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墨繪長卷 書畫名家任敬彬專輯

水墨繪長卷 書畫名家任敬彬專輯

「世有痴者志雕蟲,埋頭終日問拙工。自信生來稱鈍手,一筆一畫系真情。」

「是生願許事丹青,日里揮寫夜復夢,安得摶雲蘸墨海,我以我心繪蒼穹。」

「我沒浪費過一天時間,不是我的進取心比別人大,是因為藝術已經成為我每天的新鮮空氣,不能須臾離開。藝術不能速成,要靠艱苦而有興趣地學習和長期富有創造性的積累。」

任敬彬

任敬彬 字子謙,號任風,筆名老鈍、苦佗、三石,別署鈍一﹑遠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協會員,濟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所副所長,山東老子畫院副院長。多年從事中國畫教學、研究和創作,擅長人物、兼作山水花鳥。1952年生於山東夏津縣。先後畢業於德州學院藝術系、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

國畫作品參加中國美協 主辦「中國畫三百家」、 「全國首屆美術金彩獎大展」 、「中國畫赴澳大利亞展」 、《 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談話60周年全國美展》 、 「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大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展》、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等全國大展.部分作品和文章在《美術》、《文藝研究》雜誌發表。

黃河暢想

2004年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任敬彬畫集》。

2007 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專著《筆墨探微》。

2011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名家作品集--任敬彬水墨人物》。

2011 年國畫作品《花樣年華》獲新華書畫首屆全國大展銀(最高)獎。

2012年 年國畫作品《大海之光》獲哈爾濱首屆「八荒通神全國中國畫雙年展」優秀(最高)獎。

2013年於濟南大學舉辦任敬彬個展 。於濟南大學美術學院設立」任敬彬獎學金」。

2014年於濟南市俊思藝術館舉辦個展。

2015年5月21日舉行任敬彬黃河寫生啟動儀式。24日出發儀式。6月赴黃河壺口寫生、7月濟陽寫生、8月東平湖寫生、9月夏津寫生、11月東營寫生。

2017年4月舉行任敬彬先生2017新春師生聯誼會。

2017年受聘于山東藝術學院畫院,成立任敬彬工作室,9月舉行山藝畫院任敬彬工作室中國畫高研班開學典禮。

2018年4月受聘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成立任敬彬工作室。

漸入佳境

草原精靈

學畫心得之「心 境」

效果之美,要在過程美的實踐中獲得。整體效果是這樣,局部乃至每一筆畫也是這樣。訓練有素的畫家,握管凝思之際已經先長長地喘了一口氣,任自己的思路平靜下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似乎是接下來一系列工作成功的保障。試想,一個心情煩躁的或急急火火的人怎麼能夠開始畫畫呢?如有大事臨頭,或急於完成某畫後另有約會,是絕對畫不成的。有大火上房、鄰居呼救等等一切臨危蹈赴之險情在即也決非能有揮毫之念。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足見蘭亭修禊之事群賢舉觴暢敘幽情的天時背景。書法理論素有「偶然欲書」之說,正是作者處於適合創作的環境中生髮出的自然情感。作者平心靜氣專心致志,於是舔筆蘸墨「一畫」開始。

農家留影

大海之光

荊浩在《筆法記》中說:「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柯九思說:「寫竹,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趙孟頫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在一筆一畫勾皴點染過程中拉開序幕,諸戲進行得有聲有色。這其中有時將線條畫得清晰、肯定,有時將墨色點成塊面,乾濕濃淡不等,有時需時間待干,有時又用噴壺把畫面噴濕……。有時將一根線條拉得悠長而富有彈性,有時把短線攢聚成三五成群的一簇簇團坎;有時如二胡「聽松」的悠揚,有時如長號的沙啞;有時如沐春光,有時又如大雨潑面;在一次次心緒激情的波浪式起伏中,手中的毛筆跳躍在筆墨的海中,流淌出淋漓的墨章。過程是在理智指導下的感情化的長征,有著意料之外的驚險,也有情理之中的欣慰。

無數次晴空萬里的一路歡歌,無數次雷雨交加的霹靂磅礴,無數次瀕臨絕境的絕處逢生,無數次欲罷還休的躊躇彷徨。無數個小單元的騰挪揖讓,構成了整個創作過程的浩浩蕩蕩。如果不出意外(技術是基礎;心境、心理修養是關鍵),我們帶著對效果美的追求而開始的這個繪畫過程,經過了無數次小單元的小過程之後,最終以實現氣韻生動的畫面整體效果而告結束。

無數個小過程中有筆與墨會、有乾濕濃淡、有輕重緩急;有潑、破、積、焦的墨法,有汲、滴、滲、追的水法。筆墨之道至明清已集大成,當代人更有理由在前所未有的大寬鬆環境下,把握自己的心境在點、線、塊、團的筆跡墨韻中,去消解「過程」中歇腳點的疑惑,為實現最終效果而獲得更加自由的主動權。

大海之光之海之晨

大海之光之祈航

學畫心得之「成功秘鑰」

余有自嘲詩一首:「是生願許丹青事,似接古人未了情;安得摶雲蘸墨海,我以我心繪蒼穹。」還有一首:「世有痴者志雕蟲,埋頭終日問拙工;自信生來稱鈍手,一筆一畫系真情。」這兩首小詩聊表我的所想和自知。一筆一畫真情流露,毛筆在宣紙上留下了一條條線,一點點墨,由心靈深處往外鼓漲生髮,經由手而達於筆,力貫筆鋒而力透紙背。

順勢一筆一畫,千筆萬畫,心緒所思,坦敘於紙上。石濤「一畫」之言,固有其「眾有之本」、「萬象之根」、「散朴立法」的「從無生有」的開天闢地的「洪規」之理和哲學理念,但也不乏書畫家在創作中一筆一畫的「後天經權」實踐的心靈體驗之意。其「操筆」「脫胎」「以一分萬」「以萬治一」「化一而成」等語,皆可看成是一筆一畫的實踐過程中所得到的實踐體會。

是的,一幅作品,無一不是始於一筆一畫,而終於一筆一畫。其間筆筆生髮的內心充實欣慰之感,是非作者本人難以體驗的。作畫過程,就是這一筆一畫的反覆重疊緩緩出之的過程,誰掌握了一筆一畫的具體方法規律,而又能理解「千筆萬畫」的統一、融會貫通之理,誰就掌握了繪畫過程的成功秘鑰。這當然指技法層面,大的成功還須有不計成敗的勇氣,當然更需生活為基礎和思想為指導。

任敬彬於濟南大學

星星知我心

黃河

花樣年華

與會古人 心騖自然

記我的老師任敬彬先生

任敬彬先生是我的大學老師。

記得剛入學時,系裡的領導帶著一位儒雅的青年人走進教室,向同學們介紹說:這是你們的班主任任老師。那年他剛從天津美院研究生班深造回校任教,主教我們的中國畫。

上學的時候我就喜歡中國畫,但那時候我對中國畫的了解基本上屬於一窮二白,一個喜歡的老師幾乎是我們學習最大的影響者。晚上或每逢周末,我就抱著自己的畫往老師家裡跑,老師家裡房子不大,幾十平米的房子一張大畫板佔據了很大的面積,剩下的就是堆積的書和畫,那時候我的印象中以後我畫室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飲水圖

老師的繪畫生涯應該說從少年時就開始了,十七八歲時,他的作品就參加了省里的國畫作品觀摩並選送全國。文革十年對他們那代人的影響是巨大的,78年恢復高考,從走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繪畫便自然而然的成了伴隨他們一生的事業和追求。紮實的基本功,獨特豐富的生活閱歷是他們那代人得天獨厚的資本,後來我們戲稱他們那代人是「老高手」,其中的欽佩是發自內心的。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任老師儒雅溫和,課上的認真,是大家公認的好老師。上學時我最大的愛好就是看老師畫畫,看老師慢慢理好紙筆,緩緩蘸墨,筆從容穩健地觸到紙上,線條從筆下緩緩流出,看著都是一種享受。老師畫畫用筆很慢,他講究的是筆力的入紙,是以拙勝巧,那時我們對國畫不甚懂,只是覺得老師的畫沒有半點時下的俗氣和習氣,後來來慢慢體悟,方漸漸能體會到其中的很多妙處。

有時候,老師一邊畫畫一邊看似漫不經心地和我們聊天,偶爾幾句妙語,能讓我們在開懷大笑中受益頗深。他善於啟發和誘導學生,在指點同學們的作品時,他總是以商議的口氣給我們提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說這個地方這樣畫是不是會更好一些,那個地方換個思路表現會不會有不同的感覺。

對藝術,老師一直保持著自己非常清醒獨特的理解,老師經常告訴我們的一句話是「厚積薄發」, 他說任何東西的學習都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要先厚積,積累到一定程度靈感會自然迸發。他是一個學者型的畫家,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就在各藝術領域廣泛涉獵,那時他的繪畫、書法、詩詞、篆刻都已取得了很深的造詣。

小品

書畫同源分道而合流,古今相向縱極而聚首。對傳統文化,他始終堅守著那份應有的尊重和敬畏。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要求畫者須有哲辨的智慧和思維能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無非一個「道」,而筆墨就是這個「道」體現在繪畫上的一個載體,大道至簡,真正的學問給人的感覺從來就是樸素的。

他的筆墨看似樸實無華,但法度從容、耐人尋味,因為他懂得堅守這個「道」。他深悟古人的傳統,但他不是食古不化的盲目追求古人的筆墨餘味,他是從美學的角度去體悟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他的繪畫深含著中國傳統哲學的智慧。另一方面,生活的滋養給了他繪畫無窮的靈感,他紮根於生活的沃土,以生活滋養自己的筆墨和藝術,宋代陳郁曰:「寫照非畫物比,蓋寫形不難,寫心惟難也」。

他不僅僅是「度物象而取其真」,更是「借筆墨以寫萬物而陶泳乎我」。 在長期的創作和實踐過程中,他辯證地整合和梳理了書與畫、中與西、傳統與當代、生活與創作等一系列的關係。他好像從來沒有刻意形成自己的所謂風格樣式,但他的作品筆筆見自己的性格真情。

凡畫者,往往是畫者胸懷心性的一種映射和表達,老師正是用自己的筆墨抒發著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

老師的人物畫有非常紮實的筆墨和造型功力。現代人物畫受西方造型藝術的影響,這是這代任何一個人物畫家都避不開的一個問題。拋開意識形態這個大的話題,看待中國畫的發展應該是一個辯證的眼光,當代任何一個畫家為中國畫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都是值得敬重的。

他說:真正的藝術到最高境界應該是殊途同歸,中西繪畫雖然有著不同的哲學背景,但就像一座山的兩個面,至最高處都有著同一樣的風景。他以書寫性的筆墨精準的刻畫人物的神態和內心世界,無論篇幅小品還是鴻篇巨製,他的人物畫都充滿了奇崛的高古之氣或浪漫濃郁的生活氣息。

高山之巔

兒時回憶

羊是老師很喜歡錶現的一個題材,這應該和老師早年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但他筆下的羊不再是簡單物化的生活形象,「少小也曾執牧鞭,振臂一揮令如山。千匹萬匹蕩蕩過,不踏半步農家田。」,童年的生活感受早已升華成惜天憐物的悲憫情懷。「羊為善良客,天賜高雅姿。造化賦靈性,世事應有知。」,老師筆下的羊雍容高貴,氣度非凡,已是人格化了的靈性象徵。他注重縝密構思與一揮而就的激情的結合,看他畫的羊,用筆穩健沉著,筆力雄健洒脫而又不帶絲毫縱橫氣,畫面充滿著清雅的文人氣息與樸實的赤子情懷。

黃河

黃河千年而下、泥沙俱雜,這條母親河以其獨有的文化性和象徵性,自古以來就是詩人畫家喜歡錶現吟詠的對象。黃河之水天上來,描寫黃河,不僅僅需要藝術功力,更需要一個畫家的胸懷和氣魄。當代很多優秀畫家表現黃河也都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白庚延、楊力舟、王迎春等畫家筆下的黃河都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她獨有的靈魂和風姿。

因為熟悉,所以也容易入俗,從這個角度說,任老師畫黃河並不是件討巧的事情,他是以敬畏的赤子之心去觸摸這條母親河的魂魄和她所孕育的千年文明,與眾不同的是,他筆下的黃河是雄渾而飄逸的,在含蓄中奔放,在深蘊中博大。他筆下的黃河是秦磚漢瓦的質樸,是長河落日的朦朧,是大漠孤煙的蒼茫空曠。面對這條母親河,他的畫筆更像是一種傾訴和擁抱。

老師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他堅持著一個藝術家本分,對藝術他一直抱著那份應有的敬畏與虔誠,這是特別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低調並不是一種姿態,而是對藝術和人生的一種感悟。在雲翻波涌的時代浪潮中,老師並沒有刻意保持某種所謂的狀態,而是以自己的步伐有條不紊的走著自己的道路。真正的藝術追求無所謂堅持,因為它已融入生命成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遠山的呼喚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師的筆墨更趨老辣凝練,而畫的意境上則更趨於散淡平和。「世有痴者志雕蟲,埋頭終日問拙工。自信生來稱鈍手,一筆一畫系真情。」,老師對自己經常評價的四個字是「自知之明」,這並非完全出於謙虛,其中也包含著老師的自信與智慧。

「是生願許丹青事,似接古人未了情,安得摶雲蘸墨海,我以我心繪蒼穹」。對一個畫家而言,博大的胸懷與格局是非常重要的。「古來聖賢皆寂寞」,藝術到最高境界恐怕也是一種寂寞之道,但我更希望老師是不寂寞的,他已敲開了通向藝術最高殿堂的那扇大門,在中國畫這個古老而博大的的藝術天地里,他與會古人,心騖自然,正如他所說:畫比天大,善遍十方;善遍十方無限遠,畫比天大有知音。他和他的繪畫每天都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文/許曉華

大匠之門

血灑征程

海風

上庠圖

夢回故鄉

三羊開泰

《天風閣畫刊》總第215期 圖文編輯 :小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風閣畫刊 的精彩文章:

TAG:天風閣畫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