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時期是怎麼廢除裹腳的?這種風氣為何現在還有?歷史真相馬上為你解析!

清末時期是怎麼廢除裹腳的?這種風氣為何現在還有?歷史真相馬上為你解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女子有著裹腳的傳統,這種陋習隨著清朝的滅亡才漸漸消失。至於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人認為開始於夏商時期,也有人說是從唐朝開始的,關於裹腳的起源時間始終是眾說紛紜。漢朝時期的趙飛燕,史書中記載可以在人的手掌中翩翩起舞,這固然是誇大之詞,但也可以從中知道飛燕皇后的腳是比較玲瓏的,要不然怎麼踽步而行呢?那麼,愛小腳的風氣從漢朝開始,往後的朝代不僅沒有廢除,反而變本加厲!我們要問,直到清朝末年,裹腳的傳統是怎麼被廢除的呢?

滿清入關後,康熙帝和之前的順治皇帝都頒布過禁止纏足的命令。清史稿中記載:「有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但是這條政令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民間漢人還是屢禁不止。因為,漢人男子的頭髮已經被割去了,難道還要女子屈從於滿人嗎?因為民間漢女的裹足愈演愈烈,所以後來就連一些滿人婦女也開始纏足了。她們的纏足方法不同於「三寸金蓮」,而是把腳纏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條兒』,這是裹足的另一層面的發展。

裹腳的女子,行動極為緩慢,而且幹不了重活。但是比起大腳來,他們的身段在古人看來,卻更加婀娜多姿。清朝有個叫方絢的,甚至給女子的裹腳做了分類,比如「分香蓮」是兩條腿往外拐的小腳;「同心蓮」,是兩條腿往裡拐的小腳。民國大師辜鴻銘更是奇葩,一生偏愛裹腳。他喜歡一邊寫文章一邊聞著小妾的三寸金蓮,若腳沒問道反而寫不出好文章。古人甚至評價三寸金蓮其實是色香味俱全的神物,這種變態的審美,給了古代女子巨大的摧殘!

清朝末年,西學東進,維新風氣漸起,各地都興起了天足運動,鼓勵女子不用裹腳,以天足為美。但是當時不裹腳的女子是很難嫁出去的。為此,梁啟超與汪康年等人發起組織了不纏足會。梁啟超說:「苟不如此,即難以擇婚,故特創此會,使會中同志,可以互通婚淵,無所顧慮。」這個會為不裹腳的女子招到了出嫁的人選,並且會中的女子一律不得裹腳。但是,這天足會畢竟是小打小鬧,還沒形成大的風氣。直到清朝滅亡後,在孫中山大總統的的宣揚下,以及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進一步深入民心,裹腳的習俗才漸漸消失了!

小編認為,裹腳雖然消失了,但是文化陋習仍然存在。比如現在的高跟鞋,不也是有幾分小腳的影子嗎?高跟鞋此物,雖然精美,但是對女子腳的傷害很大。現代女子還是少穿的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韓信遇見了諸葛亮 的精彩文章: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為何不準備刀斧手?原來只是因為一個字!
劉禪和諸葛亮的真正關係到底如何?事情真相往往令人大跌眼鏡!

TAG:當韓信遇見了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