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人鬥蟋蟀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人鬥蟋蟀的歷史有多久

中國人鬥蟋蟀的歷史有多久

古代不僅斗獸,也斗禽蟲。斗禽,如鬥雞、鬥鵪鶉;斗蟲,如斗蟻、鬥蟋蟀。禽蟲雖小,性尤好鬥。爭鬥起來,或羽飛肢殘,或橫屍疆場,少有畏懼。其勇敢拼搏的戰鬥精神,令人感動,惹人愛憐。其最為憨勇者,恐怕莫過於蟋蟀了。

蟋蟀,引起古人的注意和觀察是很早的。在兩千五百年前經孔子刪定的《詩經》中,就有《蟋蟀》之篇。人們已觀察到秋季轉涼,蟋蟀入堂的規律,留下了「蟋蟀在堂」、「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類的詩句。

中國人鬥蟋蟀的歷史有多久

魏晉時代,則常稱之為「促織」,亦稱之為「趨織」。其音皆與今俗稱之名「蛐蛐兒」相近。當然,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婦女們聽到它,就想到秋氣轉涼,彷彿蟲聲是在促其趕緊織布,縫製寒衣了。故古代幽州地方有諺曰:「趨織鳴,懶婦驚」。深宮佳麗、異鄉遊子聽到它,則不禁會感到,其聲如泣如訴,切切凄凄,若孤雁哀鳴,若幼鹿失群。杜甫就曾感嘆地唱道:「促織甚細微,哀音何動人!」

中國人鬥蟋蟀的歷史有多久

人們何時始畜養蟋蟀以聽其聲,已難以稽考。但根據五代人王仁裕著《開元天寶遺事》。書中有《金籠蟋蟀》條曰:「每至秋時,宮中婦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於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人們在玩賞蟋蟀過程中,終於發現兩尾蟋蟀(即雄性者)具有好鬥的特性,於是率先在宮禁中興起斗蟋之戲。爾後,又發展成為賭博。宋人顧文薦《負曝雜錄》中說:唐天寶間,長安人斗蟋成風,「鏤象牙為籠而畜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喙」。斗蟋之風,是否即始於此呢?顧氏又說:「其來遠矣。」遠到何時?他卻未作詳說。今天,也有些昆蟲學家、文化史家,認為鬥蟋蟀當始之於開元天寶以前,雖不見著述,於文獻無征,也未必就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