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台正在限制你的想像力

平台正在限制你的想像力

# 起

上周末阿里設計(Alibaba design)舉辦了『UCAN·YUAN設計大會』,我趕上他們第二波放票,搶到了一張。

去之前沒報很多期望,也不知道他們會講什麼,僅有的期待是對「深澤直人」的。在此之前看過許多這位大設計師的報道,也買了他的作品集,對他提出的『無意識設計』表示驚訝而敬佩。

但是2天下來,我的想法變化還是很大的。

一:阿里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互聯網企業,阿里的設計師們在平日接觸的場景之多、認知之超前、格局之高是中小企業無法企及的。(市值限制公司的想像力)

二:我們以為遙不可及的,其實正在發生。

三:場景多有不同,但設計理念經常是想通的。

...

# 敘

分享的內容涵蓋:IOT、新零售、雲平台、人工智慧、人機交互等方面。

應用層、理論層、意識層皆在其中。

我印象比較深的主要是四個方面:AI、新零售、設計環境、自律;

AI-鹿班

說說我自己對『鹿班』的認知:去年雙11的時候,因為知道『鹿班』的存在,我一直在關注天貓Banner的變化,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一種設計上的分裂感,因為知道淘寶做千人千面要求商家上過大量的白底圖甚至透明底圖,所以當時就覺得『鹿班』的水平僅僅是給模板換換商品圖而已。

時間過去近半年,『鹿班』的設計水平確實有很大的提升,有些圖已經很難分別到底是『鹿班』做的還是設計師做的。

所以我們應該焦慮嗎?

需要,也不需要。首先,一些低成本的純技能應用的產出被淘汰,但是這也解放了一些設計師,這樣可以將重心更多的轉向創意和創造。

AI發展到今天,應用上已經越來越豐富。智能音響:小米音響、天貓音響;智能客服等等。但是目前的AI大多數都是以大量的數據訓練出來的產物,所以我們每次跟小愛同學溝通都會絕對他們很生硬,不僅僅是語調上的,更多的是回復上的。久而久之,你還是能摸清楚他的套路了。(這裡要批評下Siri,整一個人工智障。)

所以,AI短時間內還缺少一個重要的東西:情緒。

舉個例子:我們常說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一種對哈姆雷特的描述都包含3個關鍵詞,那麼AI可能湊出:1000X1000X1000=10億個哈姆雷特。單獨的某個人想幾年才能想到這個量級,但是,他也可能在下一秒想到第10億零1個哈姆雷特。

而這,就是目前設計師想比於人工智慧的價值,所以設計師們平時不要總讓自己沉浸在重複性的工作中,每一次設計都想辦法創新一點,這,會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

AI-天貓精靈、視頻

阿里對AI的應用,除了軟體層的,還有硬體層,比如最近賣的火爆的天貓精靈。網上有很多視頻,大家可以隨意了解下,這個不在我的知識範疇我就不瞎說了。

現場有透露下半年,阿里會上兩款新的智能硬體,可以期待一下。

這裡點出了視頻,傳統的電商類目商品介紹一般都是圖文介紹,阿里利用AI已經可以將商品介紹轉換為視頻的方式進行商品介紹。效果有點類似相片幻燈片,但是依賴物不一樣,阿里的AI商品視頻是對商品介紹的長圖進行分析,然後按一定的規律展示。如果如現場展示的效果一樣,這會成為一個大殺器。

其實我之前有在考慮為什麼要做視頻,想了幾天想到一點道理:平時我們在看商品介紹的時候,得自己進行很多操作:點擊、持續滑動、視覺跟隨;而轉成視頻之後,你只要到達視頻播放的位置,所有內容就會自動展示在用戶面前,而且動的東西更容易引起關注。對於用戶而言,用了更少的投入,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從而提升轉化率。

新零售

新零售的概念是馬雲先生提出來的,而最近一段時間最受關注的新零售企業就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已改名盒馬)。現場講了大量阿里在新零售中的嘗試和應用,以及成果。由於我對新零售的認知很膚淺,我暫時不解釋商業上的東西。

IOT結合數據應用,阿里已經實現了用戶畫像的多元化,多元到什麼程度請將簡歷投向阿里,自己去了解。毫不誇張的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可能知道你明天要買什麼。

不說應用層的事,新零售和設計有什麼關係?

新零售沒離開一件事:對數據的應用。而如何組合、展示這些數據就成了設計師的事情。你拿到一個人一大堆數據,那麼各類數據該如何呈現?

關於店內的:新老用戶在店內逛的時候產生的路線圖,商品關注熱度圖等;

關於店外的:用戶來源數據、用戶居住點數據等等;

這裡點下之前的總結:

一:阿里的設計師們在平日接觸的場景之多、認知之超前、格局之高是中小企業無法企及的。

二:我們以為遙不可及的,其實正在發生。

設計環境

因為一開始就是奔著深澤直人來的,所以對他分享的內容什麼關注,但是我的表述可能無法完整的表述他演講的內容。

深澤直人是我稍微知道的幾個日本設計師之一,其他包括原研哉、佐藤可士和等。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產品設計師,家用電器和日用雜物設計品牌「±0」的創始人。他曾為多家知名公司諸如蘋果、愛普生進行過品牌設計,其作品在歐洲和美國贏得過幾十餘設計大獎。

深澤直人曾為多家知名公司進行過產品設計,如蘋果、愛普生、日立、無印良品、NEC、耐克、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夏普、steelcase、東芝等等。其設計在歐洲和美國曾獲得五十多項大獎,其中包括美國IDEA金獎、德國IF金獎、「紅點」設計獎、英國D&AD金獎、日本優秀設計獎。

對他有認知的應該都知道他的『無意識設計』的概念,關於這部分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作品集『深澤直人』這本書。

他在現場講到一個我認知的新的概念『設計環境』,簡單一句話概括:設計時,不應該僅僅是去設計作品的輪廓,而是去設計環境中缺少的那一部分輪廓,讓作品和環境融為一體,讓用戶感覺,它就應該以這樣的形式存在於這個環境。

如果不去考慮環境,而僅僅考慮作品本身,那麼會是怎樣?

如下圖:環境中少了一把椅子,如果你不考慮環境的因素,而僅僅考慮作品的功能,當作品置入環境中時,就會顯得不融洽。

這就好比在皇宮裡出現了一台筆記本電腦,不是電腦不好,而是電腦作為現代產物不適應這個故宮這樣的環境。

雖然講的是工業產品的概念,但是我覺得這個概念是可以引用到我們做一些UI、視覺產品設計中的,不過我一下子還沒找到很好的佐證。

自律

這一節是Frog中華區總經理,溫伯華先生演講的(恩,一個可以靠顏值吃飯的男人。),本節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節,因為他印證了一些我最近想到的觀點。

日常我自己做產品設計時,總會考慮如何讓用戶更好的使用產品,用的更爽,用起來更簡單。

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刻意給用戶留下一些限制。溫伯華舉了一個例子:微信的鏈接,必須載入完之後,才能進行分享,而不是進入鏈接的時候就可以分享。

其實微信內很多這樣的限制:朋友圈點贊和評論是收起來的,朋友圈只能分享10秒鐘的視頻,群組上限為500人等。我雖然不懂張小龍的設計哲學,但我相信,這些有意而為之的設計,也促成了今天的微信。

說到這我舉個自己的例子:我一直在用一款叫『Eagle』的素材收集工具,他可以方便快速的從各個渠道採集圖片資源進行保存。但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很勤快的進行分類,但是最後找素材的時候十分麻煩。於是我給自己做了一次清空,清空了所有的素材,然後從創建文件夾開始:首先我明確了自己的收集目標,我要收集哪一些素材,然後為每一類創建一個文件夾,然後才開始我的素材收集。之後每一次收集,我都會儘快對未分類的素材進行分類。

現在,雖然我有幾千張素材,但是我需要的時候,我能快速知道我需要的內容。而這,是我在原本的產品之上,自行添加的一種自律。

我最近在設計一個書單的應用,一開始的設計,默認用戶沒掃到一本書,我就會讓它自動加入到全部當中,然後讓用戶再去分類。在後續的開發中,我又砍掉了這個功能,甚至把全部這個欄目一併砍掉了。當用戶每每需要加入一本書時,都需要明確它屬於那一個書單。這樣的歸類雖然增加產品使用難度,但是後續查閱起來,卻會提高很多效率。

在我預想的場景中,找書的動作會大於藏書的動作。

三:場景多有不同,但設計理念經常是想通的。

# 終

這一次UCAN大會是超出我預期的,雖然很多東西對目前的我來說一點作用都沒有,比如AI的應用,但是這不妨礙我感嘆阿里設計的格局。

如果有條件,希望大家都能去大廠工作,因為那裡有很多公司沒有的場景,沒有的資源,而這些東西恰恰正在限制我們的想像力。

你只有站在時代的浪尖,才能追隨時代的變化,而現在的我,只能跟著阿里們變化,後知後覺。

產品設計相關內容,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生知道 的精彩文章:

TAG:小生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