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43期
今日練習
陳某某,女,36歲,1987年6月2日診。昨天下午始出現腹脹滿,輕微陣痛。全身起疙瘩塊,此伏彼起,搔癢無度,夜難成眠。口苦燥,飢時腹反脹甚。證見:面淡白,痛苦病容,胸、腹、雙臂、肘伸側、腿、臀等處布滿形狀大小不一、高出皮膚的風疹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喜熱飲。素健,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近日未進食蝦、蟹、魚等物。大便較硬,日一次,昨日至今未行,小便尚可。體溫37℃,血壓112/71mmHg。腹部觸診,心肺聽診均無異常。舌淡紅、苔薄膩微黃,脈沉弦細。
處方:____。
2劑。日1劑,水煎二次溫服。葯盡2劑,腹痛止,疹塊全消,大便通暢,知飢欲食。遂停葯。(陳楚豪醫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附子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高某某,女,48歲,1980年5月診。心悸、心胸不舒數月,經中西藥治療罔效。今見心悸、心胸憋悶,自汗出、動則甚,易疲乏,時寒時熱,顏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脈沉細而弦,肢微冷。治以溫陽補氣為法。
辨證:脾臟氣血凝滯,木郁土中所致。治法:調脾家陰陽,疏通氣血,並於土中伐木。
處方:附片20克(先煮),黃芪30克,党參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白芍10克,桂枝6克,丹參20克,牡蠣20克,水煎服。
2劑後癥狀大減,6劑心胸舒暢,汗出止,寒熱除。宗前方為丸鞏固療效。三月後訪,諸證已愈。
按語
陽氣虛弱,心下空虛,內動而悸。對少陰虛寒,心陽不振,血脈無主,神無所依而心悸者,可用附子湯溫陽補氣以主心神。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緩之,茯苓、人蔘、白朮之甘以補陽;酸以收之,芍藥之酸以扶陰。所以然者,偏陰偏陽則為病。火欲實,水當平之,不欲偏勝也。
《金鏡內台方議》:以附子為君,溫經散寒;茯苓為臣,而泄水寒之氣;以白朮、芍藥為佐,而益燥其中;以人蔘為使,而補其陽,以益其元氣而散其陰邪也。
《醫方考》:傷寒以陽為主,上皆陰盛,幾無陽矣。辛甘皆陽也,故用附、術、參、苓以養陽;辛溫之葯過多,則恐有偏陽之弊,故又用芍藥以扶陰。經曰:火欲實,水當平之。此用芍藥之意也。
《傷寒論講義》:本方重用附子,溫經驅寒鎮痛,與人蔘相伍,溫補以壯元陽,與白朮、茯苓相伍,健脾以除寒濕,佐芍藥和營血而通血痹,可加強溫經止痛的效果。
——END——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