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時,為何強盜不敢搶劫路上的書生?關鍵有四!
自楊廣開始科舉考試以來,有無數考生高中舉人。有統計顯示,僅明朝就有10萬多人中舉。如果按明朝來大概計算,那麼從第一次科舉考試算起,估計古今所中的舉人,應該不下於50萬。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每一次錄取的舉人,大概200人左右,不到整個趕考書生的10%!換一句話說,古今趕考的書生,整體數量絕對驚人。
那麼,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即便是「盛世」之際,天下也有很多強盜,路上極為不平,那麼這麼多的考生,如何確保自身安全,如何能平安抵擋京城的呢?
其實,考生能夠平安低京,原因很簡單,主要有四:(1)官府給予銀兩、乾糧等支持,(2)旅途上的官府,也會酌情給予一定幫助,(3)考生通常走「官道」,不走小道,(4)強盜不敢搶!
「百無一用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為何強盜不敢搶呢?有一個現象要說明一下,即:即便有官府給予的財力支持,但畢竟微薄,於是很多書生變賣家財上京趕考,所以書生手裡還是有幾個錢的,強盜一搶一個準!
既然如此,膽大無比的強盜,為何不敢下手搶書生呢?原來,關鍵有四個原因,每一個都很現實!需要說明的是,強盜不搶書生,和對「敬畏讀書人」並沒有關係!
(1)由於考生眾多,官府不可能一一派兵保護,所以就給予一個「禮部會試」或「奉旨進京」等旗幟。強盜見到了,自然而然就不搶。原因很簡單,一旦搶了,就相當於破壞朝廷威嚴和臉面,官府就可能因此來圍剿!
(2)書生未來不可限量,一旦高中進士飛黃騰達了,以後就可能回頭報復。所以,為了避免未來的麻煩,還是放過這種書生。古人有一句話,不是隨便說的,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3)所謂窮書生、酸秀才,總得來說,一般書生還是很窮的。搶了也搶不到幾個錢,所以還不如不搶。更為重要的是,風險和收入不成比例呀!強到一文錢,卻可能遭到官府圍剿,和未來的報復風險,得不償失也!
(4)經過漫長發展,於是就形成了行規,最典型的就是「十不搶」,書生名列其中!為什麼有這一行規?因為一旦有人破壞行規,那麼周邊的強盜可能都會倒霉,因為官府一來圍剿,可能就不是只打一處!
正因為有如此原因,所以古代書生才敢於進京趕考。當然,如果書生沒能考上,返回家鄉的話,就沒有這種待遇了,是生是死主要看運氣!
最後,值得一提的還有兩點,(1)古代朝廷對科舉非常重視,雖說無法徹底保護進京趕考的書生,但還是提供了很多便利和保護,(2)古代強盜也有講究,所謂「盜亦有道」,強盜有強盜的規矩,不像毫無節操的現代人!當然,強盜的規矩,或許出於生存的需要,但在客觀上卻說明他們還算有「節操」!
※忽必烈死前一個計謀,讓中國人頭痛800年,至今無解!
※倭寇之亂究竟是哪一個平定的?康熙:不是戚繼光,而是清軍!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