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作者:薦媽,一個只說正事的逗逼,傳說中的人薦人愛,有一雙鐳射眼。



哈嘍,AV8D,又是我薦媽~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我繼承了復旦碩士老媽的語言能力,

三個半月我開口說話,

一歲熟練表達意願,

旅途中還會主動和美國的遊客用英語聊美杜莎和居里……」

「擁有清華博士老爸強大的數學基因,

中班時就能進行百以內的混合運算,

也知道小數、分數和負數……」

「托班的時候就學會了時間管理,

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

和爸爸一起聽微積分學會了函數和極限,

平時喜歡的遊戲是編程,會用Swift語言編寫代碼……」

以上是,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的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

這群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神童太厲害,前方需小心,果真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神童」到底牛不牛?全看家長臉皮厚不厚。

「『牛娃簡歷』是否有誇大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難看出:『牛娃』的背後是一群焦慮的父母,一群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搶跑」的家長

網上流傳一份「普娃」「牛娃」「超級牛娃」的「能力表格」:

普娃「識字量700,背誦100字的故事,會20以內加減法,英語能簡單的閱讀」。

「超級牛娃」則需要「識字量1500,背誦300字故事,拼音熟練,會乘除法,用英語熟練交流」。

自認「佛系家長」的薦媽自測了一下,咱家兩寶連普娃的一般水平都達不到,我絕對是養了兩個「假」孩子。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很多家長喜歡用超前教育讓孩子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同齡孩子更聰明』的狀態

但已有科學家通過實驗論證:早期教育的「領跑」優勢並不會一直保持下去。

這些兒童上小學四年級後,就會逐漸喪失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很多知識在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時再學本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刻意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死板的機械記憶上,從而錯失了個性發展和品質培養的機會。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書中曾經強調: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讓孩子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玩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對考試不一定有用,但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定有用。

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父親曾說過一句話:「兒幸晚成,無害也」。

然而,沒有多少父母,內心強大到有勇氣讓孩子慢慢成長

讓孩子能按部就班成長的背後,是父母拼盡全力的努力。

演員鄧超曾在一次記者發布會上說:「我現在不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就是運動,讓他徹底地享受童年。輸在起跑線就輸在起跑線,我不要他有那些學習的壓力。」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有網友評論:只有鄧超才有底氣這麼說,即使他孩子全校倒數第一,也沒關係,因為優秀的父母已經幫孩子負重前行到羅馬了。

在當今這個急功近利的世界裡,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里不緊不慢、不慌不忙、不驕不躁、按部就班地成長,居然成了父母最大的成功

正如薦媽最近看的一部印度電影所示: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起跑線》印度版——擇校記

電影的名字叫做Hindi Medium,有兩個版本的譯名:《起跑線》、《可憐天下父母心》。

講述一對印度父母為女兒擇校的折騰經歷,教育話題觸發共通情感。

1、選學校

印度由於人口眾多,貧富差距大,普通老百姓要跨入上一個階級,唯有靠讀書學習這一條路(其實在中國也是,平民子弟唯有靠努力和多讀書來改變命運)。

而英語在印度則代表了不同的階級,所以如果能進入私立學校,那就會學習英語,要是進入公立,則什麼也學不到。

2、拼父母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為了女兒皮婭的學校,孩子爸媽正式開始戰鬥。

入學面試考的不僅是孩子,更考父母的談吐、學識、財富、社會地位。

第一次,不擅長英語的爸爸,答題時頻頻出錯。不懂時尚的媽媽則在衣著搭配上,被詬病充滿的鄉土氣息。

第二次他們把最昂貴的衣服首飾名牌包包都穿戴在身上,又被吐槽用力過猛。

3、英語是一種階級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而是【階級】。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但在薦媽看來,英語除了是一門語言,更多是一把【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4、搬家進貧民區

在扮演「假富人」屢次失敗後,他們聽從了無良機構的建議:佔用貧民學生的入學資格(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

為了應對學校的來訪,他們只好暫時搬入貧民區,偽造成家庭貧困的樣子。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但在這裡,他們遇見了一無所有,但滿腔熱情的一群人。

5、難以打破的階級固化

最終真窮人幫著假窮人得到了這25%的配額:拉吉這樣的假窮人,成功搶了真窮人希亞姆孩子的學習名額。

最後,他們發現原來所謂的25%給貧窮孩子的配額全是假象,學校的入學就是一場赤裸裸的生意。

最終,父母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不是生意也不是競爭,把女兒轉入了當地的公立學校,讓孩子學會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起跑線》是抨擊中國教育制度的電影,與其說抨擊,不如說這部電影是給中國父母的成長啟示錄。

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卻始終沒有改變的勇氣。

如果有一天,教育不再是進入某個群體的門票,而是追逐夢想的船槳,每個普通人都能擁有,人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教育的意義。

都說,好的電影是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改變一個社會的。至少,可以改變一個人。

起跑線很短,一輩子很長,別讓你的迷茫、焦慮,捆綁了孩子的成長。

獻給還在焦慮的中國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