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妝容 > Jil Sander, 「現在時」下的回顧

Jil Sander, 「現在時」下的回顧

原標題:Jil Sander, 「現在時」下的回顧



> JIL SANDER2004/05秋冬系列大片

「我的興趣,在於一種新興的存在之中(what interests me is the new, the merging)。「 — —Jil Sander 。


在2017年的年末,Jil Sander的個展《現在時(Prsent Tense)》最終落地於德國法蘭克福的Museum Angewandte Kunst。此時已經距離設計師的最後一個時裝系列的發布近四年——對於一個以「花無百日紅」為價值趨向的當今時尚文化而言,四年中似乎走過了數個朝代的更迭:四年前,Gucci還沒迎來米開理的時代,Alber Elbaz還依舊奉職於Lanvin,那時極簡的精英主義審美還是高級時裝的主流論調,而「青年文化」 還是個頗為小眾的社會學語彙。在當下這個被太多「主義」「策略」和「政治正確」驅趕著的時尚產業,這個名為《現在時》的展覽或許能讓時裝創意人辨清在一個又一個標籤背後,時裝所應有的時代精神。而此次展覽更單純的意義,是藉由策展人Matthias Wagner K與Jil Sander共同打造的超過三千平方米的展覽,來講述一個超越「極簡主義」標籤之外真實的Jil Sander。



> JIL SANDER2004/05秋冬系列大片

秀場、後台、工作室、時裝線、配飾、美妝品、時裝攝影與廣告、時尚與藝術、建築與園藝,這九個展覽主題的設定無疑讓人看到了Jil Sander除去時裝設計之外的更多身份。同時,對於一位強調時代精神與創新設計的設計師的講述,這樣的策展思路也符合了其創意背後的當代主義哲學。我們不會看到按創作時間排序的設計作品文獻(一位信奉「時代精神」的設計師對「回顧展」一詞並無好感),取而代之的是將時裝置於燈光、空間、攝影、音效設計的動態的三維空間之中。參觀者將深度浸入於Jil Sander式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也映射出此次展覽的首要旨意:Jil Sander並不僅僅是一位設計師,她更多地是一位創意者,而時裝只是她其一的敘述語言。就像策展人為Jil Sander所著評論的開篇所寫的——「Jil Sander——一位時裝設計師?這樣的論斷是對這位設計師卓越才華過於倉促的簡化。」


包豪斯時裝



> 展覽現場


1943年11月,Jil Sander出生於戰時德國的Wesselburen,數年後隨家人移居德國漢堡。Jil Sander對時裝的啟蒙意識來自於其曾經於Krefeld Textile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學習材料工程的經歷。這所學校的老師推崇包豪斯學派(包豪斯在納粹德國時期被視為禁學),回顧Jil Sander一生的創作,實際都遵循著包豪斯學派的方法論。1964年Jil Sander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洛杉磯,隨後回到漢堡並在數個女性雜誌擔任時裝編輯的工作。彼時的Jil Sander已經有了對時裝面料、比例乃至女性形象的思辨。1968年,當Yves Saint Laurent和Hubert de Givenchy在巴黎發布女裝成衣系列時,Jil Sander在漢堡的Poseldorf區開設了其首間零售店鋪。當時的德國時尚依舊遵循巴黎式的民俗風格(folkoristic),。而Jil Sander色彩克制、風格嚴謹的首個系列似乎讓德國女性看到了時裝設計中的本土性。整個系列一售而空,而Jil Sander設計背後的文化參照,不僅是包豪斯風格,還有新教工作倫理(「我需要設計和秩序,我需要工作,就像魚兒需要水」),也的確讓時裝設計找到了德國文化的歸屬。

Jil Sander的風格是極簡的,但我們卻不能簡而言之的用極簡主義來定義她的設計。Jil Sander的時裝設計核心,強調的是比例的和諧、精準的三維形態和低調而富於張力的優雅。設計師曾說時裝就像品嘗食物,有些菜式簡單而美味,令人憎惡的是那些誇張的混合物。Jil Sander的設計有著來自德國新即物主義的影響,時裝設計回歸到理性的現實之中,並注重表達客體性的存在,而非強調浪漫而理想主義的主觀表現。同時,設計師繼承了歌德(Goethe)對風格的解讀,創作跳脫出模仿和風格主義的遊戲,這也成為了Jil Sander設計中的純粹主義的詮釋。而Jil Sander的德國血脈也讓她對民主意識有著無限崇尚。或許這也是這位曾經工作於高級時裝領域的創意人,自2009年連續三年與Uniqlo推出了J+膠囊系列——優秀的設計應該服務於社會,而並非資產階級的玩具。



> 展覽現場


但對於Jil Sander最重要的影響,是來自包豪斯體系的影響,她的時裝設計至今依舊具備的時代精神,對設計三大主體的推崇:功能、材料、形式。Jil Sander的時裝設計是功能性的,而為了達到這種功能性,時裝又必須解放人們的身體,使穿著者可以自由地活動。就像買過Jil Sander設計的人都會驚訝,這些看似纖細的時裝卻有著相當舒適的版型,而所有為裝飾性服務、影響穿著的不必要設計都不會被Jil Sander所接納。Jil Sander的創作永遠是考慮周良的,就像所有包豪斯設計一樣,Jil Sander的時裝,是為穿著者服務的民主設計。


越發解讀Jil Sander的作品,我們也愈發感受到Jil Sander時裝設計中的哲學意識——理性、自製、嚴謹。這樣的價值觀也填補了時裝的某種道德空缺。不言高級定製是真正閑適階級的特權,時裝長久以來一直追捧的是感性的浪漫和享樂主義的放縱,這樣也使得傳統時裝美學一直以來著重於對裝飾元素的創造,因為人們對時裝的使用目的是「打扮」。而Jil Sander則是徹底的現代主義設計,人們可以真正地「使用」時裝。而也正是這樣反裝飾主義的特質,讓Jil Sander被扣上了極簡主義的帽子。但Jil Sander的精神,實際遠遠多過你所看到的那些簡潔的線條。

多元的敘述



> 展覽現場


1979年,Jil Sander推出了她同名的首款香水「Jil Sander Pure」。就像Jil Sander的時裝第一次讓人看到了德國的審美屬性,她的香水系列同樣也來源於設計師對德國元素的現代主義詮釋。彼時的香水生意基本壟斷在法國的製造商手中,東方香調成為時代的潮流。1977年伊夫聖洛朗的Opium是那段時間最知名的創作——鼻煙壺為靈感的瓶身設計,華麗馥郁的辛辣東方香調讚頌著感官沉醉。而Christian Dior和Chanel同時期所分別推出的Diorelle與Cristalle,雖然順應時代潮流讓香調變得相對輕盈,但依舊在販售一種男權社會意識下的高雅的女性形象。Jil Sander的香水創作從瓶身設計開始,Peter Schmidt借用了美國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作品中的銳利而平衡的線條,為Jil Sander的首款香水打造了以兩個立方體為形態的瓶身設計,並用數周在義大利的玻璃工作室中實驗最終的成品,確保瓶身犀利的邊緣堅不可破。對於這瓶香水而言,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非是在彼時頗為前衛的廣告大片。在這個由Scholz & Friends出品的跨頁廣告中,立方體的香水被置於右手頁,而左頁與之呼應的,是Jil Sander設計師本人的特寫——一種獨特的張力形成其間,一邊是當代設計的力量感,一面是真實的人性——脆弱卻堅定。「脆弱並不是缺點」,這也是Jil Sander對性別平權的主張,女性的自由是來自自我的認同,而不必藉由男性化的語言來佐證。Jil Sander Pure香水的視覺創作同時也是在呼籲「真實感」,而非像Yves Saint Laurent的Opium那樣打造一個理想主義的現實逃避,也正是這種真實感,為Jil Sander的作品帶來了力量。


> 展覽現場


Jil Sander在八九十年代不斷推進其美妝產品的研發,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打造了不少設計經典,其中包括1981年和Kenji Toma合作「Bath and Beauty


Pure」護膚品系列,而1985年彩妝系列的廣告片,也由當時年輕的瑞士攝影師Raymond Meimer掌鏡。Jil Sander的美妝品廣告的旨意,並不是單純地販售產品,而是直抵核心地傳遞著Jil Sander的價值觀——精英主義、剋制、真實、秩序,或者說是一種完美的理性主義。而Jil Sander新教徒般的工作倫理觀,也推動著這一品牌的持續發展。Jil Sander眼鏡系列和手袋產品以授權的方式於1982年和1984年上市。到1993年,Jil Sander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慕尼黑、柏林、法蘭克福和漢堡開設了品牌旗艦店,隨後又在全球建立了超過八十個零售點,其中有包裹在東京、香港和曼谷這些亞洲城市的旗艦店。Jil Sander的設計在亞洲受到不少追捧,或許也正是其哲學中的剋制、謙遜和作品上呈現的匠人精神,與亞洲哲學有著自然的呼應。Jil Sander同時獲得了大量的業界和社會認可。1995年設計師因其對社會的傑出貢獻,被德國總理授予最高級別聯邦十字勳章(Bundeserdienstkreuz),Jil Sander相關的室內設計,也獲得包括來自美國建築師協會的嘉獎。


1999年,Jil Sander將品牌賣給了Prada,或許是這位德國人相信能與曾經身為義大利共產黨的Miuccia Prada建立價值觀上的共識,但六個月後,Jil Sander因為與Prada的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不和而離開品牌,隨後時裝屋設計和研發部門的全部員工也相繼離職。在2003年和2012年Jil Sander曾兩次短暫回歸過自己的同名品牌,但這位包豪斯匠人的工作方式,並不符合一個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商業集團的策略追求。


Jil Sander的傳奇或許落幕了,但卻已經改變了整個時尚美學和設計理論的演化。




藝術與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德國iF設計獎—體育用品類獲獎作品(完整版)
4月米蘭見 | 來不及倒時差了,米蘭設計周Brera展區搶先走起!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