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我們從來都不缺乏互聯網基因
雲經常被認為互聯網玩家的樂土,國外的亞馬遜AWS和Google雲一騎絕塵,國內的阿里雲和騰訊雲同樣名聲大噪,相比而言,傳統IT廠商往往被質疑做不大雲市場。這種觀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像華為這樣在諸多技術領域都取得領先位置的ICT巨頭,也免不了受到這樣的質疑,而最近一次疑問,就來自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現場媒體接連拋出兩個問題「和互聯網公司相比,華為雲的差異化和競爭性優勢到底在哪裡?」——「缺乏互聯網基因是不是華為做雲的短板?」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顯然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因為在他看來,華為根本就不缺乏互聯網基因:「華為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 「互聯網應用」公司。一方面,華為消費者雲服務業務在中國體量龐大,用戶3億,圖片下載量每天逾8000萬張,華為電商業務也不賴,每一款新手機的搶購在1秒鐘之內過億;另一方面,華為本身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企業,全球170多個國家發展業務,全球18萬多名員工,每天電話會議超過5萬次,業務覆蓋廣。
更重要的是,在鄭葉來眼中,只是具備互聯網基因是不夠的。到了Cloud 2.0時代,傳統企業的雲化才是整個市場的一塊硬骨頭,也是企業上雲的凍土層,更是雲業務未來的發展機遇所在。
同時,隨著AR、VR和直播等新互聯網業務,企業基於挖掘數據紅利,自建電商渠道等需求,也加速了互聯網業務雲基礎設施進入2.0時代。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
如何成為一朵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雲?
Cloud2.0近兩年被公認為雲的新競爭階段,各雲服務商都提出了自己的定義。華為輪值CEO胡厚崑曾公開表示「Cloud2.0時代企業是雲化的主角,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積極探索如何利用雲來進行數字化轉型」;鄭葉來認為「Cloud1.0時代是基於資源型的服務,Cloud2.0時代是基於能力型服務」;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則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提出「Cloud2.0時代是以數據為驅動、以機器智能為驅動的時代」;百度總裁張亞勤指出「人工智慧演算法、萬物互聯、超強計算推動雲計算髮生質變,進入以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融合為標誌的Cloud2.0時代」。
圖: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解讀Cloud1.0和Cloud2.0
儘管沒有權威的組織或機構對Cloud2.0給出明確的定義,各家的理解與詮釋也不同,但可以明確的是,雲計算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將進一步深入各行各業,持續引發技術與商業變革。
此情此景之下,華為拋出自己的最新slogan:「華為雲,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連續登陸北京、深圳、上海等各大一線城市的機場廣告牌。
其實鄭葉來本人認為華為雲的廣告攻勢做的還不夠多,儘管他本人連要做不做機場廣告都很猶豫。不過這句簡單的口號,和華為雲的價值觀一脈相承卻不需要被懷疑。
華為有技術,似乎更不需要被懷疑,無論在運營商市場,還是現在的企業級雲市場。
在過去一年中,華為雲發布了多項新方案:業界首家推出專屬雲DeC解決方案,為雲上企業客戶提供算力專屬、數據專屬和專屬服務;發布雲容器實例服務CCI,全球首推基於Kubernetes的無伺服器容器;發布微服務引擎CSE,國內首家將Service Mesh技術完美落地;全球首家推出編排和執行多個函數構建應用函數工作流服務FunctionGraph等等;此外,華為雲還推出了如EI(企業智能)、FusionBridge等獨具特色的雲上服務。
我們做區塊鏈,但我們不追風口
技術上有積澱,自然有底氣講 「有未來」。
如果說過去一段時間到未來一段時間企業級最熱的風口,那就非區塊鏈領域莫屬。而華為雲的諸多新服務當中,其中就有一項是區塊鏈服務,但鄭葉來表明態度,「區塊鏈僅僅是一個技術。華為把幣圈和鏈圈分開,幣圈華為不做,風向我們搞不明白,風口更不會追。」也就是說,華為雲做區塊鏈不是追隨潮流,布局很早就開始了,這個說法有跡可循。
· 今年2月,華為雲首次對外發布了區塊鏈服務BCS(Blockchain Service),面向企業及開發者提供公有雲區塊鏈服務,在一個月之後的3月30日,BCS正式對外公測。同時,車車科技發布了基於華為雲區塊鏈服務的互聯網互助社群應用——「阿保互助」。
· 3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最新專利申請公告透露,華為公司申請一項專利發明,其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支持P2P內容分發網路的驗證功能。
· 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期間,鄭葉來在雲專場發布《華為區塊鏈白皮書》。該白皮書系統的介紹了區塊鏈的興起、核心技術及原理機制、國內外產業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場景,總結了華為歷年來在區塊鏈上的研究成果,對華為雲區塊鏈服務BCS進行了詳細介紹,讓這個即將改變世界的技術真正走進世界。
更早一段時間,華為在區塊鏈技術領域默默進行了近一年的幕後工作。2016年,華為開始參與Linux基金會下的知名的「Hyperledger(超級賬本)」項目。Hyperledger(超級賬本)是由Linux基金會在2015年成立,願景是藉助項目成員和開源社區的協作,制定並建立一個開放、跨產業、跨國界的區塊鏈技術開源標準。華為在其中的兩個熱度最高的子項目Fabric和STL中持續進行技術和代碼的貢獻,同時被社區授予了Maintainer職位,這也是兩個項目中唯一來自亞洲的Maintainer。
在Hyperledger的Fabric項目中,華為對Chaincode升級等多項功能特性進行了開發和修改,獲得社區一致認可並予以採納。Hyperledger成立中國區技術工作組,華為獲得了工作組主席職位,並幫助促進全球Hyperledger社區與中國本地技術團隊之間的合作,為區塊鏈開源社區在中國的發展和技術推廣做出積極貢獻。
既然華為布局區塊鏈不是跟風,那麼背後的考量又是什麼?鄭葉來的回答很簡明,華為關注區塊鏈是因為它對客戶的未來業務有價值。「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這也是華為雲值得信賴的基礎所在。「區塊鏈能解決低頻的、去中心的、可信的交易問題,一定有它的應用場景。」鄭葉來說。
儘管行業企業都在摸索區塊鏈技術,然而,企業在雲環境下部署區塊鏈並非易事,需要開發者對於區塊鏈技術有深度認知,並且部署費工耗時。據鄭葉來介紹,華為雲BCS因為基於的是華為雲的雲原生技術(如容器等)搭建,可最快5分鐘完成區塊鏈部署,同時提供了多種安全、高效共識演算法,性能高達2000TPS- 10KTPS。基於華為雲全棧安全能力,BCS服務通過分層加密、國密支持、同態加密和零知識證明等安全技術,全面保護區塊鏈系統的賬戶、節點、賬本和數據,確保用戶和交易信息安全。
目前,該服務目前主要專註4大類9小類應用場景,包括數據資產、IOT、運營商和金融領域等,如:身份認證、數據存證/交易,新能源、公益捐贈、普惠金融等。據鄭葉來透露,目前已有100多個用戶使用華為雲BCS服務。
「以服務的形式把能力開放出來,對華為來講是非常合適的方式。」鄭葉來說,而BCS的發布,意味著區塊鏈可以成為一個普惠性的技術。讓更多的傳統行業和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快人一步應用區塊鏈技術,從而在競爭中爭奪話語權。
華為全球化?這朵雲早已經在海外
出海,是現在國內互聯網公司的一個重要議題。在這方面,華為雲則顯得格外淡定,因為華為的雲服務早已經在海外。
「大家知道,在華為公司沒有海外開服概念,無論哪個業務,一開始就是考慮全球化的布局。」鄭葉來表示。比如,華為與法國電信、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合作,在拉美和歐洲、亞太等地提供服務。到現在為止,華為已經可以提供一個面向全球的雲基礎設施服務。
甚至,鄭葉來去北京的次數遠遠沒有去歐洲的多,對他來說,去北京和歐洲,只是兩個小時和二十四個小時的問題。因此,華為一般不宣講全球化的概念,因為這是華為最基本的功能、最基本的要求。
除了國際化,在和記者的交流中,鄭葉來梳理了華為做雲的邏輯和優勢。
第一,華為深耕ICT基礎設施三十年,從晶元到硬體投資,以雲服務方式開放出來,這是重要的通道。「原來賣產品,現在可以賣服務。」
第二,無論是華為面向運營商的業務、還是面向運營商以外的企業業務,和面向消費者業務都承載在華為雲上。華為多年以來一直根植於To B市場,這對很多新興互聯網雲服務商來說反而相對陌生。
「(做雲)我只關心上了華為雲的客戶滿不滿意,只要心朝著客戶,眼睛盯著客戶,所有動作做到位,結果一定是好的。」,「雲業務是華為的一個底座」,鄭葉來如是說。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