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梅雪風專欄: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的婚姻為什麼崩潰?

梅雪風專欄: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的婚姻為什麼崩潰?

文 | 梅雪風

中產階級的麻煩之處在於,他們已然脫離了溫飽的狀態,卻又還未達到所謂的財務自由。他們有著比平民更為多元也更為微妙的精神需求,卻又沒有能力去釐清這種需求到底是什麼。

他們既生出一種優越感,卻又覺得自己的優越並未得到大家的充分認可。大多數人,會安於自己的這種虛弱與虛榮,矛盾與統一的混沌之中,但《革命之路》中凱特·溫斯萊特卻覺得生活變得不可忍受了。

《革命之路》(2008)

她之所以這麼難以忍受,在於她毫無存在感。作為一個學表演的,卻只能在業餘劇團跟一幫業餘演員搭幫演點爛戲。曾經認為是同道的丈夫,現在是個無趣的小職員。生了兩個孩子,日子似乎只能是柴米油鹽。

片中有一組鏡頭,開始是她和丈夫迪卡普里奧看到他們新居的時候,她在車上興奮的眼神。而下一個鏡頭是多年後,她拖著垃圾桶看著曾經讓她興奮現在卻覺得乏味的房子,滿臉疲憊。

這個鏡頭似乎道出了溫斯萊特的真正問題。並不是這種生活讓她難以忍受,而是這種生活的一成不變讓她崩潰。

她的藝術家天性,在美國五十年代美國夢的黃金年代裡,顯得那樣特立獨行,且異想天開。 病急亂投醫的她,想到的是移民巴黎,這個丈夫曾經說最喜歡的城市,似乎是個永恆的文藝之城,對於那些耽於精神的人,散發著致命的魅力。

當她把這一幻想付諸實施的時候,她似乎重新蘇醒,她和他丈夫的關係也好轉了,他們再次熱烈地親吻和做愛。

而丈夫迪卡普里奧,也重新有了活力,他在辦公室變得隨意而輕鬆,去巴黎的幻想,再一次讓他們有了有別於他人的幻象。他開玩笑地寫了一個應付上級的方案,但荒誕的是,這一方案得到了老闆的極大讚賞,他在公司從懷才不遇變得炙手可熱。

這一現實境遇的變化,卻讓他的移民巴黎計劃變得岌岌可危。

這就像那個笑話一樣: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畝地,你可以捐給國家嗎?

農民:可以!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萬,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不願意。

記者:為什麼?

農民: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在他還沒得到老闆重用之前,放棄這份工作去巴黎,對他而言是為了自由,為了找到自己的價值,因為他什麼都沒有,而當老闆向他伸出橄欖枝之後,他也就有了那頭牛。

真正的兩難才開始了。巴黎是夢想中的、但完全未知的生活,而現實則是可觸摸的真實的躍升之路。

迪卡普里奧其實非常容易地下定了決心,因為所謂夢想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當然並不是說留在既定生活里沒有代價,我們被社會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付出代價的過程,只是這個時間太過漫長,我們已經麻木,甚至對這種代價產生了依賴,它讓我們痛苦,卻讓我們安全。

迪卡普里奧決定留在這一潭看起來前程似錦的一壇死水裡。

當然,這也許是我們高看了迪卡普里奧,其實所謂巴黎,只不過是他內心的一個純粹的逃避巢穴,因為這種胡思亂想最容易滿足他超凡脫俗的虛榮,卻又完全沒有成本,他也沒準備真正地付出成本去實現它。

但對他的妻子溫斯萊特而言,則遠非如此。迪卡普里奧可以把自己不去巴黎的懦弱,包裝成為了讓妻兒過上好生活的負責任,那溫斯萊特則毫無退路,因為她的一生在她看來都是退縮。

她因為孩子而不得不結婚,因為孩子而不得不定居,因為已然這樣而不得不這樣,她完全沒有迪卡普里奧那種為家庭付出的榮耀感。

但她去巴黎的選擇細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她沒有去想實現她的理想,而是要幫助她丈夫去尋找他的理想。也就是說,她把他丈夫當成了她的理想。

這也是她的最大悲劇之處,她早已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她卻不自知。她把別人的奮鬥當成自己的奮鬥。她把這種對於不凡生活的渴望,當成不凡本身。所以當怒不可遏的丈夫說出真相,說她不過是個愛慕虛榮的膚淺女人時,她徹底崩潰了。

她之所以最後和丈夫和解,同時又冒著生命危險自己流產,是因為這是她最後的也是唯一次真實的抗爭,她和解是她承認了自己的虛弱,而她流產是她想捍衛自己的選擇權力,證明自己真的親身抗爭過。

在電影中,能看透這個關竅的,是房產中介太太家的那個高智商瘋兒子。他看到了丈夫迪卡普里奧的虛偽,看到了迪卡普里奧將軟弱說成奉獻的狡詐,也看到溫斯萊特將責任完全推給丈夫的殘忍。

這是這部電影中唯一的明白人,所以他每句話都不討好,每句話都是冒犯,他的父母為之感到羞恥,而迪卡普里奧夫婦則視之為仇寇。他似乎只能瘋掉,才能抵抗這種高清晰度的真實。

相對來說,溫斯萊特則比較幸運,雖然這麼說比較殘忍,她將她的生命終結在了自我流產這一激情時刻,但她在這一刻應該是自我評價最高的的一刻,這是這個渴望燃燒的女人真正的釋放,在最後的時光里她體會到了選擇的冰冷與痛苦的灼熱。

導演山姆·門德斯極其擅於描摹中產階級的空虛與絕望,他最為知名的是《美國麗人》,同樣是個絕望的故事,只不過《美國麗人》講的是一個男性的絕望,而《革命之路》講的是女性的崩潰。

《美國麗人》(1999)

它們都直指中產階級價值觀的命門。對穩定的追求成了一種死板,一種暴政,對穩定價值的信仰,讓大家對真正的問題拚死隱瞞,最終導致虛偽,而美國夢裡面的物質化和功利化傾向,則讓人性豐潤的質地逐漸被抽空,就像機器缺少潤滑油,最終在某一刻生鏽停擺。

這種內在的對天性的壓抑,最終在這部電影所描述時代的十多年後迎來了一次大爆發,無數人年輕人在吸毒、做愛與遊盪中,揮霍著幾十年的社會整體壓抑,他們用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來反抗那種看似溫情脈脈中巨大的冷漠與虛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姜文和馮小剛的這部劇,影響了我們對美國的看法
是枝裕和首度登上國內大銀幕,竟是一部比羅生門還複雜的懸疑片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