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我」是一間房子,希望在40歲之前能學會收納,好好歸置一下自己

如果「我」是一間房子,希望在40歲之前能學會收納,好好歸置一下自己

幽幽時光 /徐步向前

20歲以前,時間的流失意味著長大和自由,20歲到30歲這段時間,我感覺不到時間,今天鏡子里的自己依然是昨天鏡子里的自己,即便是臨近30歲的時候有了孩子,我也覺得那是一個短暫的偶發性停留,只要熬過這一段時間,一切都會重新回去。

美容院的姑娘驚叫——你的肚臍眼兒好奇怪!我當時不以為然地說——「剛生好孩子,等以後會好的」。另一個生過孩子的說——「不會,就這樣了」。當時這句話就像神諭,一語點醒夢中人。再之後,越看越覺得覺得掩在鬢角的那幾根白頭髮刺眼。今天鏡子里的自己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一切,都回不去了。

也許是內心的焦慮讓生活一團槽,也許是一團槽的生活讓內心焦慮。這種焦慮不是愁眉不展,也不是痛徹心扉,而是一隻找不到蹤跡的螞蟻一直咬著你。

父親亡故,母親老邁,孩子嗷嗷待哺……30歲到35歲,兵荒馬亂。當然,即便雞毛滿地,一般人也很少有披荊斬棘重新規劃生活的勇氣和自覺。「重新」兩個字要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山。

感謝所謂的「碎片化」閱讀。它讓我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我所遇到的一點都不特別,心理困擾、育兒焦慮、中年危機、親密關係……林林種種,凡是你能想到的人生狗血,早就有人白紙黑字地分享出來了。

但,書籍的問題在於它的每句話讀來都像真理,卻並不能直接轉化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心理書籍,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但不會被治癒,反而會覺得特別憤怒——原來我一直被這樣對待而不自覺,周圍的人都必須為此負責甚至懺愧,他們導致我今天如此艱難……。

讀書索跡,並不能立馬跨過生活的坎兒。

花樣百出的育兒書讓你分不清對錯。想看心理書學個一招半式去勸解家人,結果這一套用起來也完全水土不服。親密關係書籍中的問答互動也完全沒辦法實操。不是說辦法總比問題多嗎?只能「呵呵」。

新的秩序沒有建立起來,先前篤信的人生信條倒是崩塌了一半。

怎麼辦?

不知道。

誤打誤撞,看到楊絳的《走在人生邊上》,初看這名字,我以為老太太會說點人生經驗外加心靈雞湯,翻開,才發現,一個自覺已經走在人生邊兒上的老人,眼界那麼遼闊,完全沒有柴米油鹽。相較,每天哀嘆帶孩子起了幾次夜老公睡得像死豬,早餐沒人做,生日、紀念日、經期沒人記住之類的,似乎有點太「小」了。也許這種比較完全驢嘴不對馬口,但當時的的確確在這種比較中覺得自己無知、狹隘又短淺。

也許,方向錯了。智慧的老祖宗早就學會了一切向內求。

除了奉老持少,掰扯婆媳矛盾,撕扯夫妻感情,人生應該有另外一種過法。

一本書牽出另一本書,音頻視頻電子書,閱讀畫畫種植做家務……我隱隱覺得,自己的憤怒變少了那麼一丟丟。

兒子一年級就開始問我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不就是上學放學寫作業,考大學找工作,然後和父母一樣工作吃飯睡覺養個寶寶嗎?我屢屢試著回答,又屢屢修正,妄圖幫他解答,但解答什麼呢?他不都總結好了嗎?我們從無到有、悄然發生、自然掉落,遵循萬事萬物都遵循的規律,這中間或獲得或失去,一切都是必由之路。還有什麼其他嗎?

不糾纏自己的那點小我,也不那麼計較別人的愛憎。在此,就認真生活,把每一件事當做自己的事,不依仗任何人;不在,就放手,不牽腸掛肚。

終於碼齊了自己亂糟糟的內心,當然還會亂,再碼齊就是了。

作為一個沙發發質的捲毛兒,一直的執念是有一天照鏡子,長發如瀑,一絲不亂。但今天,我放棄了這種執念,只求利落。

· 寫寫畫畫讀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漸慢 的精彩文章:

TAG:漸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