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能靠臉「吃飯」偏要用才華,據說最後瘋了?
鄒(zōu)忌, 又稱「鄒子」,號「成侯」,戰國時齊國的國相。
他的生卒: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19年,活了66歲。據說老鄒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他和城北徐公比美悟道的故事,也常為世人所流傳。追溯前幾天的文章:歷史上有兩位齊桓公。
一位是「姜氏齊桓公」姜小白(姜太公的後代,管仲輔佐的那位春秋第一霸主,最後被餓死);另一位是「田氏代齊」後的「田氏齊桓公」田午,也就是說齊國世系發生過中斷。
圖片來自網路
田午的兒子是齊威王田齊,大家對齊威王應當不會陌生,他熱愛賽馬,常和田忌賽馬,曾派孫臏和田忌在「桂陵戰」(圍魏救趙)和「馬陵戰」(圍魏救韓),迎戰魏將龐涓(孫臏的鬼谷同門),擊潰魏軍,把輝煌一時的魏武卒打的落花流水。本章主人公鄒忌因為和田忌爭權而鬧不和,這點後面也會給大家講到。
我們印象中齊威王從諫如流,但早期的他並非這樣。
人總會變,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麼齊威王后來變成一位賢君,很大要歸功於鄒忌。有一天,鄒忌以樂師身份求見齊威王,他想為君助興。鄒忌不僅有令「迷妹迷弟們」尖叫的俊臉,才華也是到處橫溢,還是根本就蓋不住的那種,他的特長是撫琴,在當時是個撫琴小能手,他聽說齊威王愛好音樂,就興沖沖跑去獻曲。齊威王得知後,第一反應就是:哈哈哈!(迷之爽朗笑聲)
此時的齊威王還是個沉迷作樂的君王,沒啥心思放在朝政上,基本齊國沒遇到啥大危機就沒怎麼理的那種,哪怕是有次齊國被三晉(韓趙魏)圍攻,遭到群毆,齊威王也是非常淡定,君王不急,倒把臣子急壞了,三天兩頭跑來勸:「大王啊,您不能這樣!」而這個主子卻依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圖片來自網路
齊臣們怎麼勸都不頂用,自我的威王根本聽不進去。
「爾等不要再勸了!」正因如此,讓大臣們覺得勸諫只是白費口舌,久而久之也就沒多少人敢勸諫,甚至是懶於勸諫。齊國也一天天地衰弱下去,畫風開始變得不正。直到邂逅鄒忌,老齊的那股勵精圖治的勁兒,才真正地激發出來,他馬上命人請鄒忌進宮。
圖片來自網路
鄒忌見到齊威王,出場架勢俱全,但就是不彈琴。
齊威王見他試過琴了,卻坐在那裡啥也不幹,就非常鬱悶,心想鄒忌這關子賣的,是耍大牌么?當然,在君王面前,鄒忌可不敢這樣。畢竟他當時還是想做一個集智慧和美貌於一身的素質男子。
面對齊威王的疑惑,鄒忌是這樣解釋的:「只會彈琴,那是樂工乾的事,算不上是什麼本事,成為樂師更重要的是要精通琴理。」此話一出,頓時將彈琴的境界提升了好幾倍有沒有?逼格高吧!
圖片來自網路
鄒忌套路這麼深,齊威王卻懵了,問鄒忌:「本王平時只聽別人彈琴,還不曾得知何為琴理,您既然能說出此話,那必定是懂的琴理,那能否講給本王聽一聽呢?」
鄒忌道:「琴乃高雅之物,撫弄它時必須配上適宜的場合,聽起來才能更動聽,否則就不是彈琴而是干擾別人的噪音了,形意結合得恰到好處,一個都不能少。這就和君王治國一樣,如果君王對臣子和國家都不聞不問,那就沒法做到上下同心,也就難以達到和諧之境,這樣的國家必定不會興盛太久。」
圖片來自網路
齊威王聽後,覺得他言之有理,但還是忍不住要懟一懟。
鄒忌以彈琴為喻講到國事,實藏暗諷,威王也不生氣,這點看性格還是可以的。齊威王繼續問:「既然先生這麼懂琴理,想必很厲害了,那麼彈琴更是不在話下了吧,不如請先生先彈奏一曲再說吧!」在這裡,兩人懟上了,齊威王催鄒忌彈琴,但鄒忌恁是沒搭理齊威王。
鄒忌說:「我是一位琴師,彈琴是我的事,所以我通曉琴道是應該的,而齊國的興亡是您的事,大王又為何不聞不問,怎可不關心治國之道?您的齊國好比我的這把琴,如果將它棄在那裡當擺設,和我不彈琴又有何區別?」
鄒忌一語點破夢中人,齊威王恍然大悟。
老齊一拍腦袋,如獲真諦,道:「您的意思,本王明白了!」而後封鄒忌為齊國的國相,號稱「成侯」,並向他請教治國之道,「選賢舉能,賞罰分明」,齊國逐漸恢復了血氣。但,這樣智慧和美貌並存的鄒忌,結局如何?
據說他趕走齊將田忌後,最後瘋了,每天念著:我只想做一個有思想的人......當然,有人說可能這是鄒忌在裝瘋賣傻,畢竟」假痴不癲在古代」計謀中並不少見,孫臏也曾用這一招逃過龐涓的魔爪。文/晚睡學生
作者其他文章
「裝瘋賣傻」的孫臏,終逃惡師弟的魔爪,救他一命的是演技
※歷史上的這個時期,為何叫「春秋」不叫「冬夏」?
※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真的是學藝不精嗎?
TAG:晚睡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