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潛龍三號」試驗性應用首潛歸來 帶回了哪些深海秘密

「潛龍三號」試驗性應用首潛歸來 帶回了哪些深海秘密

「潛龍三號」試驗性應用首潛歸來 帶回了哪些深海秘密

4月24日,科考隊員在布放「潛龍三號」,從母船將其放入水中。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26日電(記者劉詩平)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25日在南海北部陸坡東沙西南海域順利完成試驗性應用第一潛。近底調查26小時、航程84公里,「潛龍三號」帶回了哪些深海秘密?

從24日6時55分入水,「潛龍三號」不到半小時抵達海底,開始航行作業,到25日9時18分結束航行,9時56分浮出水面,「潛龍三號」帶回了數千張拍自水下1400米左右的海底照片,看到了比較豐富的深海生物、斑狀菌席和疑似冷泉碳酸鹽岩,並探測到近底水體存在甲烷濃度異常。

「『潛龍三號』確實是深海調查測量的利器,它極大地解放了船上科考人員的勞動力。過去海上很多調查是『苦力型』的,有了『潛龍三號』,有了AUV(自主潛水器),海上科考從『苦力型』向『智慧型』進行了華麗轉變。」「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領隊韓喜球說。

韓喜球將「潛龍三號」在試驗性應用第一潛中的作業形容為「察言、觀色和嗅味」。「察言」指「潛龍三號」在離底150米的高度,對海底地形地貌進行掃測;「觀色」是指在離底5米左右的高度,對海底進行照相;「嗅味」是指對水體多種參數的異常進行探測。

韓喜球表示,分析「潛龍三號」帶回的數據資料和照片,有跡象表明東沙西南陸坡上存在甲烷自然滲漏現象。海底甲烷自然滲漏可能與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存在關聯。有可燃冰的區域往往在海底斷裂附近有富甲烷流體的溢出,這股來自海底深部的流體由於與背景海水的溫度相近,也稱冷泉。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在南海北部陸坡一帶,已經發現有大量可燃冰分布。由於甲烷的溫室效應遠甚於二氧化碳,如果海底甲烷大量進入大氣將使全球氣候變暖加速。

韓喜球說,這次探測範圍有限,沒能找到活動的冷泉區,也沒有發現貽貝、鎧甲蝦等典型的化能生物群落,但拍攝到了白色的斑點狀菌席,說明調查區域海底甲烷滲漏不顯著,但不排除附近存在冷泉噴口。

「潛龍三號」拍攝到了大量正常海洋環境常見的深海生物。記者檢索這些照片看到,這裡的底棲生物群落以海參、海星等棘皮動物為主,有不同種類的魚、蝦,沒有發現珊瑚等硬基底固著生物。

研究海洋生物多年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首席助理孫棟表示,本海域以軟質沉積物為主,底棲生物群落未發現明顯的貽貝、鎧甲蝦等冷泉指示生物,可能是泄漏的甲烷量不足以供養大量的、冷泉區典型的化能合成底棲生物群落,也可能是這裡存在冷泉底棲生物群落,但是面積較小,照相測線恰好沒有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德國專業人才緊缺 欲從全球「搶人」
評價轉基因要「用數據說話」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