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流媒體公司攬走全球音樂一半收入,無簽約藝人成新流量

流媒體公司攬走全球音樂一半收入,無簽約藝人成新流量

作為延續數千年的娛樂形式,音樂由始至終的本質就是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音樂的載體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載體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音樂行業也在巔峰、低谷等階段不斷循環。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此前音樂行業在經過一段低潮期後,目前也有逐漸復甦的跡象。

當下,音樂的載體、發行等衍生出了多種形式。流媒體、CD、數字下載等音樂載體,音樂巨頭、獨立公司、無簽約藝人等發行形式等,正處於激烈的博弈狀態中。而它們競爭的勝負,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音樂行業未來的走勢。

現狀:傳統音樂業務跌,流媒體增

根據來自音樂產業博客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音樂行業表現非常火熱。去年音樂行業總體營收達到174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16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8.5%。總體來看,14億美元的增長讓音樂行業參與者都為之興奮。更關鍵的是,去年音樂行業的收入在近年來僅次於2008年的177億美元。這意味著十年來音樂行業的衰減勢頭得以被控制,將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增長期。

而推動音樂行業增長的中堅力量,就是流媒體音樂。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流媒體音樂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比例為43%,幾乎攬走全球音樂的一半收入,且增幅達到39%。而與此同時,傳統音樂載體的銷售表現則不佳,如CD、黑膠唱片、數字下載等都出現了大幅下滑,降幅約為10%,減少了7.83億美元。幸好流媒體音樂服務的表現極為搶眼,彌補了傳統音樂載體的「漏洞」。

而就現狀及發展趨勢來看,流媒體音樂服務的表現也頗為強勢。如,Spotify 目前擁有 7000 萬付費訂閱用戶和 9000 萬免費訂閱用戶。此外,Apple Music成為流媒體音樂服務增長的一大動力,用戶數達到4000萬人。根據分析師的預測,未來三年Apple Music的年增長率將達到40%,繼續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

無簽約藝人表現強勢,成音樂行業新力量

此外,伴隨音樂行業載體急劇變化的,是發行方式也在迅速改變。按增長率來看的話,增長最快的部分不是流媒體,而是沒有簽署任何特定唱片公司的藝人及平台。這些藝人通常是直接通過CD Baby和Bandcamp等平台發行而獲得收入,這樣一來也就不用被那些巨頭音樂公司「抽成」。2017年這些公司創收4.72億美元,高於之前的3.17億美元,增長率近50%!

此外,獨立唱片公司也在去年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數據顯示,環球音樂在去年的音樂市場保持了領先地位,營收為51.6億美元,佔總營收的29.7%。而獨立唱片公司營收為47.9億美元,營收佔比27.6%。不難發現,獨立唱片公司的總收入幾乎與環球這樣的巨頭音樂公司達到了相同的水準,甚至還領先於索尼和華納。

無簽約藝人表現強勢,成為音樂行業的新力量;獨立唱片公司獲得長足進步,可與巨頭相抗衡……這些都意味著音樂行業已經在展現出全新態勢。此外,根據尼爾森音樂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人每周花超過32小時的時間聽音樂,比去年同期的26.6小時增加許多。從這一點來看,音樂行業重回巔峰也不是夢。

國內個性化音樂產品增多,用戶音樂習慣更多元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這不僅反應在音樂本體上,更在載體、形式等層面展露出來。在國外音樂行業玩得熱火朝天的情況下,國內音樂行業也在發生著變化。如,越來越多的音樂應用加入了歌單、電台等功能。同時,也在發掘獨立音樂人並幫助他們發布音樂作品。這些無疑都能成為捧紅草根藝人的關鍵渠道,也將對傳統的音樂形態產生巨大衝擊。

此外,國內用戶的音樂習慣也由此變得多元化。過往國內用戶還是習慣於將音樂下載後聽,後來是直接在線收聽,同時也關注著越來越多的音樂風格。而習慣的變化也在催生音樂載體、形式等隨之革新,最終驅動音樂行業衍生出更多玩法。

未來國內音樂行業的走向,將是和全球趨勢統一的。那些看不清形勢發展的音樂公司和平台,有可能會被加速淘汰出局。(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比爾·蓋茨眼中的未來之城原來是這樣?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