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禹平故里春行

散文:禹平故里春行

文/魏浩

【作者簡介】魏浩,筆名浩歌,四川三台人。偶有所得,或以文記之,或以影留之,聊自得其樂爾。

散文:禹平故里春行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川中三月,春風和煦,山坡上、田野里,一畦畦、一片片、一簇簇,到處都是春的精靈、春的信使。

如果在不知不覺中有一場夜雨隨風潛入,那你一定要起個大早,大步流星走出戶外。雖然晨風吹面,輕寒陣陣,但空氣中泥土與青草,混合著各種花兒的清香,會讓你心曠神怡。濕漉漉的田野,青青的麥苗,金黃的菜花,歡叫的鳥兒,田邊轉角處突然閃入眼帘的一兩枝桃花、李花、梨花,掛著晶瑩的雨滴,這春的靈動,這春的精靈,一定會讓你神清氣爽,一個冬天的疲憊與寂寞,就會在這個早晨換裝謝落。

再往前走,你的視野越來越開闊,山腳、河邊有狗兒奔跑,牛兒撒歡,這樣一幅山鄉早春圖,一定會讓你更加興緻盎然。平日里那些瑣事,那些煩躁,那些不愉快,統統都忘得一乾二淨。

不要著急,也不要被眼前的田園精緻所迷惑,這時你才剛剛走出三元鎮中山村的農家小院,請繼續沿著省道101線(去年已經調整為國道245線)前行吧,大約兩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中山村與三清村的交界處。這是觀賞三元油菜花的最佳處,也是三元油菜花節的主景區。三元鎮以「禹平故里,秀美三元」為主題的油菜花節,今年已是第五屆了。三元,這個原本不見經傳川中小鎮,隨著油菜花節的舉辦,已是蜚聲川渝了,近年來慕名前來踏青遊玩,暢遊花海、憑弔鄧禹平的遊客絡繹不絕。

兩村交界處矗立著一座山峰,就是黃家梁子,順著山路蛇形而上,第一處觀景台到了。跨過一道牌坊,向右側山崖望去,一個巨型的草書「龍」,肯定會扯住你的眼球。它張揚騰躍,有如飛龍在天,一筆而成,一氣貫之,龍之精、氣、神,全都聚集在這山水之間。這時你再慢慢轉身而望,自西而東的魏城河,也有了壯觀靈動的氣象。

再往上走,山勢越來越陡。不要回頭,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當你感覺腿腳微酸,額角沁汗,心有所悔時,一處懸崖上的平台會讓你興奮異常。在這裡,你可以歇歇腳,關鍵是你歇腳的念頭剛一閃現,你就被對岸的美景吸引了。金黃色的油菜花沿魏城河兩岸,逶迤鋪展,間或有麥地相隔,黃綠相間,色塊分明。正對面翠綠覆蓋,形式倒掛巨型鍾玲的小山,就是金鐘山,它穩坐魏城河右岸,把整個菜花節主景區深情地擁入懷中。

從黃家梁子望去,靜靜地河水環繞金鐘山腳下,河水清清,碧波不興,從容淡定。金鐘山把右岸相對開闊的一片平地均勻分開,讓兩個村的村民世代同享沃野,太平相處,繁衍生息。山頂藍天碧透,白雲飄飄,高遠空晴;山腰薄霧蒸騰,飄飄渺渺,猶似仙山;山腳下綠水環繞,鍾靈毓秀,土地平曠。山邊地頭一排排、一處處農房,白牆青瓦,屋舍儼然,點綴在花海之間,好一幅美麗鄉村圖景啊。如果你是一位攝影愛好者,這夜雨初霽的春天鄉村圖,一定會讓你的相機、手機交叉頻用,咔嚓不停。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你一定會在這裡撐起你的畫板,把這個美麗的春天,留在人間。如果你是一位音樂愛好者,行進在這青山綠水間,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唱起「高山長青,澗水常藍……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如果你是一位詩人,你一定會為鄧禹平的故里,為新時代的美麗鄉村放歌。

三元鎮原本也是四川眾多鄉鎮中一個不容易被人記住的普通中型鄉鎮,儘管這裡出生過被譽為「阿里山之父」的詩人、畫家、歌詞作者鄧禹平,還生養了抗美援朝的烈士嚴淑貞、王安全、范珍等。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三元鄉生產的白廠絲也名噪一時,但是真正讓人們記住三元、走進三元,還是近幾年來,三元鎮立足鎮情,以良好的生態為底色,通過收集、整理、挖掘禹平文化,成立民間「鄧禹平文化研究會」,修繕鄧禹平故居,研判當地自然山水特點,發掘提升良好自然資源,以金鐘山、魏城河及兩岸灘地為中心,利用中山村、三清村、龍吟村、龍居村的自然景觀優勢和當地村民世代種植油菜、小麥作物的悠久歷史,引導村民分區域、按景觀規劃設計種植油菜、小麥,發展鄉村休閑旅遊,打造油菜花節,發展鄉村特色農場品。在總結提升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以菜花攝影、田園騎游、魏河泛舟、河鮮味美、花海漫步、柴火農家飯、趣味童年、綠色農產品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常年吸引遊客10萬人次以上。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寬了農業農村發展的路子,邁開了鄉村振興的步子,增加了農民增收奔康的票子。主景區的中山村已成功創建為「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莊」。現在,三元鎮正在精心構建"春有油菜花節、夏有果桑採摘節、秋有魏城河觀光垂釣、冬有禹平廣場篝火晚會"的四季旅遊業態,創新拓展丘陵地區農業生態休閑觀光體驗旅遊的新路子。

散文:禹平故里春行

站在黃家梁子靜觀青山綠水,山腳下千畝菜花在一輪朝陽的照耀下,泛著金黃;魏城河平靜如鏡,兩岸菜花、天上白雲,倒影其間,河水潺湲;遠望群山起伏,鬱郁蒼蒼,浩浩邈邈。菜花、麥田、流水、人家,將整個大地渲染得如同畫圖般絢爛,置身於這樣一個充滿泥土氣息的蓬勃春天,渾身充滿著自信、希望與力量。

來到禹平故里,鄧禹平的故居是一定要去瞻仰的。1924年,鄧禹平出生在四川三台奎木鄉鄧家灣,即今三台縣三元鎮三清村。當地人介紹,鄧家在民國時期是當地的富裕人家,祖父是清末武秀才,父親是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劉湘的部隊里的一名中高級軍官,鄧禹平後來成長為詩人、畫家和歌詞作者,是因為從小受其母親的影響。其母出生大戶,愛好音樂,猶擅樂器,鄧禹平從小耳濡目染,與音樂創作結下不解之緣。

閑談之間,禹平故居已在眼前。禹平老屋建於清末民初,是一座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區農村常見的吊腳樓式籬柵建築,普通平常,只有細看屋基礎石,木質窗格之雕花,從細膩的工藝與精緻的紋路間,才能窺得見中等富裕人家的一絲遺存。

中學時期,鄧禹平就喜歡舞文弄墨,擅長棋琴書畫、詩詞歌賦,不到二十歲就考入了中央電影製片廠劇團。1948年隨張徹導演赴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尚未拍完,人民解放軍已劍指東南,因為買不到返回大陸的機票,鄧禹平只得寓留台灣,從此「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他為《阿里山風雲》創作的電影主題曲《阿里山姑娘》卻唱紅了海峽兩岸。

寓居台灣的鄧禹平一生寂寥,只能用詩歌與繪畫來抒發他對親人、對大陸、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最刻骨銘心的,當然是他的初戀、他的白玫。到縣城上中學的小禹平,因為音樂,因為文學,認識了同學白玫,「千斟佳釀不能醉我,萬壇糖蜜不能迷我,若要我怡然酩酊;除非——妳那淺淺的酒窩。」兩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很快墮入了愛河。禹平赴重慶讀書期間,他們聚少離多,只能鴻雁傳情,禹平到台灣後更是音信杳無,相思成灰,以致老年的鄧禹平晚景凄涼,後來因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垂垂老矣,更多的時候只能在養老院里獨守寂寞。他思念大陸、千百次夢回家鄉的山水田園。回味年輕時候的幸福時光與青澀初戀,是鄧禹平生命最快樂和最有意義的延續。

傘的花朵只在雨中綻開,

雨一停它就枯萎。

傘的花季最大的是清明前後,

梅子將要成熟時節。

傘是可以摺疊可帶走的屋頂,

傘是外出的家……

傘是一個獨立的宇宙,

傘下只容得下你和我。

——

當你不來的時候;

傘下一宇宙的溫馨,

變換成了一宇宙的寂寞。

這首《傘的宇宙》獲得1981年獲得台灣詞作金鼎獎。

雖然他行動不便,步履蹣跚,但是詩人的鄧禹平始終有一顆年輕、快樂、活潑的心,並且他常常把他的積極、堅強、快樂與喜悅傳染給病友及身邊的人。1983年,在被鄧禹平稱為「小朋友」的音樂人鍾光榮的幫助、策划下出版了歌曲集《鄧禹平之歌》和詩詞集《我存在因為歌因為愛》。鄧禹平的詩歌浪漫纏綿,溫柔動人,充滿著無限的美好與愛戀,有如故鄉的青山秀水。

晚年的鄧禹平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再也無法回到祖國、回到生養自己的奎木鄉鄧家灣,再也見不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親人和初戀,再也見不到給自己童年帶來無盡歡樂的魏城河和童年一起過家家、抓蝌蚪、追蝴蝶、看蜻蜓的小夥伴了,他只能把這些美好與回憶,化作一首首歡快的詩歌來吟唱,於是有了《我送你一首小詩》、《除非》、《小時候》、《請乘坐我歌聲的翅膀》等,這些快樂的音符在他晚年的時光中飄揚。

走在春雨綿綿的三月天,走在禹平故里,「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的旋律,在三元、在三台、在大陸的山山水水間瀰漫……台灣與大陸,原本就是一個母體的兩個嬰兒。如果禹平能重回故里,看到家鄉如此的驚人巨變,看到家鄉人民對自己的深深懷念,一定會為今天的祖國自豪,為家鄉的土地深情歌唱。

三元的油菜花之所以迷人,三元的春天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是因為每一株金色都飽含勞動與泥土的芬芳,每一片盛開的花瓣都有愛與思念的音符在舞蹈、在飛翔。

散文:禹平故里春行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張朵朵求職記(七)
電視劇本:替身·海上1931(三十五)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