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工大喬俊飛教授就「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接受《光明日報》採訪!

北工大喬俊飛教授就「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接受《光明日報》採訪!

編者按

4月25日《光明日報》第5版報道「高校如何發力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信息學部主任喬俊飛就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發表觀點。同時,就「人工智慧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答記者問。

教育部日前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計劃》,提出「完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

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發表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頂尖人才仍然稀缺。目前,提出神經網路理論的加拿大團隊深耕人工智慧領域已超過三十年,而在國際人工智慧協會(AAAI)208位院士中,中國籍僅佔4席。我國在人工智慧最核心、最原創的內容方面貢獻不多,基礎性、開創性研究能力還有待提高。作為新技術策源地的高校,如何為人工智慧的長遠發展打下厚實的人才基礎,記者進行了採訪。

人工智慧需要新的教學體系

當下人工智慧的大發展直接源起於2006年深度學習的提出。作為一種複雜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深度神經網路使機器模仿視聽和思考等人類活動,解決了很多複雜的模式識別難題,使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並引起了學界和產業界的關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03年北京大學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起,至今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6個,僅2017年就有17所高校新增了該專業。而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僅專業目錄中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方向就已達79個,分布在計算機、自動化等諸多學科。

人工智慧學什麼

那麼,從本科生培養的角度看,一個合格的人工智慧人才應具備哪些技能呢?

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信息學部主任喬俊飛提出,人工智慧是一個領域,而不是簡單的一個本科專業。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可能需要多個本科專業去支撐,這些專業可以形成一個人工智慧類專業群。比如,可以設立「智能計算與感知」「智能裝置與系統」「生物智能」等專業。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專業擁有足夠的專業課程,保證所培養的人才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

人工智慧人才培養不能僅僅局限於計算機專業範圍,人工智慧應當再次切分兩三個專業方向。喬俊飛說:「類人智能涵蓋的領域很廣,偏計算機信息科學的,偏生物科學的,偏控制自動化的,就像土木工程要分為市政、暖通和結構等,每一個領域都有足夠的內容需要研究,人工智慧的發展也需要將分散的知識體系整合起來。」

打造人工智慧師資隊伍

2017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馬陸亭指出,一級學科本身即知識體系,同時也是一種制度安排。當一個專業方向重要到一定程度時,國家層面設立人工智慧學科意味著該領域將有更多的資金和項目,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學術共同體。同時,分散在各個院系的人才培養將更加體系化,這對於國家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走在世界前列將產生推動作用。

喬俊飛表示,科學研究是培養教師隊伍最好的途徑。《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發布以來,人工智慧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門增設了人工智慧學科代碼,將人工智慧與計算機、自動化等學科並列設置,推動了相關課題的申報和人才的集聚。「我們學校也成立了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投入近百名教師,滿足智能服務機器人、智慧醫療、環保智能化等北京市重大需求。政策、平台的建立將為人工智慧師資隊伍培養提供強大的保障。」他說。

採訪

《光明日報》記者就「人工智慧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採訪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信息學部主任喬俊飛。

人工智慧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500萬」「招聘人工智慧年薪百萬起」「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僅兩萬多人」……人工智慧人才緊缺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數據展現廣闊藍海的同時,也引發記者的疑問,言之鑿鑿的供需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人工智慧人才?現實中,高校里的人工智慧熱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就此,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信息學部主任喬俊飛。

記者:如何看待媒體熱傳的「人工智慧人才缺口500萬」?

喬俊飛:

人類總想把今天自己做的事交給明天的機器去完成。在強大的市場驅動下,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遠大於供給,特別在機器學習、人機交互、智能優化、智能決策等基礎研究方面的頂尖人才匱乏,在模式識別、智能感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以及自主無人系統等技術領域專業人才缺口更大。

記者:人工智慧人才的供需有什麼特點?

喬俊飛:

目前人工智慧的知識邊界並沒有清晰確定。當前,多個傳統領域都在引入或發展人工智慧理論方法及技術,對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可能遠不止500萬。但就人工智慧的核心研究領域來說,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領域和腦科學領域。媒體熱傳的人工智慧多集中在信息領域,因為引發人工智慧研究熱潮的AlphaGo、同聲傳譯等標誌性進展都出自信息領域。

記者:當下的用人缺口應該如何突破?

喬俊飛:

國家應加強對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引導。其實,2003年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已經開始培養人才,但該專業一直設在計算機類下面,接受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學科交叉體現得不夠。人工智慧類專業可以是多個本科專業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培養人才,比如有側重智能計算的,有側重智能裝置與系統的,還可以有側重生物智能的等。

記者:從相關專業的招生和就業看,能感受到人工智慧的熱度嗎?

喬俊飛:

北工大積極探索交叉複合創新人才培養,將信息類學科合併成立信息學部,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目前,在學部里推行大類培養,鼓勵各個專業設立人工智慧相關課程以滿足學生需求。近些年,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招生都很熱門,而且畢業生工作機會多,待遇薪酬高,顯現出明顯的優勢。

來 源:《光明日報》2018年4月25日第5版(光明視野版)

排版:蔣博雯

責任編輯:卜曉明、劉瀟、趙艷陽

版權聲明:工小V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來自北京工業大學官方微信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工業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工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