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值得一談的桂林抗戰題刻
「臨陽聯隊是不可戰勝的隊伍」。(資料圖)
謝和賡為白鵬飛墓的題刻。周劍江 攝
周劍江
桂林作為有名的抗戰歷史文化城,體現抗戰之事的題刻是不少的。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用毛筆題寫在岩石上或牆壁上,一類是刻在岩石上的。在本文,筆者想談談所知道的桂林抗戰題刻。
抗戰時期毛筆題刻僅存三件
抗戰時期用毛筆直接題寫的題刻留下來的不多,就筆者已知且較為重要的,僅存三件而已。第一件是留存在普陀山(或曰七星山)南麓山腳下曾公岩石壁上的:「岩洞就是學校」、「敵人在轟炸,我們在上課」的宣傳標語。書寫者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團體「新安旅行團」人員。這條標語揭示了日寇對桂林的狂轟濫炸,控訴了日寇殘殺平民的野蠻凶狂,同時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服,堅信抗戰必勝的信心,還體現了在艱難危險中要為將來的建設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努力。這種堅強不屈,這種遠大的目光,是值得讚歎與稱道的。第二件:「臨陽聯隊是不可戰勝的隊伍」,也是標語,其位於陽朔縣古座塘村一間古老民房的牆壁上,這條大標語體現了臨陽聯隊作為中共廣西省工委直接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經歷。
第三件是抗戰時期的文宣牆報《軍民合作公約》和《國民公約》,據桂林日報記者王文勝撰文說,發現地點是在全州縣龍水鎮全佳村委五家祠堂正門外的內壁牆兩側。《軍民合作公約》全文書寫在祠堂右側牆體的正中央,按自右至左的順序依次豎行書寫,字形為黑色手寫繁體字。據該村一位87歲高齡老人講,《軍民合作公約》是1938年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駐紮全州時,由他的啟蒙老師蔣芷階根據國民政府安排所寫的。《軍民合作公約》的內容有軍隊方面8條和民眾方面8條的規定,但有些字已經模糊或牆壁脫落無法辨認了。
《國民公約》全文書寫在祠堂左側牆體的正中央,絕大部分字跡清晰可辨,字形也是黑色手寫繁體,是該村蔣聖安1939年所寫。
據王文勝撰文說,當時組織民眾訂立《軍民合作公約》和《抗戰公約》。還要由各家戶主簽名畫押,然後各家戶主齊集在村、街公所宣誓,誓詞為:「我等各本良心在總理遺像,關聖帝位前,代表全家發誓,遵守抗戰公約,精忠救國,不做漢奸,如有違背,天誅地滅,甘受政府槍斃,謹誓。」從抗戰來講,這些「公約」在當時的確很有必要,對促進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靈劍路形成見於《憲五路碑記》
至於抗戰石刻,現存的就比較多些,這裡,選一些有代表性的較重要的講講。其一是位於普陀山(七星山)北麓留春岩東側的山腳下,在高約三米的山石上,有一塊民國三十二年七月七日刻的「憲五路碑記」,全文為隸書體,內容是反映此處當時的沿山小路——— 憲五路(現叫靈劍路)修建的情況。其分為上下兩塊,下為《憲五路建築委員會受到樂捐款項表》,刻有修路捐款的部門單位與人名及捐款數,上為「憲五路碑記」正文。其文曰:「抗戰軍興,桂林實為西南交通樞紐,其人口由六萬增到四十萬,灕江中正大橋落成後,東郊戶口激增,尤以七星岩北面祝聖寺一帶為盛。星羅棋布,鱗次櫛比者,新築也。然只知築室,不知築路,逮戶口日眾,交通乃大感困難矣!癸未春,有志者設築路會議,由憲兵第五團派官兵三百名任築路工,而大公報、掃蕩報、液體燃料委員會、廣西稅務局暨附近住戶,則紛紛醵資以供築路之費,計五十萬五千元,工九萬八千八百元。東自星子岩後獨山起,循大公報、稅務局、祝聖寺至掃蕩報後門,過遇仙橋,沿溪至慰慈寄廬,北行經川廬,達祝聖里,始抵而西至六合路上路。(路)闊三公尺,長約二千公尺。路面敷石,厚五分,(修)路為時甚短,且費錢不多,此憲兵第五團官兵用力勤所至。路成,眾以憲五名之,蓋紀念且善垂遠也。今日之事,最難圖者闕為自治,觀於憲五路,比完成而重有嘅已。設斯路而假手胥吏、工匠為業,則三年無成,不得為久,費百萬不得謂奢,今竟以僅少之金錢,甚短時間卒成,斯路者自治之效。耳聞小東江諸橋近為水毀,市民有議自行醵資興建石橋,以代鄉之木橋者矣。殆受憲五路之刺激而言歟?概軍民合作之先賢立地,萬自治之模範,憲五路名將不朽矣!桂林白鵬飛記。浩川梁瀚嵩書。」文後還刻有白鵬飛、梁瀚嵩各自的篆體印章。
該碑記告訴我們,抗戰時期,桂林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由於人口迅速增加,各種簡便房子也增多,讓交通成了極大問題。為了解決此地交通問題,國民革命軍憲兵第五團出動三百官兵當築路工。其時,《大公報》和《掃蕩報》等媒體熱心倡導宣傳,當時的廣西省府部門及部分縣政府,還有市民們紛紛捐款,得以在留春岩前面修成了這條長達2000多米的道路,並命名為「憲五路」。現在,這塊《憲五路碑記》仍然屹立在留春岩東側路邊的山石上,是一份難得的研究抗戰時期桂林城市建設的重要資料。
《憲五路碑記》的撰文者白鵬飛(1889年—1948年)乃廣西才子,曾任廣西大學校長,在中國行政法學上有奠基人的地位。官職也不低,任國民政府中央監察院監察委員、軍風紀監察團上將副團長,還兼任廣西軍風紀巡察團委員。白鵬飛到任廣西後,著力整頓廣西吏治軍紀,被稱為廣西的「御史監軍」。他先後將欺壓百姓、侵吞公款、武裝販毒的桂平縣縣長梁國海,以及橫徵暴斂、草菅人命的荔浦縣縣長吳耀法辦處決,一時民心大快,被民眾稱為廣西的「白青天大人」。但是因為拂逆了蔣介石,險遭暗殺,晚年不幸,被免職後,在貧病中辭世,其墓就在桂林普陀山北麓,離此「碑記」東行約六百米處。其墓碑右側,有謝和賡(桂林人,1933年秘密加入中共,先後任馮玉祥、吉鴻昌的秘書,後為桂系白崇禧的機要秘書,被譽為紅色特工)題書的「高風亮節 學人楷模」8字贊刻。
還有反映佛教人士投身抗戰的石刻
有關抗戰的石刻,還有位於桂林七星景區內的月牙山西麓的一件。此石刻上頂圓弧,右側豎刻「勝地重光」四字,為隸書體,文曰:「月牙山古剎,系桂林名勝之一。抗戰軍興,廣西省政府為安全保存物資,計曾征作機關暫停隨喜至民國三十一年冬,曲江南華寺靈雲法師應重慶法會啟建道場之請,駕經桂林。李主任任潮、黃主席旭初、龍居士積之、孫委員少雲及佛教會釋道安會長等,議以古剎供駐,錫遷出原機關,並撥巨款修葺一新,任人遊覽,是誠勝地重光矣。命以由於法師之佛力加被諸君子之善緣,同洵信言也不敏,亦嘗參與其間,爰勒石以志盛事云爾。」署款為「民國三十二年元月長沙楊勁之撰書」,下有楊勁之印兩方。
在七星景區曾公岩里的一方抗戰石刻,是出自一位抗日負傷軍官的手筆,內容為:「西曆一九三九年抗日負傷留桂紀念 男兒衛國沙場死,馬革裹屍骨也香。張壯飛 題。」據悉,這位張壯飛,當時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個團長。除七星景區外,桂林其他地方的抗戰石刻還有不少,如:王城景區的獨秀峰有廣為人知的摩崖石刻「卓然獨立天地間」,通過對獨秀峰形狀的描摹,讚譽桂林不畏日寇強敵的抗戰硬骨頭精神。象山也有尺寸較大的摩崖石刻「西南保障」,這是對桂林堅如堡壘屏障的抗戰精神的讚譽與期望。南溪山、寶積山也有抗戰主題的石刻。從抗戰教育的角度來講,桂林充分發揮了岩洞的安全效應,七星岩、龍隱洞、看牛岩、教子岩、木龍洞、還珠洞、老君洞、象山、福水岩、牯牛山、老人山、白龍洞、蹓馬山等有較大山洞處,都成為了抗戰時期的民眾學校。
在桂林全州縣湘山寺飛來石上還也有一方紀念抗戰勝利的碑刻,內容為「揮戈東指,猛虎驅羊,河山再見,日寇歸降;笑口高張,熱淚如狂,空前勝利,國威大揚。弱肉強食,發奮圖強,殷鑒不遠,悲懼為良;建國上緊,禍戒蕭牆,披瀝相勉,同胞勿忘。全淪逾年,余帥一三三師為前驅,乘克複百壽,桂林破竹之勢,於本年八月十七日光之。興狂所感,跋此以銘。 南充 陳親民題 大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九時即日本投降日。」此碑刻內容,是在1945年8月17日,國民革命軍第133師,收復了全州之後,師長陳親民百感交集,揮毫寫下的激情滿腔之話語。全州淪陷前,國民革命軍第5軍駐紮在此。該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遠征緬甸中犧牲後,在全州湘山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此抗戰勝利之日,陳親民寫下這段話,也含有紀念抗日英雄戴安瀾師長之意。這方石刻,屬抗戰後期,體現了抗戰勝利之日,全中國軍民的喜悅狂歡之情,當屬重要的歷史珍品。
(來源:桂林生活網)
TAG:企鵝旅遊桂林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