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妹,一個讓人心疼的國貨老牌
百年雙妹品牌,距離奢侈品還有多遠?
雙妹,以最早一批以中國奢侈品品牌形象進入人們視野的,通過電視劇《胭脂》再一次提升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單從銷量上來看,與國外的奢侈品品牌真是差了大一截呀,受眾面也相對窄了一些,那為什麼同樣是大牌,會有如此差距呢?
/ 「雙妹」沒有奢侈品的基因/
「雙妹」這個詞作為品牌名稱,如果撇掉在宣傳中刻意加在上面的歷史和名媛光環,給人第一感覺應該不會和高端品牌發生聯繫,況且有歷史的品牌不是都能成為奢侈品牌。現有的一些奢侈品牌大肆宣傳品牌歷史,是因為從其歷史中可以看到以前該品牌皆是皇室和貴族專享,這些正是奢侈品牌的光環和魔力所在。相反如果品牌歷史中沒有這樣的光環,將塵封的往事挖掘出來對打造一個高端時尚品牌也不會有太多益處。
/「雙妹」沒有原產地中國文化的烙印/
所謂的新雙妹產品配方並沒有專註於中國特色,品牌內涵也無中國文化。按照上海家化老總葛文耀先生的解釋,選擇「雙妹」的原因,是因為「雙妹」代表了一段歷史、一段上海風情、一種海派文化。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會名門淑媛追趕時髦、享受奢華的生活是空前絕後的,但她們崇尚的是西化的生活,如游泳、騎馬、跳舞、打高爾夫球等。當時不僅是女性審美收到西方思潮影響,就連男性在審美和品味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三十年代的上海老小克勒,穿西裝、燙頭髮的打扮蔚然成風。三十年代的上海中西文化激烈衝突,但西方文化絕對佔了上風。以這樣的文化背景做奢侈品牌底蘊,註定了血統不純正,底氣不足。
/雙妹的「高性價比路線」不具競爭力/
上海家化的高層這樣描述「雙妹」的競爭力:「同樣作為高端時尚產品,雙妹的性價比高,物超所值,再加上中國元素,這就是雙妹的競爭力」。但在多數奢侈品的消費者心目中沒有「性價比」一說,特別是在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群體,炫耀性消費佔據相當比例,對於他們來說,「不買對的,只買貴的」有時是他們購物行為的真實寫照,所謂高「性價比」的商品在他們看來只會是不夠檔次。
「復興一個城市,復興一個品牌,復興一段文化,復興一個記憶。」
在復興中賦新,在跨界中擴張,在人文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高端時尚跨界品牌,這是「雙妹」的夢想,更是中國商業與藝術界共同的夢想。
開創中國企業從製造變為創造,從產品走向文化,從傳統走向時尚的新模式。希望國貨不要成為人們的記憶,喜歡在互聯網的今天能走的更遠。
TAG:初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