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死而復活」!全球首隻塑化大熊貓問世,或可再「活」上千年……

「死而復活」!全球首隻塑化大熊貓問世,或可再「活」上千年……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4月25日全球首隻塑化大熊貓亮相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並以皮膚、肌肉、骨骼和內臟各自獨立的生物塑化形式出現在公眾面前。

什麼是生物塑化技術?

這隻大熊貓是如何「復活」的?

科學家們使用了哪些「鬼斧神工」?

趕快隨小編一起去探秘吧~

2016年2月大熊貓「新妮兒」因患十二指腸梗阻離開世。在生命奧秘博物館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合作下,由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及其團隊經過為期1年的努力,將其製作為首個大熊貓塑化標本。

首隻大熊貓生物塑化標本。盛利攝

「生物塑化技術是一種可以把生物組織保存得象活體一樣的特殊技術,廣泛應用於解剖學、病理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展覽館展示等多個學科和領域。它的原理是通過高分子聚合物,來替代組織中的水和脂肪等物質,達到長久保存的目的。」

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館長吳軍向本報獨家披露了首個大熊貓標本的製作流程:首先是防止腐敗,即通過福爾馬林液體的灌注和真空包裝,對標本進行組織固定和殺菌;其次是解剖,讓標本暴露出神經系統、肌肉和骨骼,並取出內臟;隨後,對標本不同組織部位進行脫水、脫脂;最後,進行真空負壓強制浸滲,完成造型的固定和聚合硬化處理。

「所謂真空負壓強制浸滲,是指將硅膠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在真空負壓力下條件下,替代標本組織原有的水和脂肪,讓其滲透填充入標本組織。」他說,首次製作大熊貓的塑化標本,也是一項科研探秘的過程。

由高分子聚合物填充形成的大熊貓肌肉組織。盛利攝

「相對於傳統的豬馬牛羊標本,科學家對其結構比較了解,解剖起來駕輕就熟。但大熊貓標本製作前只能參考近親,如黑熊、棕熊、小熊貓等,通過它們的結構來推測熊貓的結構。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支持下,按照我們的理論基礎,結合實際操作,最終順利完成該項目。」吳軍說,同時,因為要進行緩慢的真空負壓下的物質交換,製作周期較長期也是生物塑化的特點,其製作時間往往根據標本大小決定。

作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標本製作技術,生物塑化標本比較傳統的標本具有明顯優勢,在展示生物外形的同時,可以展示生物內臟、肌肉等內部結構,以揭示生物在演化和適應環境中產生的結構特點。

塑化大熊貓皮毛標本無需防蟲防腐維護。盛利攝

「生物塑化標本具有無毒、無味、可觸摸、可近距離攜帶的優勢,改變了過去僅能在福爾馬林溶液中看生物內臟標本的情況。」吳軍說,生物塑化標本理論上可以保存上千年,目前全球多國的醫學標本、自然博物館標本都在以此項技術為依託進行更新換代。

他指著現場的大熊貓皮毛標本告訴記者,如傳統的動物皮毛標本,每年至少維護一到兩次,否則變就會生蟲腐爛,但塑化皮毛只需要擦灰就行。

「時光匆匆無法去保留,但生物塑化標本技術,是一項讓時間凝固的藝術,通過標本的保存,讓大熊貓通過栩栩如生的標本展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讓它的生命成為永恆。」他最後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勤勞、認真、人多……中國農民當科研助理得天獨厚!
董明珠:個稅起征點調整到1萬,有這些理由……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