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氏書齋中的晉城密碼

秦氏書齋中的晉城密碼

文/何江濤(微信公眾號:體仁書院)

河東人物氣勁豪,澤州學者如牛毛。

大家子弟弄文墨,其次亦復跨弓刀。

去年較射九百人,五十八人同賜袍。

今年兩科取進士,落釣連引十三鰲。

邇來習俗益趨善,家家門戶爭相高。

驅兒市上買書讀,寧使田間禾不薅。

我因行縣飽聞兒,訪問終日忘勤勞。

太平父老知此否?語汝聖世今難遭。

欲令王民盡知教,先自鄉里烝群髦。

古雲將相本無種,從今著意鞭兒曹。

這是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時任河東提刑的黃廉在晉城視察、調研時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在清代被記作《行縣詩》。但在金代狀元李俊民的《重修廟學記》中,稱其為《題秦氏書齋》。其中「河東人物氣勁豪,澤州學者如牛毛」句在晉城地區被廣為傳頌,成為北宋晉城文風鼎盛的佐證。

秦氏書齋究竟在哪裡?黃廉為何會在秦氏書齋寫下這首詩?所謂的秦氏又是何人?這首詩暗藏了探索宋代晉城的神奇密碼,等待著我們去破譯。

在黃廉來晉城的三十年前,萬全人吳中任澤州太守,當時境內五六十年沒有人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於是吳中將廟學遷移至城東,聚徒教授,教育狀況才略有好轉。到1064年,上元縣主簿程顥調任晉城縣令,在晉城一口氣辦了七十二所鄉校。到1074年,程顥的學生劉立之又來到晉城擔任縣令。

經過連續三十年的大興教育,晉城的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轉變。其中尤以澤州太守吳中、晉城縣令程顥貢獻最大。程顥來到晉城的時候,晉城是「武術之鄉」,鄉民在農閑都喜歡武術,不喜歡讀書。程顥便把喜歡武術的鄉民召集起來,培養得更加精明幹練。既然成年人不喜歡讀書,程顥便從娃娃抓起,選擇了離城最近的一處地方,自己辦了一個書院,親自教娃娃們識字斷句。程顥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來晉城之前早已聲名遠播,不少人拜在他和弟弟程頤門下求學。程顥在晉城辦學,周邊陵川、高平、運城、太原地區的學子聞訊而來,居住在書院周圍,形成了一個村落,這就是晉城市區北部的古書院村的由來。

程顥辦學的時間是1065年,黃廉在晉城寫下《題秦氏書齋》的時間是1085年。我們從黃廉的這首詩中,可以窺探到北宋時期晉城的諸多信息。今人談起黃廉的這首詩,多是看重其中的「澤州學者如牛毛」之句。而我卻認為黃廉的這首詩,進一步佐證了在北宋時期,晉城的文風雖然有所繁盛,但依然是一個「武術之鄉」。

黃廉的職務是河東提刑,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山西省檢察院院長。北宋的官員每年都要到基層調研,稱之為「行縣」。黃廉的《題秦氏書齋》在清代又被稱為《行縣詩》,說明這是黃廉在晉城一帶調研時所作。不誇張地說,黃廉為我們後人提供了一份非常精彩的晉城調研報告。

黃廉的詩開篇就寫到「河東人物氣勁豪」,河東指的是河東路,範圍大概就是現在的山西。誇了「河東人物氣勁豪」,又誇「澤州學者如牛毛」。接下來,寫「大家子弟弄文墨,其次亦復跨弓刀。 」這是說家庭條件好的大家子弟在讀書,其次的在拉大弓、舞大刀。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去年較射九百人,五十八人同賜袍。」這描繪的並非普通的射箭比賽,可能是朝廷在1084年舉辦的武舉,五十八人被朝廷賜袍。「今年兩科取進士,落釣連引十三鰲。」 與上一句對應,今年文科取進士,有十三個人中了進士。

參加武舉,五十八人被賜袍。參加文科考試,十三個人中了進士。這就是黃廉描繪的北宋元豐八年晉城的真實狀況。程顥之所以被後世稱為教育家,不但在於其興辦教育,更在於其因材施教。程顥擔任晉城縣令期間,在重視文化教育的同時,並沒有排斥晉城人民的學武之風,而是更加註重引導培養學武的興趣。通過提高人民的武術水平,取得了重大教育成果。

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晉城人陳卜(今澤州縣山河鎮東土河村人)移民洪洞,傳「洪洞通背拳」,又落戶河南溫縣,留家傳「長拳」。陳氏在家傳長拳的基礎上改良開創了「太極拳」。陳卜被後世尊為「通背老祖」和「太極始祖」。

明代永樂二年,高平霍氏家族北上遷至河北。其中一支又遷至天津,後人中最著名的一個,叫做「霍元甲」。

明代萬曆年間,河南人蔣發路過晉城,拜陽城王宗岳為師學習「太極拳」,此即趙堡太極拳由來。

清代,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到河南溫縣向陳氏學習太極拳,同鄉武禹襄受楊露禪影響也到河南溫縣拜陳氏為師學習太極拳,恰好其在河南舞陽任知縣的兄長武澄清偶得王宗岳《太極拳論》,武禹襄之技突飛猛進。楊露禪與武禹襄的太極拳各成體系,此即楊氏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之由來。

身居晉城鄉野的陳卜以家傳之學能在洪洞、溫縣傳拳,或可說明在元末明初,晉城習武之風猶盛。偏安晉城的王宗岳能寫下太極拳歷史上的經典理論《太極拳論》,是否說明從明初到明末,習武之風始終影響著晉城。也說明從程顥1064年來到晉城直到明代末期,五百年間習武的風氣並未改變。

清代,晉城人張大經(澤州縣大陽人)於乾隆十六年登辛未科一甲一名武進士,即武狀元。張大經是晉城歷史上僅有的一位武狀元。此時已經是公元1751年,距離黃廉描繪的「去年較射九百人,五十八人同賜袍。」已經過去了六百六十七年。數百年間,晉城從未丟棄習武的傳統,堪稱奇蹟。

那麼,所謂的秦氏書齋,秦氏是何人?書齋又在哪裡呢?時隔九百多年,我們已經很難尋覓答案。我認為秦氏是指陵川秦氏,書齋可能在陵川西溪。黃廉於1085年來到晉城的時候,呂由庚擔任陵川縣令,這首詩實際上是黃廉在陵川秦氏的書齋寫給陵川縣令呂由庚的。因為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陵川勵俗》。

呂由庚是書香世家之後,其祖上即是毛主席說的「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的北宋宰相呂端。秦氏是陵川的文化巨族,秦約在北宋官至尚書。或許正因為這樣的緣故,身為河東提刑的黃廉才可能來到秦氏書齋,為陵川縣令呂由庚寫下了這首《題秦氏書齋》。

詩中「驅兒市上買書讀,寧使田間禾不薅。」是對北宋中期晉城人愛讀書的最佳形容和最高評價。寧可疏於農業生產,導致田間雜草叢生,也要讓小兒去市面上買書來讀。這是多麼生動的一幅「全民閱讀」的畫面。

總而言之,黃廉《題秦氏書齋》為我們描繪了北宋元豐八年晉城「崇文尚武」的景象,告訴我們北宋的晉城不但文化鼎盛,而且習武成風。詩中隱含了豐富的政治、歷史、文化信息,是了解北宋晉城的神奇密碼。這一切,都需要我們今人去進一步了解,破譯。

2018年4月23日

於澤州城北逍遙樓

參考資料:程頤《明道先生行狀》、李俊民《重修廟學記》、秦雪清《陵川名宦呂由庚》、焦光善張玉宏《程顥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仁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體仁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