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人數據隱私泄露成常態,隱私保護需要多環節監管

個人數據隱私泄露成常態,隱私保護需要多環節監管

天津廣播網4月26日消息:剛剛從網上商城瀏覽的商品,馬上就出現在下一個網站的廣告欄中;剛剛逛完家居市場,就接到傢具企業的電話。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但近段時間,接連的個人數據泄露事件讓人們不得不重新開始審視數據安全問題。個人隱私數據,該如何保護?

市民曹女士是一位網購達人,幾乎所有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會從網上進行選購。面對各大網站給出的推薦鏈接,曹女士在起初時還覺得很方便,但後來她發現,廣告似乎無處不在。曹女士說:「上一些門戶網站啊、體育網站,邊角欄不是也會有廣告位嗎。我就發現,我在京東看相機,就給推相機。轉天我在淘寶看鞋了,給我推的就是球鞋廣告。這種我看了什麼都能被人知道的感覺,非常討厭。」

近段時間,從大洋彼岸的Facebook到美團外賣,個人隱私數據的泄露讓很多人都開始擔心,自己正變得越來越「透明」。實際上,個人信息的丟失,並不只發生在網路上。市民王先生最近正準備裝修婚房,但讓他奇怪的是,一夜之間,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事。

王先生:「每天都會接到好多電話,裝修公司啊、傢具廠啊,還有放貸款的,都來了,真的是很煩。後來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最近逛了幾個家居的博覽會吧,在一些商家留過一些電話,就成了這個結果。」

從線上到線下,大量未經授權的數據和個人信息被濫用。不僅影響了生活,更埋下了很多隱患。誰又知道,泄露的信息中是否包括身份證、家庭住址等重要個人信息。面對個人隱私泄露,該如何維權?天津相臣律師事務所律師盧彥民提示說:「沒經用戶許可,又以營利為目的,造成損失,而且他也獲利的,是違法的。作為信息的持有者,應該盡到監管的義務,如果管理不善,應該承擔一定的侵權行為。根據刑法規定,可以構成公民個人信息罪,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還可以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並處罰金。」

但在實際生活中,不論是維權成本還是取證,都讓普通用戶在面對個人數據泄露時顯得很無奈。因此,防止數據泄露,光靠大眾隱私意識的覺醒,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企業對數據安全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監管。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說:「數據採集的邊界在哪裡,具備哪些權利和義務都要規定。是政府來做的。第二個是從技術角度講,有手段可以更安全。手機號擋住幾位,身份證號擋住中間,這種標準會使泄露出去的數據沒有意義,這個應該是硬性強制性的技術標準,但是還沒有普及。第三個,如果出現事情之後,如何界定損失,也需要重要的標準。」(記者吳昱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廣播網 的精彩文章:

危房改造的底線思維
東麗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客「區長訪談」節目,回應民生熱點問題

TAG:天津廣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