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詩夜話之六「詩與月亮」

唐詩夜話之六「詩與月亮」

月亮是古詩詞中一個重要的意象之一,與雲、樹、風等等都是詩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但其江湖地位估計是獨步詩壇的,說她是古詩中最重要的意象應該也沒有太大的邏輯漏洞。唐人在寫詩的時候,對月亮一樣情有獨鍾。

任何與詩歌有關的話題總繞不開詩的起源——《詩經》。我們的先民是很早就注意到月亮的運行規律,並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曆法「農曆」,因此月亮成為先秦文學的重要元素(或許用詞不準確),也就沒有探索的餘地了。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留音)兮。舒懮(有音)受兮,勞心慅(草音)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造音)兮。」

《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是詩歌史上講月亮繞不過去的高峰!生僻字很多,簡易翻譯一下就是「皎潔的月光照耀著你嫵媚的臉龐婀娜的身姿,怎能不讓我輾轉憂思?」比興手法完美演繹,一詠三嘆悱惻纏綿。據說這是《詩經》里表現得獨一無二的情緒。這是月亮在詩里最初的容顏,月光皎潔,月下朦朧,若隱若現,似有似無。

曹操筆下的月亮大有建安風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股蒼涼之感油然而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浩瀚無垠之情呼之欲出。唐人中幾乎無人不寫月,而唐人中寫月亮的不得不說四個人,三首詩。

第一個人是張若虛,一首詩:《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其人是唐詩史上的一個傳奇,生卒年不詳,出生地存疑,連其個人傳記也是夾敘於《唐書.賀知章傳》中,著名的唐朝詩人組合「吳中四士」(賀知章、張旭、包融、張若虛),應該是當時有名的名士,可惜搜遍《全唐詩》只有遺存二首而已,其中一首就是寫月亮的巔峰之作《春江花月夜》。近代文學評論家聞一多在《唐詩雜論》里評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自有「孤篇壓全唐」的評價。台灣美學家蔣勛在《蔣勛說唐詩》里更是推崇別緻。前人對這首詩的解構已經足夠多,毫無例外地都認為這是把月亮的澄澈寧靜、空明皎潔寫得無以復加的詩作,並且這種美與時空的循環往複、人生的代際更迭發生巧妙的組合。竊以為這是繼《詩經.陳風.月出》之後把月亮化進語言里最好的詩篇。

第二個人是李白。李白在唐詩人中的地位就好比《詩經》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同樣不可逾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人形容為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能背出這四句詩,一首《靜夜思》寫盡相思之情。自此,「明月千里寄相思」已成為文學上的定式。「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月下飛天鏡,蒼茫雲海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自流」、「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略略翻檢就會發現月亮在李白的詩中出現的比例之高,恐怕高於同時代的任何一位唐人,所以不知道挑出哪一首。他甚至將自己在湖北安陸與許氏所生的女兒取名就叫做明月奴(兒子叫做頗璃,大概就是玻璃),前面講過古人都給他杜撰過撈月而死的故事。對月亮的鐘愛之深,以至於月亮這個詩歌意象的演繹已被李白髮揮到極致。

第三個人是杜甫,一首詩:《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六神磊磊說這是最好的情詩,也是杜甫對自己妻子最深情的詩作。這個論斷最能引起我的共鳴,也是六神磊磊解讀唐詩最讓人信服、最能打動人的點之一。同樣以月亮寫相思,以月亮寄相思,老杜筆法老練之處在於以一個意象同時展現了兩個異地的場景,進而延伸到多個場景,這是手法的高明。在情感上,延續其一貫的含蓄、凝練的風格,絲毫不寫情感本身,僅僅是一個個畫面就讓人身臨兩境。不矯揉造作,不過分外露,卻又讓人覺得發自肺腑,一切如渾然天成,像是在低聲絮語。抬頭望見天上的月亮,那情感就如月光一樣籠罩而無法化開。這是寫月亮的詩篇里最真摯、真誠的情感。(還記得十一年前的秋夜,月光如水時我給某人讀過這首詩,我說這是最好的詩,真適合在這樣的夜晚來讀,我讀給你聽一下吧。哈哈,一晃十年了,不知道某人當時是怎麼想的,肯定覺得是個書獃子。嗯,某人是我兒子他媽。)

第四個人是張九齡,一首詩:《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時隔一千多年,現在幾乎每逢中秋節,這首詩的前兩句都會重現,這就是真正的流傳千古吧。「海上生明月」,第一次以大海為參照物,氣象之雄渾立馬顯現。有寫庭中月的「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水中月「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江中月「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池中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山中月「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卻無如這一首寫海上明月的闊大、深遠,「天涯共此時」,時空宇宙,渾然天成。少年時常見父親在各種本子上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一直好奇是誰寫的,究竟是什麼意思,覺得好,但不知道好在哪。等到有機會讀到全詩,已經是高中了,這大概也算是我詩歌愛好的啟蒙詩吧。

寫到這裡要感謝我的父親,雖然他沒讀完中學就輟學(據說是因為身體不好),三十歲之前是個木匠兼農民(不是個愛干農活的農民)、三十歲之後直到現在應該是個農民工,但他一直保留有閱讀的習慣,哪怕是武俠小說(我家有梁羽生的全集,金庸的甚至有三聯的正版《俠客行》、《越女劍》以及《白馬嘯西風》),想必也是讀詩的,兩年前來我的新家,別人都在看電視,他卻跑到我的書架前抽走一本章詒和的《楊氏女》,因在我家逗留時間短沒讀完,帶回老家去了。我碗里的詩歌這道菜,大概是他讓我嘗出了一點味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拙園主人 的精彩文章:

TAG:守拙園主人 |