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談,但中國也是有底線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表示,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將來華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4月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經收到美方希望來北京進行經貿問題磋商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同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4月26日的發布會上再次指出中國反對所有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中國已經按照底線思維的方式,做好了應對任何可能的準備。
始於3月下旬的中美貿易摩擦已經1個多月了,考慮到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給兩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漸顯現,中美雙方應當開始談起來了。
3月22日,特朗普決定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並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4月4日,美方發布了加征關稅清單,決定將對中國輸美的1333項合計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4月5日,特朗普又表示要額外對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最近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既是特朗普經濟民族主義想法的直接結果,也是對自己「交易的藝術」的迷信。
特朗普以「美國第一」為口號參加競選,經濟民族主義和重商主義是他對外政策,尤其是貿易政策的核心思想。在他看來,世界上只有兩類國家:一類是對美貿易盈餘國家,這些國家是美國就業不足、工資不平等增長的關鍵原因;一類是對美貿易平衡或者赤字的國家,這些國家才是美國的好朋友。而且,他相信國家的實力取決於積累貿易盈餘,只有多出口,才能增加就業和積累財富。在這種經濟民族主義和重商主義指導下,特朗普上台之後,採取了一系列非傳統的貿易政策,包括退出TPP,對輸美的鋼鐵等產品加征關稅,要求美國盟友如日本、韓國、德國等平衡對美貿易,威脅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針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是特朗普貿易政策的最新體現。
儘管很多專家已經指出「降低逆差不必然會增加貿易福利」、「減少雙邊的貿易不平衡,不會改變美國總統貿易平衡」,「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及其持續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美國霸權的影響以及美國的低儲蓄率」,但是特朗普政府仍然痴迷於通過施壓降低雙邊貿易赤字,其主要邏輯是增加就業,尤其是製造業的就業。這也是特朗普獲得政治支持的重要基礎。但是,美國製造業吸納就業人口的下降是歷史性事件,從二戰之後,製造業就業人口在全部非農業就業人口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1944年製造業就業人口佔比達到歷史高點39%,之後持續下降,2015年降至8.6%。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的下降是由於技術進步及其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通過加征關稅方式,並不能實現把工作帶回美國的目標,反而會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
中美貿易摩擦並不是第一次。之前,雙方都通過雙邊或多邊的方式妥善的解決了,單邊主義或者關稅施壓並不是解決辦法。
2017年11月8日,特朗普訪華。為了促進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特朗普及美國商貿代表團一落地,雙方企業家就簽署了19項商業合作協議,涵蓋生命科學、航空、智能製造等領域,合同金額約90億美元。在特朗普訪華的三天內,雙方企業家共簽署了34個合作項目,合同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包括在能源領域合作和採購波音飛機等。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在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之後,美國提出全球貿易不平衡,尤其是其他國家針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國家平衡對美貿易。在2010年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強調「強勁、可持續、平衡」的增長,並且設計了宏觀經濟政策的相互評估機制,要求成員國家貿易不平衡佔GDP比例不應高於3%。在之後2年,中國將貿易盈餘佔GDP比例降至3%之下,美國也將貿易赤字佔GDP比例降至3%之下。
經濟學告訴我們,貿易赤字很多時候並不是經濟虛弱的表現,恰恰相反是強勁經濟的反映,對於大國更是如此,雙邊施壓降低貿易赤字無助於一國總體經濟平衡。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美貿易摩擦並不是新鮮事,雙方可以通過雙邊或者多邊協商的方式解決爭端,重要的是談判和按規則行事,而不要迷信所謂「交易的藝術」。
(曲博,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台軍叫囂要大陸軍機離開 解放軍霸氣回:正執行訓練
※以色列剛與聯合國達成移民協議 第二天就宣布取消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