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子科學怪咖馬兆遠:日拱一卒,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量子科學怪咖馬兆遠:日拱一卒,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每一個異類,都在不停地跟內心做鬥爭;

每一個異類,都在奮力造就著自身的不平凡。

本文共計3560字 | 4分鐘閱讀

「日拱一卒,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爺就這麼任性。」馬兆遠在自己的一篇名為《初心》的文章中如是說。

確實,師從超冷原子物理理論之父Keith Burnett,25歲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在美國國家標準局讀博士後,師從量子調控實驗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還做過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30歲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正教授博導,作為首席科學家,為中國空間站天宮四號設計了世界第一個空間冷原子量子實驗平台;他擁有在名門正派打下的最紮實的物理學底子,再加上中科院科學家的身份,可以說是為將來的功成名就鋪平了道路。

然而,在「工業4.0」概念最火的2015年,馬兆遠卻毅然決然地辭掉了中科院的研究員,據稱他是中科院史上第一個裸辭的正研。

從動了這念頭到當眾宣布,前後不過短短二十分鐘。

在常人看來,馬兆遠的這種看似腦門一熱、大腿一拍就做出的決定,十有八九會被旁人奚落。

但,過度的顧慮與忌憚,顯然不是馬兆遠的處世風格。

他談到,自己實際上繼承了兩套思想,一個是在北大、牛津、伯克利接受的正統科學訓練;另一個則是「實用主義」,他甚至從不把自己定義成某一種人。

他骨子裡的那種反對權威束縛的自由主義,「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浪漫英雄主義,終於還是爆發了。他最終選擇按照他一貫堅持的杜威+孔子的實用主義理念,捲起袖子帶一夥兄弟們做起了「小買賣」。

誠然,此小買賣非彼「小買賣」。

量子調控,號稱是人類知識密度最大的學科,這個領域拿過諾貝爾獎的人已經有幾位了,但由於它的知識體系過於複雜,導致這門學科的產業化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馬兆遠的遠大抱負,就是要實現量子調控學的產業化。

「我們這個領域對人的訓練真的是『超人』的訓練,」馬兆遠說,「我現在創辦了一個研發機器人的公司,銷售掉產品並盈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想培養具備打通工業生產各個環節的能力的系統設計師,把我們的冷原子或量子力學裡的東西應用到工業界。」

「在工業細分的現代,有頂層設計的人,他們本身就組成了一個新的行業。他們了解各個工種本身,又了解他們之間的關聯。」馬兆遠解釋,「在工業4.0時代,工業產品的設計非常複雜,各工種之間配合尤為重要,需要懂得多領域、多學科的人才來統籌,這時候,有了系統設計師,就會大派用場。」

有很多人說馬兆遠不務正業,但他自己卻並不在乎。

「我有自信,會用事實說話。」馬兆遠說:

我們有義務不要讓理論『束之高閣』,真的應該讓科學家們『下里巴人』地去幹活。

做實業就像下棋,卒子幾乎是不可能一口氣殺到地方大本營,直取敵方首級的。

但通過「日拱一卒」,每次只向前走一小步,只進步一點點,去收穫那「一寸又一寸的歡喜」,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上半身彌勒佛,下半身地藏王」

我在科學圈子混,上半身是彌勒佛,在做科研的東西;下半身卻是地藏王菩薩,體驗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創業難。

馬兆遠這樣總結自己在科學與創業之間的跨界。

他也曾在記者採訪中自稱是個「民科」。明明可以在科學院兩耳不聞窗外,一心專做科研事,他卻偏偏在自己科學職業勢頭正勁的三十五歲時,毅然決然地選擇踏入民間創業。並且,他是真心把自己做的實業作為「一場科學技術與產業創新聯繫的實驗」在做。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自我的深層次放逐?

世人熙熙攘攘,無不為利來利往,而在求學與科研事業上一路開掛狂飆的馬兆遠,卻如此勇於捨棄,這何嘗又不是另一種更深層次的得到?

副標題為「開啟未來世界的思維方式」的《量子大嘮嗑》這部書,正是馬兆遠在這場實驗過程中的心得筆記。

這是一部被出版人嚴黃女士譽為「一本21世紀國人必讀科學思維啟蒙經典」的書。

為了避免過於理性的無聊,他甚至發明了一種「嘮嗑體」,在科學、量子、世界這三大部分的統籌之下,他足足用了近四百頁的篇幅,以一種「在講述複雜問題時,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耐心地去跟普通讀者「大嘮嗑」。

馬兆遠說他欣賞的科學,是「它對自己的不約束、不界定,不自我崇高化,甚至不去代表真理」,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科學工作者,他說自己「有義務來傳播科學的基本精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這恰恰是關聯經典和量子的方法。」馬兆遠說。

他也稱自己早已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不怎麼跟人談他專業的事情。

他總覺得自己的領域是個極其變態的領域,並且號稱是人類知識密度最高的一個領域。需要一個搞物理的懂得機械設計和加工、真空技術、電子工程、軟硬體、自動化控制、晶元技術、大數據處理、圖像分析和信息工程,最後還要靠自己的物理學基礎來研究量子物理問題。

「其中艱深曲折,不足為外人道也。」在這方面,他似乎想得很通透明白。

在他所專長的量子領域之外,馬兆遠同樣展現出了對這個世界足夠的赤誠與好奇。

他說出國前自己是好好學生,最多混混學生會;自己的興趣則大多培養在牛津時代,那時他演話劇,做導演,劃賽艇,還會寫詩和散文。在世界科學史上,從一個學科跨到另一個學科,或從一個專業跨到另一個專業的異類大有人在,像馬兆遠這樣、並且能將各種跨界玩得風生水起的科學家,可以說是並不很常見了。

很難說這些興趣一定會在專業研究上給他以靈感,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他能儘可能去做存在無限可能的事情,這本身就是一種超於常人的能力,並且為類似於他的「異類群體們」所獨有。

馬兆遠正是憑藉著這種能力,幾乎可以迅速切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並且依靠自己超強的積累和學習能力,在短暫的時間內就對一個新的領域產生好奇並有所建樹。

「stay hungry and stay foolish」,馬兆遠說。

一些看似無用的愛好和興趣,沒準也會帶給你時空移轉的另外一個際遇。

「士不可不弘毅」

「牛津的青燈古佛,除了物理世界的日拱一卒意外,李敖對我那個時候的思想成熟、寫作文風和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有很大的影響。」在《量子大嘮嗑》一書的前言中,馬兆遠這樣寫道。

一代狂士李敖對馬兆遠的影響不可不謂之深厚。馬兆遠也坦言自己欣賞那種中國儒家「士」的方正,在骨子裡講家國天下,並把自己當做儒家文化的繼承者——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敢於為天下先。

因此,在國外深造多年,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國。

「士不可不弘毅。」每每想到家國天下,他也會感嘆「自己把自己感動了。」

中國古人歷來頗為崇尚士大夫精神。

具體到馬兆遠身上,我想那便是著書以載道,是量子的大嘮嗑之道,是科學與商業的愛恨糾纏之道,是玩轉各種跨界的道,而這些不同的「道」,正是認識並深入理解馬兆遠這位「國之大士」精神內核的關鍵所在。

只不過,像馬兆遠這樣的一些當今中國之「士」,與古代俠義之士們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商場是血淋淋的,沒有半點親情可講。沒有足夠的積澱,在戰場上一定會吃虧。

馬兆遠早些年就曾建議在校大學生,一定要積累足夠多的「子彈」再上「戰場」。

他自己則這樣理解量子力學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比如:「量子力學在解釋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事物跟事物之間的關聯」

量子力學在很大程度上告訴我們,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個問題,管理企業就是去解決一個個問題,而不是有一個大設計或終極解決方案。

「關聯、交互,生機勃勃而從不絕望」,這大概是量子論給人類最大的禮物了,馬兆遠專門做了這樣生動形象的總結,來說明量子論對人類思維的深遠影響。

一直以來,他頗為隨性地在科研與實業之間來回穿梭,周遭儘是暗潮洶湧,在身邊人的惶恐注視中,唯他一人波瀾不驚。

縱觀整個科學領域,以及包括《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在內的多種名家著作,幾乎都有略顯悲觀地談論AI未來很有可能將佔據世界主流、人類終將淪為奴隸勞工的觀點。

馬兆遠卻頗為樂觀地說,這時就應當有一個「異類的聲音」去告訴人類,我們應該去做哪些事情,跟機器人怎樣進行分工,他和他現在的公司(司馬大大)正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最後,在跟他談及受過哲學訓練的人,貌似會自覺不自覺地引用古人的各種哲學觀點去類比、理解量子這一事物時,馬兆遠表示:

我們如果不敢砸爛罈罈罐罐,老想抱著這些東西往前走,那就永遠沒有機會;但與之相對,很多人也只有放棄輕鬆就能獲取的部分現代工具,然後才能回來系統地整理所謂的「舊有文化」。

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杜威(John Dewey)說,「也許那裡從來沒有也不會有終極的真理,我們只是不斷找到更好的解釋。」比如,嘗試用量子力學去理解現代的各種學科理論時,我們通常會面對兩類困難:

一方面便是上述的用古人的哲學去類比、理解物理,這是不正確的;

另一方面則是,作為物理工作者,連他們自己也沒有徹底搞明白量子物理。

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學中國史、學中國藝術史要去英國?為什麼《劍橋中國史》不是中國人做出來的?

那是因為他們有方法,有現代的手段,很多方面他們確實比我們做得更好。

我們不能用義和團的精神來幹事情,必須從對手那邊去學習,這是一個文明自信的表現,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接觸、了解現代文明走到什麼地步,對自身的發展也並不全是壞處。

「胡適那一代人的工作還遠遠沒有做完——」

馬兆遠沉思半晌,他心中顯然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END-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轉型3年後重生,谷歌D輪投資1.2億美元,擁有近千萬主播,日生產700萬分鐘內容
莆田鞋終於讓正品都分不清了,造假30年,有人一天賺400萬!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