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從「懲惡揚善」變成「隱惡揚善」

如何從「懲惡揚善」變成「隱惡揚善」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小故事

老和尚晚飯後在寺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和尚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貓腰蹲在地上。少頃,果然有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著老和尚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小和尚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驚慌失措,瞠目結舌。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和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裳吧。」

在師父和煦的溫情和寬恕中,小和尚沒有被批評和懲罰,但卻深受教化。

印順大和尚開示

見人有惡,勿批評,要規勸。傷害一個人很簡單,板子打下去他就傷了,但要幫助一個人改過則很不容易,真要煞費苦心。

當一個人受到批評、責備時,其實狀態是很不穩定的。即使你的批評和指責是出於善意,但對方因為自尊受到傷害,就算明知自己錯了,也要辯護,拒不認錯,甚至故意跟你唱反調。所以,批評和責備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同事討厭你,朋友疏遠你,親人迴避你。

德國軍隊中,有一條特別軍規:無論任何時候,遇到不滿的事情,絕對不準當場發作,一定要忍過一晚上,待心情平靜之後,再向上級提出討論。

有時,批評就如危險的火苗,足可引爆人們心中的虛榮與自尊,以至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毀人只要一句話,教化一個人卻需要百千句善言,面對他人的過責,我們需要做的,是規勸或守默,所以,請口下留情。

面對過責,良言規勸大家都懂,但為什麼要「守默」呢?《論語》曰,君子「信而後諫」,相信以後才勸諫,彼此未產生信任時你就忙著勸諫他人,「則以為謗己也」,別人會誤會你是要毀謗他。

縱使勸,也不能一次性把十大罪狀都列出來,要循序漸進。最好是先肯定別人的付出,「先美其長」,他心情好了,則善言易入,你勸他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世界是心的鏡子。「心窮」的人,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堅信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但其實,世間看問題的角度有萬千種,你只是其中一種。

最後,摘一段唐代石頭希遷禪師的《參同契》贈予大家:

當明中有暗,勿以明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暗相睹。

明暗各相對,譬如前後步。

萬物自有功,當言用及處。

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漫畫《十善業道》:厲害了,我的因果守恆法則!
六祖惠能大師如何完成人生的逆襲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