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來看看幾十年前的都勻

快來看看幾十年前的都勻

黔南日報全媒體中心

黔南唯一具有新聞發布許可新媒體

我曾想像過父母所生活的都勻會是什麼樣子的

或許是現代社會太過複雜、浮躁

我尤其懷念過去的都勻

看完這些老照片

我想將他們分享給大家

不為什麼

只想讓你們在看到這些老照片之後

能放一放沉重的內心

好好感受一番老都勻帶來的質樸、乾淨和美好

刻滿歷史的守望者——百子橋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郡人唐文升年過半百,仍膝下無子,欲 架橋以求子嗣,獨資建橋,歷時五載, 百子橋終落成。

60 年代的百子橋舊貌(仲家 攝)

百子橋新貌(周錦溪 攝)

七級凌霄挺立過的滄桑——文峰塔

文峰塔是都勻市的地標建築物之 一,關於文峰塔的傳說有很多。那時的文峰塔周圍全部是菜地,文峰塔顯得格外的孤獨。明代萬曆年間文峰塔 曾是一座五層木塔,傳說是一位姓桂的總兵率領郡人修建的。是貴州唯一載入《中國古塔》圖 冊的石塔。

1964 年文峰塔河岸(徐生昌 攝)

文峰塔新貌(譚文明 攝)

滋養勻城的生活源泉——冒沙井

據傳冒沙井已有幾百上千年的井齡,《徐霞客遊記》里就曾有 關於這口井的記載。舊時的冒沙井還需要用桶到井裡 去打水,2003 年都勻政府為了保護冒 沙井,將它修葺一新。

90 年代的冒沙井 (都勻市委宣傳部 供圖)

2007年左右冒沙井(都勻市委宣傳部 供圖)

斑駁歲月里的青石板——石板街

明洪武年間人們開始修建一條長 約 200 米,路面以 10001 塊青石鋪砌 而成的路,街兩頭各配一對石獅,南 面街口建有古式門,因為用青石板鋪 成所以稱之石板街。

1964 年石板街坡腳原貌(徐德昌 攝)

2010年左右的石板街(馮瑞釗攝)

速度與激情下的活力——開發區

1992 年,都勻正式成立經濟開發區,位於都勻市西北郊的幾十畝空地, 在一片不被看好的聲音里,宣告將成 為引領都勻未來發展的中心地帶。

1997 年,都勻市開發區的中心地帶,一座高樓拔地而起,四周綠油油 的菜地,將其包圍其中,顯得有些孤寂。 但短短十七年的時間,荒蕪的景象已 一去不復返。當時的那棟高樓就是現 在的電信大樓,周圍的菜地全都化身 成一座座挺立的高樓別墅。

1977 年仍是一片菜地的開發區(袁新華 攝)

2007年左右規劃整一的開發區新貌(袁新華 攝)

寫滿輝煌的記憶中心——大十字

大十字作為都勻這座小城的中 心,歷經城市的變遷,刻滿了一個個 時代真實的印記。 提起大十字,最不能磨滅的是曾 在一個年代叱吒勻城的百貨公司。最 初的百貨公司,是當時摩登男女最喜 愛的場所。全城最潮最新的產品在這 里得到展示與售賣,能在裡面買上一 兩件最時髦的服飾,成為很多人夢寐 以求的事。鹽巴公司、二倉庫等都勻 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也在大十字紮根, 使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

60 年代的大十字舊貌(戢剛 攝)

2007年左右的大十字(劉鈺 攝)

過去的交通工具

30 年前,汽車尚未在黔南普及,道路 上汽車還很稀少,人們出行除了靠步行之外,就是騎單車了,單車可以說就是那代 人對於交通的記憶。

70 年代,隨著改革開 放的腳步,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提高,一 些家庭條件特別好的人結婚要體面,就要 買齊「三大件」: 手錶、縫紉機、自行車。 手錶要「英納格牌」、「上海牌」;縫紉 機要「五羊牌」;自行車要「鳳凰牌」、「永 久牌」、「飛鴿牌」,單車作為日常交通工具, 最受人們的青睞,要是能騎著單車上班, 別人只有羨慕的份了。 當時想要購買單車,必須憑票,還得 有關係。現年 70 歲的余大爺回憶道:「能 弄到一輛單車,那是倍有面子的事,但很難, 一是要單車票,我們廠一千多人,也就兩 三張單車票;二是要托關係。我 82 年好不 容易弄到一輛鳳凰牌單車,我還記得在那 鋥亮的銘牌上有一隻金色的鳳凰,摸來摸 去的,手都在抖,騎出去就像現在開賓士、 寶馬一樣。」 70 年代末期,永久、鳳凰、飛鴿等品 牌的自行車家喻戶曉,後來隨著摩托車的 出現,自行車也就普及了。

1983 年都勻大橋頭騎著自行車上班的人 ( 都勻市委宣傳部 供圖 )

上世紀 90 年代初都勻主要交通工具——人力三輪車 ( 都勻市委宣傳部 供圖 )

90 年代的人力三輪車又被機動三輪車取代 ( 李貴彬 攝 )

停放在橋樑廠內的上游型 0192 號蒸汽機車 ( 楊軼鈞 攝 )

都勻市劍江路斜橋上行駛的老式公交車 ( 馮甲福 攝 )

上世紀 70 年代的都勻市劍江中路大十字路口汽車屈指可數 ( 商榮生 攝 )

過去的都勻市中心

九十年代,那時步行街還是一條窄小的馬 路,路兩邊是一些商鋪,我們所熟知的郵局就 在那裡,路雖窄,還是可以看出該路段非常的 繁華,是都勻市民活動的中心。

滿林蔭樹的樸實小道,走過一個年代最初的樣子。(李鳳桐 攝)

為休閑步行街後,兩邊已是林立的店鋪,成為時尚男女穿梭的地 方。(袁新華 攝)

1998 年 10 月,一家三口在自家店鋪門口留影,定格下一個 時期小吃街最樸素的樣子。(李鳳桐 攝)

如今,煥然一新、時裝店鋪林立的女人街,刻滿了時代變化 的深刻印跡。(都勻市委宣傳部供圖)

對於現在很多都勻本地人來說,新華書店在什麼位置已經不重要了。新華書店作為國家的官方書店,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被眾多文 人學者奉為殿堂。 1951 年,新中國成立兩周年,都勻新華 書店的正門口,拉上了喜慶的橫聯。新中國成 立時期四大偉人的照片矚目的懸掛於書店名 字的正上方,閃閃的紅星和飄揚的旗幟,不 忘地提醒著堅持共產主義的革命信念。貼滿 字報的正門口,必定吸引過很多人駐足停留, 商討議論學習一番。儘管此後經歷了一些歷史 的變遷,但新華書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是 滋養都勻文化發展的源泉之一。

1951 年新華書店門口,一群年輕的小伙, 在火紅的年代裡留下了最真實的記憶。(盧慶 文 攝)

此後,新華書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成 為勻城最大、最現代化的購書場所。(盧慶文 攝)

新華書店已經找不出當初的樣子, 漸漸成為這個城市被遺忘的角落。(盧慶文 攝)

60 年代,人民廣場是市民文娛活動的中心。(黎真祥 攝)

80 年代,最熱鬧的體育賽事在這裡舉行,成為舉城歡聚的盛事。(李厚劍 攝)

如今,乾淨美麗的廣場,成為輪滑小能手、開車小頑童和廣場舞大媽最愛光顧的場所。(申軍 攝)

看完這些照片

小編好想穿越

回到從前的都勻

體驗那個年代的人文風情~

黔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牟泗亭 魯懷琦等

全媒體中心編輯:大慌慌

審 核:秦祥祥

版權申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黔南 的精彩文章:

TAG:雲黔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