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中了狀元,也救不了明朝

你中了狀元,也救不了明朝

你穿越了,你發現自己走在明朝的街頭,天下太平。

然後你發現,你爹是浙江杭州的九姓漁戶之一,你爺爺也是新安江的漁戶,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他們都是新安江的漁戶。你跟你爹說,你想娶賣醬菜的掌柜的女兒,你爹打了你一巴掌,告訴你你不過是個賤戶,是世世代代都只能當漁戶的,不僅不能和岸上的人通婚,就連到岸上定居都是不被允許的。

這時你才知道,這個時代並沒有後世的明朝粉絲們描繪得那麼好,它有自己的賤戶,像你這樣的還有粵閩疍戶、浙東墮民、金華小姓等等許多人,而你則處於最底層,因為乞丐可以住在岸上而你不能,所以乞丐都會覺得他比你還高貴一點。

終於你受不了了,你選擇了自殺。

你又穿越了,還是在那個時期,這次你成了宗室。你養尊處優了很久,你看著這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宗藩人口,看著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并,你沒有辦法,你發現朝廷也沒什麼辦法,你就這樣庸庸碌碌地過了寄生蟲一樣的一生,你不知道的是,在你死後沒多久,朝廷終於同意那些蛀蟲宗室也去參加科舉,可你更不知道的是,長達三十年的晚明時期,宗室成員里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的。

你又穿越了,你發現每次死亡都回到那同一個時期,只是每次的身份不一樣,你在想,是不是歷史希望你來改變它?

你運用自己對明朝的了解判斷出很快明朝就要走下坡路了,你也很清楚明朝滅亡後的這片土地會是怎樣的血雨腥風,這時你決定做點什麼來改變這個現實。

你決定去當官,然後改變它。

這次你是官宦子弟,你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在京城的三品大員,於是你靠著祖蔭進了國子監,這是進入國子監的一種方式,叫做蔭監。這樣你就比很多普通人少努力很多年了,他們要考中舉人才行,你直接就可以進,但這時你發現你壓根沒學過四書五經,也就是說你壓根就不知道該怎麼參加科舉,因此你依舊無法出仕。

後來你當過恩生,你的父親殉國了,你是嫡長子。你也當過例監,你家裡有錢,你捐獻了粟米、肥馬和白銀。但你還是沒法考過去。

你終於想明白了,你要從最一開始的路走起,一步步考上去。

你又穿越了,這次你終於是一個良戶了,而且還是人數最多的那種。

明朝的良戶有很多種,你是民戶,只需要承擔最常規的徭役,不像軍戶要承擔軍役、鹽戶要負責製鹽、匠戶要負責手工業等等。——當然了,這些良戶都是可以參加科舉的。

你八歲了。但你家沒多少錢,所以你上不起私塾。你又不想只是會讀書寫字,所以你決定不去義學。這時你只能選擇官學——社學。

社學的辦學經費絕大多數來自官府,有極少數民間贊助,官府會聘請當地的耆舊儒士來充當老師,這裡的儒士不是你以為的誰都可以當的,是有嚴格規定的,接下來說不定你也會成為儒士。

正月初,八歲的你進了社學。如果你家實在沒錢,那你只不過可以入學,老師不會教你,雖然要求不多,但你還是要給老師一些錢,比如五十文錢,或者一匹布一壺酒,總之你不能兩手空空。

你進了社學,老師會先教你讀書寫字,你會念《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的,你要學的是蒙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學會這個就夠了,可以退學了。但你不一樣,你的目標高高在上,你的對手層出不窮,你必須加倍努力。

於是老師會接著教你《四書》《孝經》《小學》《五經》《性理》。你穿越了這麼多次,終於有一次可以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了。再然後,你的老師開始教你《四書集注》、《五經》傳注、《周禮》、《儀禮》、《三傳》、《國語》等,你開始真正走上了這條路。

儘管在這條路上,道路崎嶇。

接下來,你開始學習對對子和八股文。八股文最重要的一點是代聖賢立言。

什麼叫代聖賢立言?那就是看到四書五經里的一句話,你要在腦子裡還原出先秦古人是在什麼情景下、什麼思想下說出的那句話,並試圖模仿先秦古人的口吻,從而說出他們可能會說出的話。

(附錄:不懂八股文就不懂明朝)

你將會終身學習這套寫法。

到了臘月,今年的社學又結業了,你的老師跟你說,你已經十五歲了,按照規定你不能再來上學了,你得自謀出路。

你說好,就等老師這句話。

於是你回家過年,過年時你仔仔細細地詢問了一下父親,你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名諱與籍貫,過年時你帶著禮品和銀錢到當地的廩生家裡去,請他幫你作保。作保就是做擔保,你必須要找一個給你擔保,保證你沒有隱瞞家裡的喪事、沒有冒名頂替、沒有捏造姓名,也保證你的出身沒有問題,保證你是當地戶籍。

因為如果你的父母在三年內去世的話,你是不可以報考的。同時除非一些特殊情況,你是必須要在戶籍當地報考的。——這種特殊情況發生在官宦子弟身上,與你無關。

你看著廩生向你索要了財物才肯替你作保,心裡有些難過,那可是你家幾個月的開支。你在心裡默默想,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廩生。

年後,縣衙會推出告示,說明定在下個月幾月幾日開始縣試。你立刻去縣學報名,發現縣學人很多,於是你又去縣衙門禮房報名,這時又要給點錢,但可以快速通道報名,你認認真真填寫了自己的姓名、年齡、籍貫以及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姓名與履歷,再把你請來作保的廩生名字寫上。

你發現沒有要你寫性別,這時你想到,社學裡也沒有女同學,你知道這個時代是不允許女性參加科舉的,但你不知道歷史上有過一個女狀元,那是在幾百年後的太平天國時期,她叫傅善祥。

你填好這一切後,等核實後就可以考試了。

考試就只要一天時間,人多的話就搭考棚,人少的話就在縣衙衙門大堂。大堂兩側和走廊下有桌椅給你用,如果不夠那就會提前要求考生自備,如果實在離家太遠,那就去飯鋪里、肉鋪里租用,別管油膩,能用就行。

二月的黎明時分,天氣寒冷,你帶著筆墨硯和吃的東西在縣衙門口,等著胥吏叫到你的名字,這時要廩生點個頭,然後你哆哆嗦嗦地走了過去。

你拿到了試卷,十多頁,網格狀,讓你寫字用,另外還有幾張空白的草稿紙。上面沒有題目,題目由知縣出,知縣會寫兩句話,如果事先沒有買通知縣的話你不會知道是什麼,總之一定是從四書五經里出來的,但是別高興地太早,有可能會選「子曰」這種刁鑽的題目,比你晚幾年有個叫趙時春的,就給出了一個絕妙的破題:「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但是這種可遇不可求,你也不必灰心,縣官一般不會特別地刁難你,畢竟只是縣試,於是他出了兩道試題,都是八股文。

寫完後,你可以提前交卷,如果寫得不錯,知縣會問你幾句,出個對子問問你,要是答得好,你當場就會被取上。

要是沒有也沒關係,幾天後就放榜了。這時你考的是第一名,你叫縣案首,但在榜單上你不在最左也不在最右,因為榜單是圓圈形狀書寫考中考生的名字,這是說現在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其實都作不得數。

兩個月後的四月份,你匆忙跑去府城參加府試。你當然可以再等一等,如果你對自己信心不足的話,就等來年,當然你等不及了。

你還是要先報名,你要去知府衙門投送縣衙禮房的文錄,其他要填寫的和縣試一樣。此外除了之前請的廩生外,你還得另請一位廩生才行,必須兩個人。

這時你在心裡又暗暗下定決心,你一定要做廩生。

你直接去科場考試,這是專門為你設的考棚。你半夜就要入場。這次你還是要寫八股文,你又是第一名,現在你是府案首。

和你一樣考過府試的有不少人,你們被叫做童生。現在你的地位比過去要高一些了,你回到家發現家裡要打官司,這時你在狀紙上要寫「童生某某」,知縣會對你客氣一些,如果你歲數比較大了,那你可以站起來回話。

但你現在還沒有成為這個社會的特權階級。

然後你去參加院試,參加院試是時間不定,要看提學官。提學官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員,南北直隸的提學官由御史擔任,貴州、大同、宣府等地方的提學官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專門委任提學官。但因為提學官往往會來不及趕到,所以會讓當地知府替他做主考,不過這是不合規定的。

考試的日子到了,你和作保的廩生五更天就要跑到考棚正北的龍門等候點名,提學官會親自點名,他坐在北面大廳的西邊,知府、知縣和學校教官依次進入作揖,提學官會起來答禮,再然後是幫你作保的廩生進來,提學官不用答禮。

這時你想,你要比廩生更厲害才行。

你報名時如果寫了有鬍鬚,那麼這段時間裡千萬別剃掉,因為點名的花冊上會註明你的外貌特徵,防止你找了槍手冒名頂替,真出了這是,給你作保的廩生也要倒霉的。

然後你要解發脫衣,赤條條地,要看你有沒有夾帶小抄,這一切都做好後才准許你進考場。你之前是知道怎麼作弊的,你可以藏在衣褲夾縫裡,藏在硯台里,甚至藏在食物里,但你想,你是要改變明朝的,所以你一定要遵守一切規則。

提學官出考題時,你眼神可能不好,因此會大聲宣讀,如果你耳朵不好,那也沒關係,會有人舉著牌子走過來。但如果你啥都不行,那就在這裡乾等吧。

題目還是兩道,一道出自四書,一道出自五經。

申時,考試結束,你可以出去了。後來提學官看了你的試卷,認為你寫得很好,於是點你做了第一名,叫道案首,這時你已經三場第一了,於是你連中小三元。

恭喜你,你終於成為了特權階級。你成為了生員。

生員看似生僻,日常生活中也不會用它,只會在寫公文時寫「生員某某」,通常大家會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秀才。生員也有三種,除了廩膳生員外,還有增廣生員與附生。

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就是給你作保的那個,你終於成為了它。廩膳生員,顧名思義,廩生是享受官府津貼的,但後來因為廩生越來越多,官府負擔不起,於是只在廩生或出貢、或考中舉人、或因成績太差降等時才由其他未獲得津貼的廩生替補。

讀書人太多的話,朝廷會不知道怎麼對待他們,於是朝廷增加了生員的名額,為了區分開來,就叫增廣生員,後來又多了附生。

你現在是生員了,你在社會上有特權,你見到知縣可以叫老師,你在縣衙可以不跪,你可以幫別人作保。

你現在是生員了,你又要回到學校了,這次是去地方儒學,可以去縣學,也可以去州學和府學。這些學校屬於官方,經費出自地方稅收。你的老師叫做教官,別看不起他,說不定你未來也是教官。

教官和你都盼望著每年二月和八月的祭孔,在那一天將會用一整頭豬祭祀,之後這頭豬由教官和你分享,這叫做分胙。

在這裡,你會有月考和季考,當然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歲考。

歲考又叫科考,到了這一刻,才是決定你命運的第一場關鍵考試。

這時你會發現,有和你不一樣的人參考了科考。他們被叫做儒士,這時你想到你在社學時的老師,當初你尊師重道不敢問老師為什麼不是生員,現在你可以問和你同級別的了。

儒士告訴你,他走的是另一條路,在那條路上他通過的是儒士考試,成為了登記在冊的儒士,於是他也可以參加科考,考過了的話同樣能參加鄉試。

他說他考試的動力來自曾經一個叫王華的儒士。你點點頭。你也許並不知道王華是誰,事實上,王華是狀元,但他對歷史更大的貢獻來自他考中狀元前九年生的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在很多年前還叫王雲,後來遇到了一個和尚,給他兒子改名叫了王守仁。也許現在你有些印象了,是的,很多年後王守仁給自己起了一個號,陽明。

就在王華這一屆後不久,朝廷出了新的指令,學校的教育日漸成熟,儒士逐漸被輕視了。

你還發現有一些典史等不入流的官員也參加了科考。你滿腦子裡都是很多年以後那個橫亘在女真鐵蹄面前江陰城頭上的典史閻應元,你暗暗下決心要改變這一切,讓閻應元也能考個好功名,發揮更大的作用。

你開始考試了,考試的嚴苛程度和院試是一樣的,如果非要說明朝最低一級的科舉考試,其實是科考,因為只有通過科考的,才能參加下一級別的考試。

你通過了,提學官對你很滿意,他對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以後不要忘了他。

當然,你還有可能會被提學官選去國子監。上幾輩子你曾經是以蔭監、例監的身份進去的,這次你是光明正大地以選貢的身份進去的。

本來這麼出色的你,是可以以歲貢身份進去的,可是歲貢有固定名額,因此你得讓著那些年老的、資格老的廩生們,所以你走的選貢的路子,你的地位比歲貢的高,當然這會引起你和歲貢生之間的矛盾。

你進了國子監之後,會看到當年的你,還會看到舉監生,那是以舉人資格進國子監的學生,比你高一個等級。

你在心裡說,你要成為他們。

但你在其中看到了你的老師們。他們一個個滯留在貢生和舉監的級別里,雖然他們的功名不一樣,但是特權並沒有太大區別。然後你發現,要是一直留在這裡,雖然可以拿到津貼,高枕無憂,但是未來是沒有出路的,回到縣裡當教諭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你在心裡說,你還是要考出去。

你不知道的是,千萬別看不起教諭,教諭里也是能出人才的,不久以後有個海南人就要出生了,他將成為大明朝最出名的教諭,但他也沒能改變這個歷史。他叫做海瑞。

你參加鄉試了。

鄉試三年一屆,但只在子、卯、午、酉這些地支年舉行,在各省的布政司考試。八月初九開始考,第一場考完後交卷出考場,十二日再考第二場,十五日再考第三場,十七日結束。

朝廷對鄉試很重視。鄉試不再是一個主考官了,而是有許多不同的考官,分簾內官與簾外官。

簾內官負責出題和閱卷,兩京和一十三省的情況不一樣。你只需要了解省的就行。主考官往往是由布政使聘請教諭來擔任,負責出題目和批閱試卷。

你要知道的是,既然由教諭擔任,那麼在官僚主義嚴重的地方,主考官的話語權往往會讓位給簾外官中的監臨官,因為監臨官由巡按御史擔任,此外簾外官還包括印卷官、受卷官、彌封官等等。

在你參加考試的前一天,也就是八月初八,考官們就要進入考場了,進入之後,考場大門緊閉,你想看到裡面的情況都不行。

這個考場,就是大名鼎鼎的貢院。貢院四周都是圍牆,外牆高一丈五尺,內牆高一丈,牆上面布滿了荊棘,因此貢院有時也被叫做棘院。圍牆外有軍隊巡邏。

你來到了省城,省城沒有你的親友,於是你只能租房先住下,房租一般特別貴,好在你已經有了一定資產,還算能付得起。

八月初九才四更天,你就要帶著筆墨硯來到龍門前了,現在沒有人給你作保,但是天氣炎熱,你還要把濕透了的衣服脫下再穿上,不能不說是一種折磨。

終於,你進了考場,你發現你的規格待遇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現在你有一個單獨的士卒,他的任務是看守你。坐下後,你必須迅速熄滅蠟燭,因為蠟燭很寶貴,只有三根,而時間還很早,你需要快點睡覺。

黎明時分,你被叫醒,然後拿到了題目。

第一場是八股文,四書五經加起來七篇文章,你得把它寫好了;第二場是試論,你得學會寫詔書、誥命和表;第三場是策論。

其中第一場最重要,第一場里第一篇最重要。

只考一天,一天考完後,如果你還沒寫完,天已經暗了,那麼你可以點蠟燭,當蠟燭都點完後,你就要交卷了。

鄉試要討個吉利,因此你要在寅、辰這些地支日來等放榜,寅虎卯兔、辰龍巳蛇,這是指龍虎榜的意思,八月底之前一定完成。

你看著榜單,書吏在抄寫。第六名不是你,第七名不是你,第八名不是你……一直到最後一名,還是沒有你。

你心裡沒底,到底是沒考上,還是在前五名?

你看著書吏在寫第五名,沒有你,第四名,沒有你,第三名,沒有你,第二名,還是沒有你。

難道這次又是第一?你心裡默默想。

果不其然,你是第一!你成了解元。

你聽著書吏又朗讀了一遍,你看著布政使蓋上了他的大印,你跟著一群人三跪九叩,你看著布政使司將全榜好好封存好,準備送交給皇帝。

你有些恍惚。

你恍惚了好久,然後你被拖進了鹿鳴宴。這是從唐代就有的慣例。你謁見了主考官、副主考、房考、監臨等,有的舉人先謁見了監臨官,你在心裡暗暗不滿他們的勢利,還是謁見了主考官,主考官很開心,他記住了你。很多年以後你會在一次特殊的情況下再見到他。

你成為了舉人。

你家房屋的窗戶會被打爛,然後工匠會跟在後面立刻幫你家修繕一新,別擔心這是報復,這叫做改換門庭。和你同姓的人會來攀宗。同鄉會有人來拜師,也會有人來說媒。

一切你想有的,都有了。知縣會款待你,你不用再叫知縣老師了,你自稱愚弟就可以。

不像生員那樣,考上了還得通過科考來參加鄉試,你不用了,你是舉人,可以永久參加會試、入監。

當然,你已經確定了目標,你要往前走,你要走進帝國的中心,然後你來到了北京城。你高興了半年,也忐忑了半年,你要面對一項非常重大的考驗:會試。

鄉試每三年一次,分別是在子、卯、午、酉這些地支年。會試也是每三年一次,但日子在鄉試後一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

第二年的二月,你來到了北京城。這時你是最搶手的新科舉人,和你一起考試的還有舉監和舉人教官,你考不上的話將來也會以和他們一樣的身份來考試。

會試的主考官至少是翰林院了,一般是大學士,文壇地位極高,你不用擔心主考官話語權再丟失的情況。這裡的考試形制和鄉試一樣,簾內官和簾外官。如果你在成化三十二年會試,你會發現你的主考官就是王守仁的父親王華;如果你在嘉靖三十二年會試,你會發現你的主考官叫瞿景淳,南直隸常熟人,很多年以後他的孫子瞿式耜將在這片土地上寫下壯麗的詩篇。

會試和鄉試很像。考試分三場,每場一天,分別是二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

你中進士了。

很可惜,你不是會試第一。但是你鬆了一口氣,因為你知道明朝只有一個人是連中三元的,那是商輅。你也在想,歷史究竟會不會被你改變,如果不可以,那麼你再是會試第一的話,便不會是狀元。

在北京待了一個月後,三月初,你參加了殿試。

你帶著筆墨硯來到了紫禁城奉天殿前。你發現你一點也不畏畏縮縮、唯唯諾諾了,你突然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感受,彷彿有什麼東西丟失了。

你打開試卷,開始寫就你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你寫下你的年齡,寫下你的籍貫,寫下你何時成為廩生,寫下你何時成為舉人,寫下你何時成為進士。然後你開始回顧你的家族,你寫下你的曾祖父名諱、你的祖父名諱、你的父親名諱,然後你寫下他們全都沒有做過官。——那一刻,你非常地自豪。

第二天,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的試卷右上角被皇帝用硃筆寫下了「第一甲第一名」。這叫做進士及第。

用民間的話說,這是狀元。

從你進入社學那一天起,已經過去了十六年。這還是最快的。

考中狀元的你,再次漫步在明朝的街頭,依然天下太平。你在想,這次穿越始終成功,你終於走上了這個帝國的頂點,接下來就是來改變這個帝國。

很快,你發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從你踏入社學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經向這個古老的帝國屈服了。從那時開始,無論你怎麼做,都無法改變這一切。

雖然你的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規定在走,一絲不苟、謹遵聖人言,但你那最原始的衝動早已被帝國冗雜而無效的規則磨平,你享受著科舉帶來的特權的同時,你的初心已經記不清了。

你看著帝國大廈,你想到的、你能做的,已經最大限度地幫你決定好了。

你也會當主考官,然後給帝國源源不斷地送來你這樣的人。

你是狀元,你是名臣,你是能臣,你是功臣,甚至你是諫臣,你就是死活也不敢踏出最後一步。

你終於承認,其實你什麼都改變不了。這時你把目光放在了西北。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皇朝經世文編》、龔篤清《明代八股文史》、龔篤清《明代科舉圖鑑》、黃強《八股文與明清文學論稿》、郭培貴《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王紅春《明代進士家狀研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林齋 的精彩文章:

金庸和古龍在現實中是什麼樣的人?
金庸生日,聊聊金庸小說

TAG:書林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