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四個信號,說明血粘稠了,一定要警惕!
血液粘稠也被稱為血稠。在醫學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影響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細胞性因素,如血細胞數量多少、大小、形態,紅細胞變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漿性因素,如血漿蛋白(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纖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長度、直徑和內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緒、生活模式、吸煙、飲酒等。以上因素如發生障礙或出現異常,就可發生血液粘稠。若是血液變得粘稠,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如此一來,就不僅僅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運送的問題了,連周邊的細胞都會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鈣等,由此血液會變得越發難以通過。放置不管的話,輕則可能引起頭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腫,長斑,長皺紋,月經不調,痛經,脫髮,失眠,體寒等問題;還可能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身體出現這四個信號,說明血粘稠了,一定要警惕!
1.陣發性視力模糊。血液變粘稠了,流速減慢,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或者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看東西一陣陣模糊。
2.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一般要待吃過早餐後,頭腦才逐漸變得清醒。
3.蹲著幹活氣喘。下蹲時回到心、腦的血液減少,肺、腦等器官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故有氣喘。
4.午餐後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相反,晚餐後精神狀態特別好。
建議小夥伴們平時多喝水,水堪稱為速效稀釋劑。一夜酣睡後的失水、消化食物時消耗的水,都是血液變粘稠的因素。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但飲水要講科學,首先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晚間就寢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選擇稀釋效果好的水:鹽水可促進細胞脫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腸血管收縮,有礙水吸收進入血液,不宜飲;純凈水太「純」,其低滲狀態會使水分很快進入細胞內,稀釋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者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與組織細胞,值得提倡。
TAG:說唱的不好聽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