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水下機器人「本領」見長 產業發展喜憂參半

水下機器人「本領」見長 產業發展喜憂參半

日前,日本開發出了一款新的水下機器人,能夠捕捉海底生物。事實上,近年來水下機器人發展不斷提速,市場熱度持續上升,吸引了各路資本的關注。不過,就國內而言,在水下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突破。

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海洋等水域開發日益深入,與水有關的科研、娛樂、旅遊、救援等行業對於水下智能設備的需求持續提升。在機器人產業加速崛起的背景下,水下機器人正逐漸站上風口。

一直以來,水下機器人如同水下世界一般,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覺。從1953年第一艘無人遙控潛水器問世開始,水下機器人就活躍在軍工領域,或是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內。美國作為強國之首,是世界上最先開展水下機器人開發的國家,技術領先優勢明顯。

此前,斯坦福大學曾研發了一款水下類人機器人。該機器人名為OceanOne,背部安裝了計算單元、電池、推進器等,能夠像真人一樣游泳,並使用人工智慧和觸覺反饋系統,向終端設備傳遞機器人手持東西的感受。

日本水下機器人可捕捉生物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突破,世界其他國家都紛紛跟進水下機器人研發,傳統的機器人強國日本在這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4月24日,日本東京大學和九州島工業大學的研發團隊聯合宣布,已經成功開發出能在海底自主移動並捕獲生物的機器人。據報道,該機器人最大下潛深度達2000米,可按預設路線自動航行。機器人每隔幾秒就會對海底進行拍攝,並在圖像回傳後根據指定返回相應方位,通過裝置將生物吸入,從而進行捕獲。

在3月份時,該機器人曾展開一次測試。當時,該機器人在日本駿河灣潛入水深80至120米處,在海底成功採集到幾厘米長的雙殼貝的貝殼。研發團隊準備利用這款水下機器人來進行海洋調查。

水下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最早,水下機器人被用于軍事、科研等領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的發展,水下機器人逐漸開始在專業市場和潛水、娛樂等大眾消費領域廣泛應用,消費級市場隨之打開。

目前,水下機器人市場的玩家並不多,真正有自主研發產品進入市場的更是屈指可數。整個市場基本處於起步階段,其原因在於進入這一領域的資金和技術門檻較高,特別是真正作業用的水下機器人結構較為複雜,研製周期相對較長,產業化難度大。

因此,水下機器人領域既沒有出現產業巨頭,也沒有被充分開發,因而消費人群挖掘潛力較大,可謂是一片「藍海」。

業內人士表示,水下機器人市場總量十分可觀,尤其是在專業級市場。過去許多高危、複雜、以及人力無法操作的水下工作都正逐漸被水下機器人所取代。未來,水下機器人市場有望像無人機市場一樣快速爆發。

國內發展形勢「喜憂參半」

當然,就國內水下機器人產業來說,目前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國內的核心技術受制於國外,維修保障成本較高,因此雖然水下機器人行業需求很大,但是國產化進程緩慢,大規模量產困難,普及應用成本昂貴。

不過,中國管轄海域面積達3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可以說中國用於相當可觀的海洋資源。此外,中國還有相當體量的湖泊、河流等水域,為水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

隨著海洋經濟發展日益被重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另外,水下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核心技術攻關也持續取得新進展。從現在的形勢來看,民眾的海洋意識正逐漸提升,對海洋的喜愛被慢慢激發出來,未來水下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有望穩步擴張,市場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自動駕駛汽車迎顛覆設計 駕駛艙之爭沒有對錯
消防無人機「武藝齊全」 但這個現實必須承認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