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讓殲教七在貴州高原飛翔

他讓殲教七在貴州高原飛翔

講述人:李如芬,1032年出生,原〇一一基地雙陽機械廠職工醫院醫生。

我愛人唐文斌去世7年了,在我還不糊塗前,講述他的故事。一生低調的他,一直不願意宣傳自己,現在可以說了。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飛機設計工藝師。上世紀80年代,他放棄個人前途,爭取到殲教七的研製生產項目,挽救了險些被解散的中航工業〇一一基地!

農民的兒子,不斷上進三級跳

唐文斌1928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黃珠村,一個農民的兒子,原名唐士梁。1942年,小學畢業的他,才14歲,就到重慶投奔在一家兵工廠工作的姐夫,在廠里做學徒。因為聰明能幹,被師傅送到技校學習。兩年後,他繼續求學,考取了中央工業學校。1947年畢業後,他沒有回廠工作,繼續考學校。

但考大學需要有高中文憑,他沒有,就花錢買了一個,他從此改名叫唐文斌,考進了中央工業學院(解放後併入重慶大學),就讀機械專業。

1950年夏,唐文斌(後排中)等16名同學到達瀋陽。

1950年4月,當時的東北工業部招聘團來重慶招人,唐文斌和16個同學報名,他先被分到機械局技術科,兩年後的1952年4月,領導派唐文斌等4個技術員到北京的軍工四局報到。到了以後才知道,是組建中國航空工業!從此,他踏上了發展中國航空工業之路。1956年,軍工四局改名為三機部(中國第三機械工業部,後來的航空工業部)。唐文斌分配到了瀋陽,參與組建112廠,就是後來的沈飛(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前身。

50年代後期,唐文斌和妻子李如芬。

自學俄語,負責組裝工藝

112廠,是新中國航空工業之母,後來裂變出了成飛、西飛、貴航等近10家航空工業集團。除了召集技術研發人員,當時還從上海,解放前產業工人最多的地方,調集了3千多名高級技工過來,從維修蘇聯飛機入手,在從美國回來的專家徐舜壽、留英歸國的專家黃志千和留蘇專家葉正大的率領下,開始製造蘇聯的雅克18教練機,1956年,中國製造的第一家噴氣式飛機殲五上天,成為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能製造噴氣式飛機的國家!

50年代中期到1960年,大批蘇聯專家援華,航空工業最多,唐文斌學校里學的是英語,不會俄語。為了能高效率地接收蘇聯專家的幫助,唐文斌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俄語,兩年後,就能直接跟蘇聯專家對話。

在50年代中期後60年代中期的十年間,唐文斌先後任型架車間主任、工藝科科長、飛機副總工藝師,還參與研發了第一台科研用的441B計算機。112廠也發展到1萬2千多人。為了不影響我跟他的工作,1957年,我生了兩個孩子後,做了絕育手術。

中國生產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5.。

參加三線建設,到貴州山溝

1963年到1965年8月,唐文斌到成都,參與援建了132廠(現在的成飛集團)。從成都回到瀋陽,唐文斌立即又被被安排到貴州援建一個飛機部件裝配廠,屬於剛成立的〇一一基地。唐文斌和我灑淚而別,隻身南行,和同事一起,帶著一把手槍,和一張空白支票。到達當時還十分落後的貴州安順。

這家要建設的廠,按照三線建設的「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選定在鎮寧縣的養馬寨,先建在山洞裡,後來發現生產條件太差,耗電多,很潮濕,才改建在山溝里。

大規模的建設,市1966年初大隊人馬到齊後,前期到達的人員,住的是農民的房子,下面是牛圈,臭氣熏天,夏天蚊蟲叮咬,睡大通鋪,路、水、電都不通。1966年的春節,大家是在養馬寨的倉庫里過的。

安順花燈團慰問演出後在臨時舞台與三線建設者合影。二排中戴眼鏡者為唐文斌。

雖然條件簡陋,但大家熱情高漲,一邊喝酒,一邊念著老廠發來的慰問電和來信,地方政府也組織了慰問團,在山坡上搭檯子,給我們表演花燈戲。還有不知什麼地方寄來的糖果,大家捨不得吃,轉送給民工和當地農民。當時的布依族姑娘,也三五成群地,在對面山坡上和大地方來的文化人對歌。

經過緊張的建設,1966年4月,道路修通了,自己的柴油機發電站也建好,把水從蜜蜂水庫引來,開始廠區建設。

70年代初,唐文斌(前排左二)和雲馬廠同事在簡陋的厂部合影。

雲馬——雲貴高原飛奔的駿馬

1980年前後,唐文斌一家四口在雲馬廠區。

三線建設的軍工廠,是保密單位,通信地址只能用代號,一開始,用的是鎮寧658信箱,電報挂號是1020。意思是1965年8月工廠開始籌建,10月20日進入現場建設。而工廠的名字,唐文斌和同事們商量了好幾個月。他們在養馬寨公社的閣樓里,在糧食倉庫里,在安順的文廟裡,都討論過。最後在文廟裡決定:因為是在養馬寨,我們造飛機,用一個馬字,地處雲貴高原,再取一個雲字,就叫雲馬機械廠,象徵著中國的航空工業,在雲貴高原上,萬馬奔騰地發展壯大。最後報請三機部審核,獲得批准。唐文斌歷任總工程師和廠長。

作為保密的軍工企業,和011基地一樣,雲馬廠代號是130廠,正式名稱是雲馬機械廠,實際上是飛機製造廠,在當年國家很弱,承受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重壓力下,也是為了保密。

打擊下,讓噴氣式戰機上天

1966年初,唐文斌遭受不公正的對待,他組織人員設計的雲馬廠規劃布局方案,在上報送審後,被說成是「搞大廠房、大集中」,和三線建設分散的原則相悖,是「黑幫黑線。」這個方案被推倒,改成了在10公里範圍內的分散布局,生產成本加大。多年後,雲馬廠遷到幾公里外的安順幺鋪,這才結束不合理的生產布局。

1969年10月,雲馬廠籌備了4年的殲七原型機剛剛投產,就被上級命令停產,轉交成都112廠生產,改為生產殲六Ⅲ戰鬥機。這個決定,奠定了成都飛機公司幾十年後的輝煌,也讓〇一一基地喪失了生產當時中國最先進戰鬥機的資格!其原因,是當時的空軍司令吳法憲(林彪集團成員)篤信殲六打遍天下,喊出了「殲六萬歲」的話。如果沒有這個大折騰,中國的航空工業,不會在70年代徘徊,會有快速的發展。

唐文斌只好帶人回瀋陽老廠(112廠),接收殲六Ⅲ的全套資料,回來後,全廠展開了大協作,全面消化技術資料,只用了1年零3個月的時間,就讓雲馬廠生產的第一架飛機殲六Ⅲ戰鬥機飛上了藍天!

1970年,貴州省軍區領導來雲馬廠視察,唐文斌(左)介紹正在組裝的殲六戰機情況。

遺憾的是,由於時間太短,又是文革期間政治挂帥,唐文斌等技術負責人動不動就被批鬥,沒有人去解決技術問題,導致殲六Ⅲ戰鬥機僅僅生產了幾架,就被迫停產,接著,唐文斌又組織研製了新殲六甲,到1977年獲得成功。1978年8月,唐文斌調到011基地工作,任011基地第一指揮部總工程師、凌雲飛機公司總經理。

爭到殲教七項目,挽救了〇一一基地

1980年前後,航空工業部成立貴州凌雲飛機製造公司,目的是整合三線建設期間過於分散的企業,降低科研和生產成本。

到了1983年1月,在北京開年會時,航空工業部部長莫文祥找到唐文斌談話,說在貴州大山裡造飛機成本太高,部里已經給中央打報告,準備將〇一一基地下屬20多個廠劃歸地方做民品,部里決定,調唐文斌到上海飛機公司,參與制造大飛機(運十),主要科研技術人員一起到上海,其他人留下。也就是說,要解散〇一一基地!

唐文斌倍感震驚,他沉默地回到駐地,陷入沉思:近20年在貴州打下的基礎,難道就這麼白費啦?而且軍工企業要轉到民品生產,是十分困難的,何況貴州與沿海相比還很落後,信息不暢,人才奇缺,完全沒有競爭力!能養活幾萬職工和家屬?

一夜無眠後,唐文斌含著淚,決定不去上海!一大早就來到莫部長辦公室門口等著。

莫部長來上班,還以為他積極準備接受調動,結果唐文斌說:「我幾十年服從組織安排,這次我決定不去上海!我決定和〇一一幾萬職工一塊兒奮鬥!」

莫部長聽了他激情的一番話後,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國家獲得一架米格21教練機(殲教七原型機),準備仿製,但你們不具備條件,已經打算讓成都132廠(成飛)研製,樣機都運過去了,你能要過來嗎?」

唐文斌馬上表態:「只要部長同意我們干,樣機在哪裡就不用管了!」

莫部長說:「那行!只要你能要過來,我就同意你們干,但有一點,部里經費緊張,經費要自己解決一半!另外,在1985年夏天,必須成功上天!」

唐文斌當即立下軍令狀:「85年夏天上不了藍天,我就去車間當工人!」

因為年會還沒開完,各地飛機公司老總都在,成飛(132廠)負責人謝總就住在他隔壁,兩人是當年一起援建132廠的朋友加兄弟,謝總一聽說:「你們可以馬上把樣機拉到貴州去!」

觀看席上,唐文斌(右三)和有關領導。

雲馬廠當年生產的殲教七高級教練機。

回到貴州,唐文斌和其他領導立即召開職工大會總動員,加班加點大幹殲教七!終於在1985年7月,讓殲教七成功飛上藍天!這時,莫部長已經退休,來觀看的是試飛員出身的副部長王昂。〇一一基地因此避免了解散的命運。

1987年,殲教七高級教練機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國際航展,在巴黎航展上被譽為亞洲明星。兩年後,巴基斯坦訂貨,提出改進要求,〇一一即啟動殲教七P的研製,一年後試飛成功,創造了我國航空史上飛機研製周期最短的記錄,被譽為「011」速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進入21世紀,改名為貴航集團的〇一一基地,講殲教七改進出大改型號教練九「山鷹」高教機,接過殲教七的班,繼續成為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搖籃。

2006年,退休多年的唐文斌毅然關心航空事業,這是他2006年11月在珠海航展的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展台。

1993年,唐文斌光榮退休,但還被返聘多年,直到2000年才徹底離開他終生熱愛的事業。他實現了自己早年立下的誓言——為三線獻終生、獻子孫,女婿是設計飛機的,兒子是賣飛機的。

90年代後期,唐文斌參加《中國航空工業史》編撰,這是他和中國航空工業元老們在沈飛集團大樓前,背後是沈飛研製生產的殲8Ⅱ殲擊機。

21世紀初年,唐文斌夫婦和兒孫在一起。

2007年,唐文斌接受中航工業集團新聞中心採訪。

2011年,唐文斌在病中寫下一首詩,表達自己再不能參與新飛機研製的遺憾—— 「沒有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沒有財產留給子女們......對新的機型懷有夢想 遺憾今生再不能實現!」

70多歲時的唐文斌,終於看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聶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做美工、搞畫展、寫廣告歌——一個率性老頭這八十年

TAG:老聶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