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養的不是女兒,是一台碎鈔機啊!」

「我養的不是女兒,是一台碎鈔機啊!」

文/清月

近日,看到一則扎心的新聞。

胡女士的兒子正在上高一,然而孩子的補習費用卻壓得她和丈夫喘不過氣來。

胡女士表示:

「一對三補數學或英語,兩個半小時至少1000元,大課200多元。每個月都要上萬的補課費。」

她說,一開始在陪孩子補課間隙還去咖啡館坐坐,後來變成連杯奶茶也捨不得喝。

「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簡了自己的開銷,全力以赴供孩子。」

難以想像,為了孩子的補習,一個勞碌了半輩子的母親連坐下來喝一杯奶茶都成為奢侈;為了孩子的補習,一個好端端的雙職工家庭變得不堪一擊。

然而可悲的是,像胡女士這樣為了孩子補習花費不菲的大有人在:

一位媽媽稱「我發現我養的不是女兒,我養的是一台碎鈔機」,每年不算民辦學校的學雜費,單單課外補習費就達到5、6萬之多。

還有一位家長曬出孩子學前階段的興趣班費用,達到了27萬多,小夥伴們紛紛表示驚呆了。

可能你會說:他們有錢,所以捨得給孩子花那麼多。

然而事實是,大部分人眼看著別人卯足了勁往前沖,都無法淡定。

因為我們總覺得:虧了誰也不能虧了孩子。

於是不管有錢沒錢,大家都拼了命地為孩子一擲千金。

我一個親戚,她和老公都是在工廠打工的那種,兩個人一年下來撐死了也就掙個幾萬塊錢。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小病小災,人情往來,都指望這些錢,已然捉襟見肘。然而讓我驚訝的是,她給孩子每年的補習費竟然要花掉2,3萬。

為了孩子的教育,多少家庭拼盡全力。

去年底,新浪發布了《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

從報告中看出:

中國家庭非常捨得在教育上花錢;

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

30%的家長願意支付超出消費能力的學費;

8成以上孩子上過輔導班;

三分之一家庭高考花費在2-5萬之間。

這一連串數據背後飽蘸著多少家庭的喜怒哀樂。

無疑,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願意付出的比你想像得多得多;他們能夠承受的,也比你想像的多得多。

多少父母,他們自己連一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可為了孩子的教育花起錢來卻眼睛都不眨。

然而,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金錢的比拼。

教育,是一場心力,智力,物力的綜合比拼,是一場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漫長跋涉。為什麼你覺得為孩子花錢越多越好?也許你在下面幾個方面的理解存在誤區。

1、過時的「木桶理論」

曾經,「木桶理論」被多少人奉為圭臬。這個理論告訴你,人的各方面能力就像圍成木桶的每一塊板,而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所以,我們的人生不能出現短板。

然而,在這個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大放異彩的時代,這個理論早就過時了。

可多少家長還在糾結不放,於是,在打造全才的指導思想下,雞血的父母和苦不堪言的孩子成了標配。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她特別喜歡書法,是個安靜內秀的孩子。然而她媽媽非要她學習主持,她媽媽覺得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她的口才,還能讓她性格外向些。

然而她特別排斥主持,她喜歡安安靜靜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結果她主持學得不怎麼樣,書法也沒有突破。

2、可怕的從眾心理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怕錯過什麼,總怕別人有了我們卻沒有。

別人都請外教了,我們怎麼能停留在中教;別人上了一萬的輔導班,我們五千的肯定沒它好呀!

我有個朋友,原本孩子在自家附近的舞蹈班學習,幾年下來,孩子和老師磨合得都很好。後來朋友聽同事說她家女兒在另外一個舞蹈學校學習,那邊師資好。於是,雖然學校遠了,學費貴了,朋友還是給女兒轉去了新的舞蹈學校。結果孩子根本不喜歡新學校,又遠又累,老師還不友好。

你看,適合孩子的,適合自家情況的才是最好的。

3、表面傾盡所有,實則不負責任

這讓我想起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女留學生偷走父親300萬存款肆意揮霍並拉黑家人」的新聞。

父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養大女兒,結果女兒不僅不感恩,還把父親當仇人一樣。據悉,這位父親特別寵女兒,什麼好東西都想著給女兒。結果他的付出不但沒有換來女兒的感恩,卻生生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這位父親錯就錯在:把金錢當成了愛。

金錢有用,卻是冷冰冰的。

然而愛卻是溫暖的,無價的。

與其費盡心思掙錢花錢,不如學會怎樣正確地愛孩子。

4、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個體差異

著名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精子和卵子結合的一剎那,一個精神胚胎就形成了。

這就決定了人與人是不同的。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把Ta打造成整齊劃一的流水線產品,這顯然違背了Ta的天性。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權利。

給Ta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靜待花開。

曾經有一條「神童報了17個興趣班,廢了!」的新聞刺痛了多少家長。

新聞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孩子學前階段花費12萬元給孩子報了17個興趣班,國語、英語、音樂、繪畫等等,什麼都學。

剛上小學的時候,孩子什麼都會,很神氣。然而幾年下來,孩子成績已經中下,並且厭學,「神童」的光環早沒了。令人惋惜。

我們給孩子選擇輔導班的意義在於教給孩子方法,引導孩子興趣,培養孩子習慣。

並不是越多越好,越貴越好。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選擇輔導班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了解孩子,觀察Ta的興趣所在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歡優美的旋律,有的喜歡動感的舞蹈,有的喜歡邏輯思維,所以選擇輔導班的時候能夠投其所好就會事半功倍。

2、選擇適合孩子天性的輔導班

孩子天性不同,有的喜動,有的喜靜。你讓每天精力無處釋放的孩子學習書法顯然不合適。同樣,讓一個安安靜靜的孩子學習主持也不好。尊重他們的天性,才能選擇適合他們的輔導班。

3、選擇好的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並不是看起來越高大上就越好。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理念是否科學,他們是否能夠切實踐行。很多機構把心思花在營銷上,花在研究家長的心理上,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好的輔導機構能夠成就孩子,壞的輔導機構卻能毀了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自己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

4、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面臨的競爭和壓力確實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我們切不可貪多貪全,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在Ta身心能夠接受的前提下,為Ta選擇合適的輔導班。

畢竟,一個健康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和終極目標。

同時,身為父母,我們也別忘了愛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一杯奶茶也好,一件新衣也罷,那都是你愛自己的樣子。

你懂的愛自己,孩子才會愛你,才會懂得感恩。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那枝頭飛揚的自由才是孩子生命的意義所在。

所以,告訴孩子:

我們的征途不是十項全能,不是滿分雙百;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飛揚在枝頭的自由。

作者:清月,過走心的生活,寫走心的文字。

幸知閨蜜聯繫任意助理老師

支付200元(含100元書券+價值120元禮包)

即刻加入 幸知青島之夜

在四月這個讀書 浪漫 吹風的季節

與幸知和導師們面對面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你保護自己的方式,藏著曾經受過的傷
面對糟糠之夫,我們內心是崩潰的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