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業的春天到來了嗎?
導讀: 此文發表於4月21號,《明鏡在線》。它由三位記者共同撰寫,Georg Blume、Michael Kroeger和Bernhard Zand。
譯者: 周磊
正文
在中國,只要自認為自己是個人物,一般都會開德產汽車。不管是大眾、奧迪、寶馬還是賓士,它們在中國都比較受歡迎。即便如此,依然還有一個巨大的差異: 只有真正的有錢人才消費的起德國進口汽車。閑雜人等只能依賴於中德合資的 - 假定 - 廉價次品。
這種狀態今後或許會有所改變。國外汽車公司從2022年開始都可以完全獨立地在中國運營。現如今的中德合資模式將被廢除。德國「原裝汽車工廠「將會在中國迎來它的春天嗎?
很可惜,如果仔細看,事實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迄今為止所有國外汽車公司都在抱怨跟國內汽車公司進行強迫性的合作方式。可如今,在市場完全開放的前夕,他們又突然覺得跟中國夥伴共事是多麼的舒適。
?汽車市場的開放早已過時了。如果發生在10或20年前也許有很明顯的效果。「 J?rg Wuttke這樣評論說(注: 他曾經是歐盟貿易商會駐中國主席,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生活在北京)。但實際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沒有任何一家歐洲汽車公司願意離開中國合作夥伴「,Wuttke這樣回復《明鏡周刊》。
這種態度大轉變是怎麼來的?之前,德國汽車業CEO在每年陪同默克爾訪華的時候不都在抱怨他們的公司如何受中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折磨嗎?而現如今卻又不願意在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獨立運營?
至少德方對中國開放其汽車市場的措施給予正面的評價。據德國經濟部表示,市場開放的方向是正確的。德國汽車協會也認為: 中國對外開放汽車業是邁向開放市場的重要一步,也是對自由競爭發出的一個強力信號。
但德國汽車巨頭對此的態度顯得格外冷淡。不管是大眾、戴姆勒或寶馬都沒有自身需求在中國市場進行重組。跟國內汽車公司合資是可行的。報告結束!(Ende de Durchsage!)
美國汽車業同行也發出類似聲音: ?我們在中國的成長是跟國內企業信任性合作的結果。「 美國通用汽車(GM)這樣說道。似乎從未有出現過問題。
過去的非自由性合夥為(中西汽車公司)共同蓬勃發展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西方企業提供設計圖案以及生產設備。他們的中國合作夥伴則執行工廠里的生產流程,更重要的是跟當地政府部門以及相關政府領導搞好關係。
國外製造商想意圖利用這次市場開放的機會立即切斷現有的所有關係,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況且大部分合伙人都有著長期的合作合同。比如大眾,它簽署的長期合作合同時間直到2040年。這就是說,毀約的成本也不會太低。
摩根公司駐香港股市分析師Nick Lai指出了中外合資對西方企業所帶來的好處: 他們可以向合資企業出售利潤豐厚的零配件。尤其是針對寶馬和賓士而言。另外再加上合資企業支付他們占營業額4%的技術使用費。對於所有西方汽車公司來說,他們並不願意為了能夠讓自己獨立運營而放棄這些好處。
觀察者視中國開放市場是為了面對跟美國發生貿易糾紛的一種讓步。 ?如果沒有美國的施壓,就不會走到這一步。「 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André Wolf深信這種看法。畢竟,中國在最近一段時間對國外企業的約束也越來越嚴了。
但來自美國的壓力並不是唯一一個讓中國做出態度大轉變的因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 中國在過去對自己汽車行業所設立的保護牆遠遠沒達到預期效果。
尤其是國企汽車公司的競爭力更沒能達到預期。?西方企業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不僅能提供高科技生產設備,而且還強化他們工程師在生產規劃方面的知識。這種創新力難以複製。「 Bergisch-Gladbach高校的Stefan Bartzel這樣說道。
不僅僅是西方學者,中國專家也這麼認為。?中國政府決策層很早就已經意識到民營企業如吉利、奇瑞和長城的發展都比大型國企要好。因此他們決定也讓國企面臨市場競爭。「這是中國汽車業分析師Li San的看法。
另外一名中國汽車業分析師Li Anding也得出相同結論。 ?保護主義只會有利於笨蛋,競爭才能使人更強。讓國企承受更大的壓力是一件好事。「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也導致了有關部門採取市場開放的措施。傳統意義上的內燃機汽車遲早會被電動車所替代。歸根結底,汽車業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相對比,國產製造商在電動車領域有更強大的競爭力。電動車僅僅在驅動機技術方面就要比傳統內燃機簡單得多。這就是說,西方製造商在傳統內燃機的技術領先起不到太大作用。對此,中國互聯網巨頭如阿里、百度和騰訊以及他們旗下的眾多初創企業能夠提供相關的平台。
說到電動車就會涉及到電池。在此,中國製造商佔盡上風。比如中國在很多生產電池原材料的供應幾乎是壟斷的,例如世上大部分稀土來源國就在中國。另外一些原材料的出產地源於非洲礦產,而中國在過去很多年都系統性地在相關領域做了投資。
在這種強勢的大背景下開放市場有一定的意義。因為中國還需要國外資金。 ?如果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干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當國外資金流入國內,才會使國產電動行業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力。「 Li Anding這樣認為。
TAG:新華二代在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