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大半個中國的人,都說自己的祖先來自洪洞大槐樹?

為什麼大半個中國的人,都說自己的祖先來自洪洞大槐樹?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軍北洋精銳第三鎮協統盧永祥,


率兵五六千,進入山西,殘酷鎮壓革命軍。


當部隊浩浩蕩蕩開過來,準備血洗洪洞城時,


士兵們看到城外的大槐樹,紛紛放下武器,卸下盔甲,


跑到樹下,折槐枝為香,下跪參拜。


無論長官如何發號施令,士兵們就是不願進攻洪洞城。




原來,盧永祥的這支部隊,士兵多來自河北、河南和山東,


他們堅信自己的祖先來自洪洞大槐樹,


都感覺回到老家了,所以不忍搶劫,不忍殺戮。


洪洞縣百姓因與士兵「五百年前是一家」,


從而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




這件事在民國初年被當地士紳津津樂道,


最愛君今天就來講講冀豫魯士兵虔誠膜拜的大槐樹背後,

一段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的超級大移民歷史。



明初大移民情景重演。




1




元朝末年,出身貧苦的胡大海曾在河南乞討,


因他長相醜陋,屢屢遭到當地人的侮辱。


胡大海深感這個地方的人太壞,立誓要報此奇恥大辱。



後來胡大海投身朱元璋的軍隊,屢建奇功。


朱元璋稱帝後,大賞功臣,唯獨胡大海不接受賞賜。


朱元璋問他到底想要什麼,胡大海說,他只想去河南報仇血恨。


朱元璋念他功勛卓著,

特許他在河南只殺一箭之地。



可是,

胡大海一箭射在雁尾上,


大雁一飛千里,胡大海也統兵一路殺去。


那雁飛過河南,又飛向山東,造成河南、山東屍積如山。


朱元璋後來只好下令從山西洪洞往沒人的地方遷民。



這個關於胡大海復仇的傳說在北方民間口耳相傳。


正史里說,胡大海勇武過人,是一位仁義之士,


他常對人說,我一介武夫,不懂得書上的大道理,


只知道三件事:不亂殺人,不搶婦女,不燒房屋。



不知怎麼到了民間傳說里,就成了殺人狂魔。




傳說當然是假的,但它反映的時代背景卻是真的:


它不僅告訴我們,歧視外地人,後果很嚴重;


更告訴我們,元末明初,經過殘酷戰爭,河南、山東等地鮮有人煙。


這是明初官方啟動移民政策的根本原因。




當時,中原地區的大戰亂就有四次:


紅巾軍起義、元朝統治集團內亂、朱元璋崛起,以及朱棣奪位之戰。


每一次戰爭,都讓數以萬計的人口從地球上消失。


比如紅巾軍起義遭元軍鎮壓後,元軍對起義軍佔過的地方實行屠城政策,


所過之地,百姓「十亡七八」,連名城揚州城都被殺得僅剩18戶人家。




亂世之中,山西成為唯一的「福地」。


那裡由元將擴廓帖木耳鎮守,此人驍勇善戰,


加上山西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難攻,從而避免了長期戰亂之禍。


那些年,老天對山西也特別眷顧,風調雨順,連年豐收,


與鄰省兵荒馬亂、災疫叢生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洪武十四年

(1381年)

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


河南總人口是189.1萬人,河北總人口是189.3萬人,


而山西人口多達403.4萬人,比河南、河北兩省總和還多。




一邊是人丁興旺,田地有限,另一邊是土地荒蕪,百里無人煙。




為了平衡區域間的人口分布不均,從朱元璋開始,


到朱棣統治時期,一項歷時50年的人口遷移政策拉開了序幕。







2




數百年來,移民後代之中流傳著一句暗語: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皖北、蘇北等地普遍傳說,


凡是從洪洞遷來之民及其後裔,腳小趾甲有一裂縫,好象是兩個指甲。


不是洪洞遷民,則無此特徵。




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明初大移民,除了極少數的自願遷徙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強迫性遷徙。


當時,官方的移民原則是,


把農民從人多田少的「窄鄉」移到人少地廣的「寬鄉」。


移民條例還規定: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這又造成了親情的割裂,與人為的生離死別。




民間有很多傳說,都在折射明初大移民的殘酷血淚。


官兵強迫登記移民,發給川資憑照,趕著隊伍就上路了。


為了防止逃跑,每登記一個,就讓脫鞋,用刀子在小腳趾上劃一刀作為記號。


據說這就是這些移民及其後裔的腳小趾甲都是復形的緣故。




山西移民的遷入地,主要是河南、山東等中原和兩淮地區。


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把其出生地鳳陽當作根據地重點經營,


所以也多次向鳳陽移民。


定都南京後,又數次向南京移民,充實京都。


到永樂年間,朱棣把他的封地北京及京畿地區作為移民充實的重點區域。


此外,還有多次充實邊疆的軍事性移民,也都是從山西要人。



山西人口外遷主要路線圖。




一些倒霉的移民,剛被遷到一個地方,安頓下來,


沒過幾年,又要響應國家的政策,再次動身,遷往更僻遠之地。


明初提出「興國之本在於強兵足食」,鼓勵移民實邊開荒,以防邊患,


把屯墾特別是軍屯作為強兵富國的一項重要措施。


洪武年間,全國直接參与屯種的軍士就達120萬人之多,


主要分布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以及雲南一帶。


為解決眾多軍政人員的糧餉,


政府組織從江蘇、安徽、湖南、四川、河北、山西等省大規模移民戍邊屯田,其中不乏舉族西遷。


各省移民中,山西移民遭遇二次乃至三次遷徙的概率最大。




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官方強迫移民的手段幾乎沒有下限,


甚至直接派人摧毀你的房子,讓你無家可歸,只好老老實實離開故土。


大量的族譜、碑文都在訴說這段血淚史,


山西移民,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拋家別里的痛史,家家都有一部艱苦創業的遠征史。




3




根據學者統計,明初有組織地從山西遷出人口的次數高達18次,移民人數逾百萬。


遷出人口的地區,幾乎覆蓋全省,


尤其是地處晉南的平陽府,成為人口輸出的集中地。


平陽府下轄的洪洞縣,地處交通要道,


北達幽燕,東接豫魯,南通秦蜀,西臨河隴,自然成為遷民的重點縣。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這幾乎是北方民間婦孺皆知的一句歌謠,洪洞被無數人認定為故鄉。




我們已經知道,在明初大移民的洪流中,人口輸出覆蓋山西全省,


為什麼到最後,各地家族後人認祖歸宗,只認洪洞大槐樹呢?




民國時期,就有人發出如此感慨:


山西輸出人口,遠遠不只洪洞一地,但這些遷民世代都稱自洪洞大槐樹遷來,


僅知有洪洞,不知有他處,


僅知大槐樹,不知生大槐樹之村莊,


以一縣為發祥地,以一樹作遺愛品,


入人心之深,千古不移,奇矣!




《洪洞縣誌》記載,這裡原是座寺院,名廣濟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


寺院宏大,寺旁有一株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有官道從樹下通過。


冬季樹葉凋落,老鵲窩

(一說「老鴰窩」)

在大樹枝上星羅棋布,甚為壯觀。


明初遷民時,便在廣濟寺大槐樹下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


所遷之民依依不捨,起程走了很遠,還頻頻回首,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和它上面的老鵲窩。




大槐樹和老鵲窩,成為第一代移民最後的記憶。




由於被遷之民絕大多數為貧賤之民,輾轉移居他鄉之後,終生創業,


以至於二代、三代也絕少讀書識字之人,


遷民的祖籍、經過無法用文字記載,幾百年來只能靠祖輩口頭相傳,


大部分移民就把大槐樹和老鵲窩誤認為是自己祖籍的村莊了。




在中國移民史上,類似洪洞大槐樹這樣被移民世代記憶為故鄉的地點,


還有

南雄珠璣巷、山東棗林庄、蘇州閶門外、南京楊柳巷、江西瓦屑壩等等。


但沒有一個地方,像洪洞大槐樹影響這麼大,覆蓋的移民省份這麼廣。




隨著明初大移民之後,數百年來的社會變革,


這些移民中原的山西人後裔,又輾轉遷往川、廣、雲、貴、東北、西北乃至全國各地,


從而形成了

「洪洞移民遍神州」

的局面。



洪洞大槐樹景區舉行寒衣節祭祖大典,祭祀人員向先祖敬獻三牲。




4




其實,中國許多家族的族譜在追溯先世來源的時候,


雖不排除正牌後裔的可能性,但或多或少都帶有

「虛構自己祖先」

的成分。




當大批山西移民遷入北方其他地區時,


基於生存競爭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身份無疑是明智選擇。


大槐樹移民作為具有共同鄉土情結的移民集群,易於形成社會競爭的團體優勢。


這種實在的利益,驅使移民後代集體虛構祖先的出處。




歷史學家葛劍雄曾提出

移民「從眾心理」說


在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故事中,


不排除有很多非洪洞大槐樹移民,其家族史在傳承過程中失憶而不知祖先的具體家鄉,


看到其他家族自稱是大槐樹移民,便稱自己也是。


也不排除一些山西移民雖知祖先來自何處,但是為了從眾而認同並不存在的「大槐樹」這個虛構的象徵性故鄉。


究其實質,

大槐樹移民不僅是一個移民的從眾心理過程,更是一個對家鄉文化認同的過程。




然而,許多人想不到的是,


洪洞大槐樹這一「歷史悠久」的家園認同傳統,其實歷史一點兒也不悠久。




簡單來說,洪洞大槐樹是民國初年才被指定出來的一個具體的地點。


曾在山東做一個小官的洪洞人賈村人景大啟,回鄉後向當地商人士紳募捐了390多兩銀子,


然後在他認為是古大槐樹的地方樹碑建坊,


歷經百年宣傳,如今成了全球自稱洪洞大槐樹後裔者的朝聖地。




但據景大啟說,大槐樹和廣濟寺早已不存,無從稽考。



如今的大槐樹和廣濟寺,都不是「古迹」。




現在被認定的「那棵大槐樹」,並非原來「那棵大槐樹」,


當地方志說,這是「第三代」大槐樹,前面兩代大槐樹已枯死。




中國人慎終追遠,尋找精神家園的內心需求從未停止,


「古大槐樹處」紀念碑坊的出現,正好給了國人一個緬懷先祖的實物,


迄今,每年都有許多人返回這個被建構起來的地點,尋根祭祖。




雖說歷史如煙無形,但有形的歷史更容易被接受。


人們需要面對一個具體的東西,才能更好地理解:


自己從哪來,將要往哪去!







掃碼!進最愛君的讀者群



最愛君推薦

什麼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讓你生不如死:歷史上有哪些人遭受過這種痛感極限的酷刑?
清朝史上唯一行刺皇帝的人:他說沒有幕後主使,你信嗎?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