隨後挖。填土時先由兒子或女婿牽衣兜土填三次,眾人才挖土填。下葬前要念經抽「生魂」,下葬後堆土砌墳石,擊鑔念經「招山買地」。

來源:紅河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點紅河 的精彩文章:

TAG:視點紅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